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同步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Ca-40 Mn-55 Cu-64 Br-8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在伤口处涂抹酒精来消毒、杀菌
B.高炉炼铁、工业合成氨等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实现反应物完全转化
C.水立方的外立面膜结构材料——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D.冷链运输抗病毒疫苗可避免蛋白质变性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C B.氯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l
C.羟基的电子式:···H D.乙酸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3.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灼烧可以鉴别蚕丝和羊毛
B.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4.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甲烷燃烧的反应 B.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C.乙烯通入溴水中的反应 D.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的反应
5.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共0.1 mol,完全燃烧后得3.36 L(标准状况)CO2和3.6 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乙烯 B.一定有甲烷 C.可能有乙烷 D.一定是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
6.利用煤化工产业所得的苯可合成甲苯、乙苯、环己烷,其反应如下:
①+CH3Cl(甲苯)+HCl
②CH2CH2+(乙苯)
③+3H2(环己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③均属于加成反应
B.能用溴水判断反应②所得的乙苯中是否混有乙烯
C.反应③说明,一个苯环中含有3个双键
D.反应①、②、③的有机产物均是至少6个碳原子共平面
7.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 方法
A SO2(CO2)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洗气
B 乙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D 苯(Br2)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
8.有机物a、b、c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一氯代物有3种 B.b是的单体
C.c不能使溴水褪色 D.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9.达菲(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能够有效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其合成中间活性物质莽草酸结构如图。
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7H10O5
B.分子中含有2种含氧官能团
C.分子中的所有C原子可能共平面
D.能与酸性KMnO4溶液、溴水、乙酸、乙醇等反应
10.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液状石蜡分解及其产物性质实验。下列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b、c中发生反应的类型不同
B.d中溶液变浑浊证明石蜡分解产生了CO2
C.实验中可以看到b、c中溶液褪色
D.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K可以防止液体倒吸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4 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3NA
B.质量均为3.6 g的—OH和OH-中所含有的电子数目均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正戊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常温常压下,0.1 mol辛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5NA
12.乙烯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可以合成多种有机物(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乙酸 乙醇 乙炔()
A.乙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制备乙酸
B.上述转化中,过程①③④属于加成反应
C.过程⑤所需的条件和试剂:常温、CuO
D.乙烷、乙烯、乙炔分子中均只有1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13.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得VA L气体。相同质量的该有机物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可得VB L气体。已知在同温、同压下VA和VB不相同,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H3CH(OH)COOH B.HOOCCOOH
C.CH3CH2COOH D.
14.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
A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一氯甲烷具有酸性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加热4~5 min。冷却后向其中加入新制Cu(OH)2,加热至沸腾,无砖红色沉淀 淀粉没有发生水解
C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D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发生加成反应,产物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15.乙烯酮(CH2CO)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含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CH2CO+HA CH2 。下列反应不合理的是( )
A.CH2CO+HCl CH3COCl
B.CH2CO+H2O CH3COOH
C.CH2CO+CH3CH2OH CH3COCH2CH2OH
D.CH2CO+CH3COOH (CH3CO)2O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0分)Ⅰ.下列物质中,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填字母,下同),互为同系物的是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正丁烷与 B.金刚石和石墨
C.CH2CH—CH3和 D.苯与溴苯
E.和
Ⅱ.A~E可表示常见有机物,请从A~E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催熟果实作用,其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是 (写结构简式)。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有 、 (写结构简式)。
(3)与金属钠反应最剧烈的是 (写结构简式),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4)等质量的A、B、C完全燃烧,耗氧最多的是 (填字母)。
17.(12分)某学习小组设计研究烷烃的某些性质,实验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Ⅰ.烷烃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如图所示,用漫射光照射C中硬质玻璃管。
(1)请写出C装置中生成CH3Cl的化学方程式: 。
(2)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体流速;②干燥气体;③ 。
(3)检测发现,E装置水中有Cl-出现, (填“能”或“不能”)由此证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原因是 。
(4)某戊烷与氯气发生反应的产物之一为C5H11Cl,则C5H11Cl的结构有 种(不包括立体异构)。
Ⅱ.烷烃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将某烷烃X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如图所示装置,得到如表所示实验数据(已知U形管a中干燥剂只吸收水蒸气且产生的气体在相应装置中均被完全吸收)。
实验前 实验后
(干燥剂+U形管a)的质量 29.0 g 30.8 g
(碱石灰+U形管b)的质量 67.8 g 71.1 g
(5)①烷烃X的分子式为 。
②为确保测定的准确性,需要在U形管b后再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
18.(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来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并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分析,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如图所示:
试回答以下问题:
(1)C中热水的作用是 ;在装入实验药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2)装入实验药品后,关闭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铜丝由红变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打开a、b、c,通过控制a和b,间歇性地通入气体,即可观察到受热部分的铜丝交替出现变红、变黑的现象。铜丝由黑变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 (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F中能收集到的有机物主要有 、 。
(4)若F中收集到的液体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含有 。
19.(12分)某校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以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并分离提纯反应的产物。
实验步骤:
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关闭K2,打开K1、K3和恒压滴液漏斗活塞,将苯和液溴的混合物缓慢滴到三颈烧瓶中,液体微沸,红色气体充满烧瓶,装置C小试管中无色液体逐渐变为橙红色,瓶内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Ⅱ.关闭K1,打开K2,装置A中液体倒吸入装置B中。
Ⅲ.拆除装置,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液体呈棕黄色,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分别用蒸馏水、5%的NaOH溶液、蒸馏水洗涤,然后加入无水CaCl2粉末干燥,最后将所得有机物进行纯化。
已知:苯难溶于水,沸点80.5 ℃;溴苯不溶于水,沸点156 ℃。
回答下列问题:
(1)冷凝管中冷凝水从 口进入(填“a”或“b”)。
(2)写出装置B中发生的主要有机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证明苯与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的现象是 。
(3)装置C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 。
(4)反应结束后,要让装置A中的水倒吸入三颈烧瓶内,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5)步骤Ⅲ中用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
(6)步骤Ⅲ中将所得有机物纯化的操作是 。
20.(12分)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C和化合物D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 。
(2)B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为 ,反应⑧的反应类型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检验反应①进行程度,需要的试剂有 (填字母)。
A.新制的Cu(OH)2 B.碘水 C.NaOH溶液 D.FeCl3溶液
(6)写出C的同分异构体中与CH3COOH互为同系物的结构简式: 。
答案全解全析
1.D 2.A 3.B 4.B 5.B 6.B 7.C 8.A
9.C 10.B 11.AD 12.BD 13.BC 14.D 15.C
1.D 可以在伤口处涂抹医用酒精来消毒、杀菌,故A错误;高炉炼铁中的CO和铁的氧化物的反应、工业合成氨的反应等都是可逆反应,改变反应条件也不可能实现反应物完全转化,故B错误;乙烯和四氟乙烯分子中都有碳碳双键,但两者共聚后生成物中只有单键,所以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蛋白质在高于一定温度下容易变性,所以采用冷链运输抗病毒疫苗可避免蛋白质变性,故D正确。
2.A 中子数为7的碳原子应表示为C,故A错误;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故B正确;羟基的电子式为···H,故C正确;题图为乙酸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故D正确。
3.B 蚕丝、羊毛的主要成分均是蛋白质,不能用灼烧的方法鉴别二者,故A错误;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均为C12H22O11,它们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糖类中淀粉、纤维素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D错误。
4.B A项,甲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项,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项,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D项,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是乙烯在酸性条件下被KMnO4氧化的结果;故选B。
5.B 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0.1 mol完全燃烧后得3.36 L(标准状况)CO2和3.6 g水,在标准状况下,3.36 L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CO2)==0.15 mol,3.6 g水的物质的量为n(H2O)==0.2 mol,该气态烃混合物的平均化学式为C1.5H4,由于是混合物,所以肯定含有C原子数小于1.5的烃,即一定含有甲烷,故B正确;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另一种烃的一个分子中也含有4个氢原子,可能含有乙烯等,一定不含乙烷,所以A、C、D错误。
6.B 反应①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②、③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误;乙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乙烯能使溴水褪色,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苯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特殊的键,故C错误;环己烷中碳原子之间为单键,六个碳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故D错误。
7.C SO2可与NaHCO3反应,A错误;乙烯在酸性条件下被高锰酸钾氧化,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虽然能除掉乙烯,但是引入了二氧化碳杂质,B错误;乙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来分离,C正确;溴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Br、NaBrO,苯不与NaOH反应且与水溶液不互溶,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错误。
8.A a有3种等效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故A正确;b的加聚产物是,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故B错误;c中含碳碳双键,可以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a、b、c的分子式分别为C8H6、C8H6、C8H8,所以c与a、b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9.C 根据莽草酸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7H10O5,故A正确;含羟基和羧基两种含氧官能团,故B正确;一个莽草酸分子的六碳环中存在1个碳碳双键,其他都是单键,所以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面,故C错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反应,分子中还存在羟基和羧基,羟基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羧基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
方法点拨 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其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10.B 石蜡发生分解反应可以得到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烃,乙烯、丙烯等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丙烯等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其被高锰酸钾氧化,故A、C正确;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可能是乙烯、丙烯等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得到的,故B错误;停止加热后,立即关闭K,可以防止液体倒吸,故D正确。
11.AD 14 g由乙烯和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3×NA mol-1=3NA,故A正确;3.6 g —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mol-1≈1.9NA,3.6 g 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mol-1≈2.1NA,故B错误;在标准状况下,正戊烷不是气体,11.2 L正戊烷中含有的分子数不为0.5NA,故C错误;1 mol辛烷中含有25 mol共价键,0.1 mol辛烷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2.5NA,故D正确。
12.BD 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CO2,不会生成乙酸,故A错误;乙烯分别和H2、H2O、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乙醇、氯乙烷,故B正确;常温下,乙醇与CuO不能反应生成乙酸,故C错误;乙烷、乙烯、乙炔的分子中均只有1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故D正确。
13.BC 设各选项中有机物均为1 mol。1 mol CH3CH(OH)COOH与足量Na反应生成H2 1 mol,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1 mol,A错误;1 mol HOOCCOOH与足量Na反应生成H2 1 mol,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2 mol,B正确;1 mol CH3CH2COOH与足量Na反应生成H2 0.5 mol,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1 mol,C正确;1 molHOOC与足量Na反应生成H2 2 mol,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2 mol,D错误。
方法点拨 含羟基、羧基的物质均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物质的量的关系为2Na~2—OH~H2、2Na~2—COOH~H2;—OH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COOH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aHCO3~—COOH~CO2。
14.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有氯化氢,氯化氢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A错误;未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碱中和稀硫酸,所以加入新制Cu(OH)2,加热至沸腾,无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故B错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杂质,故C错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溶于四氯化碳,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故D正确。
15.C 由信息可知,乙烯酮与HCl加成生成CH3COCl,A正确;乙烯酮与H2O加成生成CH3COOH,B正确;乙烯酮与CH3CH2OH加成生成CH3COOCH2CH3,C错误;乙烯酮与CH3COOH加成生成,D正确。
16.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
Ⅰ.E A B
Ⅱ.(1)CH2CH2
(2)CH2CH2 CH3CH2OH
(3)CH3COOH 羟基
(4)A(2分)
解析 Ⅰ.A项,正丁烷与均属于烷烃,二者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B项,金刚石和石墨为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C项,CH2CH—CH3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苯与溴苯组成元素、分子式均不同,既不互为同系物,也不互为同素异形体;E项,CH4为正四面体结构,2个Cl取代CH4中的2个H形成二氯甲烷,只存在一种结构,则和为同种物质。
Ⅱ.(1)乙烯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果实的作用,其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2)CH2CH2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H3CH2OH能被KMnO4氧化,从而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CH3CH2OH和CH3COOH均能与金属钠反应,由于CH3COOH呈酸性,与金属钠反应更剧烈;E代表的物质是CH3CH2OH,其含有的官能团为羟基。
(4)等质量的A、B、C三种烃中,含氢量越高,燃烧时耗氧越多,A(CH4)含氢量最高,故A(CH4)燃烧耗氧最多。
17.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
(1)CH4+Cl2CH3Cl+HCl
(2)混匀混合气体(1分)
(3)不能(1分) A装置中生成的Cl2中混有HCl气体,且过量的Cl2能够与水反应产生HCl,所以不能根据E中有Cl-来说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
(4)8
(5)①C3H8 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U形管b,干扰实验测定
解析 (1)在装置A中,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反应产生Cl2,装置B的浓硫酸可以干燥Cl2与CH4,然后在装置C中Cl2与CH4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
(2)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有三种:①控制气体流速;②干燥气体,避免副反应的发生;③混匀混合气体。
(3)A装置中生成的Cl2中混有HCl气体,且过量的Cl2能够与水反应产生HCl,所以不能根据E中有Cl-来说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
(4)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3种同分异构体,进行一氯取代时可分别得3种、4种、1种不同结构的C5H11Cl,则C5H11Cl可能的结构有8种。
(5)①实验前后干燥剂和U形管a的质量差为烷烃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可知水的物质的量为=0.1 mol;实验前后碱石灰和U形管b的质量差为烷烃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075 mol,所以烷烃X中n(C)∶n(H)=0.075∶0.2=3∶8,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3H8。②为确保测定的准确性,需要在U形管b后再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U形管b,干扰实验测定。
18.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使D中无水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中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2Cu+O2 2CuO CH3CH2OH+CuO CH3CHO+Cu+H2O 参加(1分)
(3)乙醛(或CH3CHO)(1分) 乙醇(或CH3CH2OH)
(4)乙酸(或CH3COOH)
解析 (1)C中热水能使乙醇转化为乙醇蒸气,从而进入M中发生反应;在装入实验药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铜丝由红变黑,是因为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Cu+O2 2CuO;铜丝由黑变红,是因为乙醇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发生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uO CH3CHO+Cu+H2O。由实验可知,首先铜转化为氧化铜,然后氧化铜又转化为铜,则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
(3)因为乙醇和乙醛的沸点都比较低,易挥发,且能溶于水,则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F中能收集到的有机物主要是乙醛和乙醇。
(4)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显酸性,可知F中收集到的液体中含有乙酸。
19.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
(1)a(1分)
(2)+Br2+HBr C中硝酸银溶液内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除去溴化氢中的溴蒸气
(4)除去三颈烧瓶中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染空气
(5)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液溴
(6)蒸馏(1分)
解析 (1)冷凝管中冷凝水的方向应下进上出,所以冷凝水应从a口进入。
(2)装置B中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化学方程式为+Br2+HBr;要证明苯与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可通过检验有HBr生成,溴单质易挥发,挥发出来的Br2被装置C小试管中的苯吸收,不会进入硝酸银溶液,HBr难溶于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AgBr,所以C中硝酸银溶液内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说明苯与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3)根据第(2)问可知,装置C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除去溴化氢中的溴蒸气。
(4)反应结束后,让装置A中的水倒吸入三颈烧瓶内,目的是除去三颈烧瓶中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染空气。
(5)步骤Ⅲ中用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液溴。
(6)反应混合物经过蒸馏水、5%的NaOH溶液、蒸馏水洗涤,然后加入无水CaCl2粉末干燥,最后得到的有机物为苯和溴苯的混合物,二者互溶,沸点相差较大,故分离二者的方法为蒸馏。
20.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
(1)CH2OH(CHOH)4CHO
(2)羧基(1分) 取代反应(1分)
(3)C6H12O6 2CH3CH2OH+2CO2↑
(4)2CH3CH2OH+O2 2CH3CHO+2H2O
(5)ABC
(6)CH3CH2CH2COOH、
解析 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存在的条件下生成乙醇,CH3CH2OH在Cu做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的A为CH3CHO,CH3CHO进一步氧化生成的B为CH3COOH,CH3COOH与CH3CH2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C为CH3COOC2H5。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 ℃发生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BrCH2CH2Br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NC—CH2CH2—CN,NC—CH2CH2—CN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D。
(1)葡萄糖属于多羟基醛,其结构简式为HOCH2(CHOH)4CHO。
(2)B为CH3COOH,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为羧基;反应⑧是BrCH2CH2Br与NaCN发生反应生成NC—CH2CH2—CN,其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3)反应②为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发生的分解反应,生成CH3CH2OH和CO2,其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2CH3CH2OH+2CO2↑。
(4)反应③是CH3CH2OH在Cu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HO,其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5)反应①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反应,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需要先用碱中和水解液再进行检验;要验证淀粉是否完全水解,用碘水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含有淀粉。
(6)C为CH3COOC2H5,C的同分异构体与CH3COOH互为同系物,符合条件的有2种,其结构简式分别为CH3CH2CH2COOH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