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我的战友邱少云
社会背景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了美国侵略军,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敬的人”。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
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并倾听同学的朗读。
2. 小组互动,交流。
作者简介:
李兴元,志愿军二级英雄。他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邱少云的亲密战友。1952年10月12日,他和邱少云一起参加了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战斗,一起潜伏在敌人前沿阵地,亲眼看到邱少云英雄牺牲的全过程。
理清课文脉络,请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邱少云的战友目睹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煎熬、壮烈牺牲的过程,这一情景使他永生难忘。让我们一起去现场看一看,为什么邱少云会处于这种情境,为什么他的战友会这样做?
山沟潜伏
壮烈牺牲
冲锋报仇
(天亮以前) (约莫11点钟的时候) (黄昏时)
天亮以前,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安静地潜伏在山沟。约莫11点钟的时候,邱少云被敌人的燃烧弹点燃了自己的棉衣,他被烈火包围,直至壮烈牺牲。黄昏时,战士们发起了冲锋,为邱少云报仇。
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课文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6):写“我们”在草丛中隐蔽地潜伏,准备战斗。
第二部分(7~9):写敌人对自己阵地的前沿使用燃烧弹。
第三部分(10~13):写邱少云为避免暴露,任烈火烧焦身体而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第四部分(14~16):写“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时间节点 相应的事件
天亮以前
黄昏时
约莫11点钟的时候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
冲锋杀敌
坚持潜伏
烈火焚身
潜伏山沟
天亮以前,我们在391高地的山坳里,找到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潜伏起来。
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晒干了我们身上的寒霜,早上冻麻了的腿也开始暖和起来。
我发现这条干涸的小山沟并不十分隐蔽。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战士们潜伏的场面描写
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
点的描写
单独对邱少云潜伏的描写
战士们为什么“一动不动”潜伏在山沟里?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向敌人阵地上轰击,山顶上不时地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地被掀翻了。炮兵的轰击不但摧毁了敌人的一部分工事,便于我们晚上突击,而且把敌人打得躲进隐蔽洞里,又保证了我们潜伏部队的安全。
潜伏的目的
炮击敌人的场面描写
我只盼望天快点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这句话说明什么,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一个“竟”字,使气氛陡然紧张起来,点明敌人使用燃烧弹是出乎“我们”预料的,使本来就很危险的潜伏环境变得更加危险,也为下文邱少云身上着火埋下了伏笔。
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
表明火势蔓延得很快,对隐蔽的战士有生命的威胁。
忽然,一阵浓重的棉布焦味钻进我的鼻子,我扭头一看,哎呀!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他的棉衣已经烧着了,浑身火苗乱窜,看样子是溅上了燃烧弹的油液。趁着风势,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
“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邱少云的生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预示着邱少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这个时候,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敌人的哨兵发觉,那么不仅是我们这一个班要牺牲在这里,也不仅是埋伏在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要受到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我们准备了好久的这次作战计划要完全落空。
交代了两种灭火的可能性以及把火扑灭会带来严重、可怕的后果 。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也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不怕牺牲
纪律严明
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想一想: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
为什么说邱少云是个伟大的战士?
纹丝不动
意志坚定
具有大局意识、决胜意识、牺牲意识,这是就是伟大的革命军人意识。
这段话,真实地描述了“我”当时的心情。一开始,“我”担心邱少云这个年轻的战士忍受不了这种无法忍受的痛苦,会突然跳起来,或突然叫起来,那样潜伏部队就会暴露目标,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的心绷得紧紧的”。但是,邱少云既没有跳起来,也没有叫起来,他顽强地忍受着烈火烧身的煎熬,于是,紧张的心情变为难以言喻的痛苦,“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邱少云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战士。
他是一个严守纪律的战士。
他是一个为了革命胜利不怕牺牲自己的战士。
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
忘不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
忘不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牺牲的壮烈画面。
心紧缩着
不敢朝他那看
担心他忍不住
忍不住不看
心里像刀绞一般
思考:
看着这幅关于“我”的心理变化图,你发现了什么?
课文主题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目击者、亲历者的身份写下了战友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细腻地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紧张、担心、矛盾、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的安全,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忍受痛苦煎熬的顽强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写作技巧
侧面描写: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心理描写: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课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课文主旨
我的战友邱少云
背景(1)——潜伏在隐蔽的山沟
距离敌人前沿很近
环境 战士们伪装的很好
邱少云伪装的更好
严守纪律,顾全大局
不怕牺牲
2—6
敌人火力警戒
经过 邱少云身上着火
邱少云壮烈牺牲
7—13
结局(14-16)——消灭敌人,战斗胜利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