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3.精卫填海
炎帝(dì) 之少(shào)女,名曰(yuē)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而不返(fǎ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 于东海。
扫除文字障碍,初读课文
我爱学字词
dì shào yuē
炎 帝 少 女 曰
nì fǎn
溺水 返回
多
音
字
运
用
shào(
少年
)
少
shǎo(
减少
)
①我们
少(
shà
o
)
时听过多
少
shǎo
)
神话故事啊!
(
我会写
帝
曰
溺
返
衔
“帝”的中间要宽一些;
“曰”要扁一些;
“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衔”各部分要匀称。
帮你学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一想:
1.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精卫具有什么精神?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疏通文意
1.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3.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在全班同学面前概括课文大意,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补充。
注释译文
注释:
少女:小女儿。
曰:叫作。
溺:溺水。
故:因此。
湮:填塞。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大海经常泛滥,
淹没了许多田地与村庄。有一次,炎帝
的小女儿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
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
精卫。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精卫是谁了吗?
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
发生了什么事呢?
大海淹死了炎帝的小女儿,她变成了精卫。
她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很愤怒。不想让大海再夺去其他人的生命。
原 因
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女娃游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女娃于东海游”;“以堙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于东海堙”。把语序调整过来后,疏通文义就简单多了。
你夺走我的生命,太可恶了!
我要把你填平。
如何填海?(经 过)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经常。说明精卫坚持不懈。
填海的工具很小。
浩瀚无边。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译文
人们通常用“精卫填海”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锲而不舍的毅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精卫填海》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思考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可以适当地加以想象。
讲故事
背诵这篇课文,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课文共有两句,第一句告诉我们炎帝女儿的名字叫女娃。第二句告诉我们精卫填海的原因和经过。特别是“衔木石”语速放缓,声音低沉,感受精卫填海的艰辛。
背诵指导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炎帝之女 名叫女娃
溺于东海 化为精卫
街来木石 填塞东海
意志顽强
勇于挑战
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全文: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1.“故为精卫”中“故”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故”意思一样。( )
2.“溺而不返”与“防溺水”中两个“溺”意思相同。( )
一、判断下面句子说法是否正确。
√
×
二、女娃是在( )游玩时被淹死的,然后化为精卫衔( )填海。
B
A.西海 树枝
B.东海 树枝和石子
C.南海 泥土和石子
D.北海 泥土
B
1.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收集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