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化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化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2 09:30:48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16题,每题2分,共32分)
1.(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该反应可表示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可表示一类反应,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可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H2O和CO2的反应,可表示一类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可表示Zn(OH)2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H2O的反应,可表示一类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表示Mg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Mg(OH)2沉淀、BaSO4沉淀的反应,只能表示一个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离子方程式含义的考查,离子方程式可表示某一个特定的反应;也可表示某一类物质的反应。结合选项中所给离子确定其所表示的反应。
2.(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下列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氮、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烧碱为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氮为N2,属于单质;碘酒为碘单质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混合物,A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为CaO,属于化合物;白磷为P4,属于单质;熟石灰为Ca(OH)2,属于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干冰为CO2,属于化合物;铁为Fe,属于单质;氯化氢为HCl,属于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为N2,属于单质;胆矾为CuSO4·5H2O,属于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分类的考查,结合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定义分析即可。
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3.(2018高一上·无锡期末)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Mg2+、NO3-、K+和M离子,经测定Mg2+、NO3-、K+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M离子可能是(  )
A.Cl- B.SO42- C.OH- D.Na+
【答案】A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Mg2+、NO3-、K+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根据电荷守恒可得,2n(Mg2+)+n(K+)>n(NO3-),阴离子电荷少,所以M离子应带有负电荷,根据电荷守恒可知M带一个负电荷,而OH-与Mg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所以M离子可能是氯离子,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得该离子为阴离子,有氢氧化镁是沉淀,硫酸镁是微溶物,因此符合题意的只能是氯离子。
4.(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B.盐酸是强电解质,所以导电能力比醋酸溶液强
C.氯化银难溶于水,所以氯化银是非电解质
D.蔗糖溶液和熔融的蔗糖都不能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铁丝、石墨都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因此不是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AgCl是化合物,且其熔融状态可以导电,因此AgCl是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蔗糖为化合物,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因此蔗糖属于非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考查,结合二者的概念进行分析即可。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5.(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下列溶液中,与200mL0.5mol/LNa2SO4溶液所含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200mL0.25mol/LNaCl溶液 B.100mL1mol/LNaCl溶液
C.100mL0.5mol/LNaOH溶液 D.100mL2mol/LNaOH溶液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A、该溶液中c(Na+)=0.25mol·L-1×1=0.25mol·L-1,A不符合题意。
B、该溶液中c(Na+)=1mol·L-1×1=1mol·L-1,B符合题意。
C、该溶液中c(Na+)=0.5mol·L-1×1=0.5mol·L-1,C不符合题意。
D、该溶液中c(Na+)=2mol·L-1×1=2mol·L-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200mL 0.5mol·L-1的Na2SO4溶液中c(Na+)=0.5mol·L-1×2=1mol·L-1。
6.(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g,当它盛满甲烷(CH4)时质量为203.4g,而盛满某气体Y时质量为205.5g,则Y气体可能是(  )
A.O2 B.N2 C.C2H6 D.CO2
【答案】C
【知识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容器内CH4的质量为203.4g-201.0g=2.4g,其物质的量,所以n(Y)=n(CH4)=0.15mol,所以气体Y的摩尔质量,选项中C2H6的摩尔质量为30g·mol-1,所以气体Y可能为C2H6,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CH4和气体Y装在同一个容器内,则二者的体积相同;且都在常温常压下,所以CH4和气体Y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公式计算气体Y的摩尔质量,从而得出气体Y的成分。
7.(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
C.等质量的NH3与CH4,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前者体积大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离子电子数不一定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气体摩尔体积
【解析】【解答】A、置换反应中单质转化为化合物,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CO2的水溶液能到导电,是由于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起到导电作用,因此CO2属于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摩尔质量:NH3>CH4,所得质量的NH3和CH4,其物质的量:NH3<CH4,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因此气体体积:NH3<CH4,C符合题意。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离子,其电子数不一定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其体积越大。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离子,其电子数不一定相同。
8.(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如图是1mol水由0℃转化成100℃水蒸气时体积的变化。由图分析下列关于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
B.相同条件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体积
C.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物质所占有的体积均相同
D.等质量的H2,压强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所占体积越大
【答案】C
【知识点】气体摩尔体积
【解析】【解答】A、物质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A不符合题意。
B、相同条件下, 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B不符合题意。
C、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相同,若物质不是气体,则无法比较,C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H2,则其物质的量相同,氢分子的个数相同,压强越小,则氢分子间的间距越大;温度越高,氢分子间的间距越大,因此气体所占有的体积越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体积取决于微粒数目、微粒大小以及微粒之间的距离。对于固体物质而言,其体积决定与微粒大小和微粒数目;对于气态物质而言,其体积决定于微粒数目和微粒之间的距离。同温同压下,相同分子数的气体,其所占有的体积相同。
9.(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已知标准状况下5.6L甲烷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a,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mol-1 B.4amol-1 C.amol-1 D.amol-1
【答案】D
【知识点】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标准状态下5.6LLCH4的物质的量,其所含的原子数为a,即,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10.(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71gCl2中含有的Cl2分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原子数目为4NA
C.标准状况下,22.4L的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2NA
D.2.1gO2和2.7gO3的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数为0.3NA
【答案】B
【知识点】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71gCl2的物质的量,则其所含的分子数N=n×NA=1mol×NA=1NA,A不符合题意。
B、标准状态下CCl4不是气体,不可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B符合题意。
C、标准状态下,22.4LC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由于一分子CO2或一分子O2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1mol×2×NA=2NA,C不符合题意。
D、由于O2和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的量相关计算的考查,结合公式、、N=n×NA进行计算即可。
11.(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中硫单质中硫元素由0价变为+4价,失去4个电子;硫单质由0价变为-2价,且有2个S发生反应,因此得到4个电子,该双线桥表示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Mg由0价变为+2价,且有2个Mg发生反应,因此失去4个电子;O2中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得到4个电子,该双线桥表示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HCl中氯元素由-1价变为0价,且有4个氯原子发生反应,因此失去4个电子;O2中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得到4个电子,因此反应过程中有4个电子从氯元素转移到氧元素,该单线桥表示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KClO3中氯元素由+5价变为0价,得到5个电子;HCl中氯元素由-1价变为0价,且有5个氯原子发生化合价变化,失去5个电子,因此该双线桥表示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确定其转移电子方向和数目,从而得出双线桥。
12.(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已知CuO高温灼烧生成Cu2O,Cu2O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现将经高温灼烧后的CuO样品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得到混合溶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u2O只作氧化剂
B.若有28.8g Cu2O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数为0.2NA
C.Cu2O的稳定性比CuO弱
D.如果溶液中出现蓝色,说明CuO已分解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该反应中Cu2O中铜元素由+1价变为0价,发生还原反应;同时由+1价变为+2价,发生氧化反应。因此Cu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28.8gCu2O的物质的量,所以其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为0.2mol×1×NA=0.2NA,B符合题意。
C、CuO高温灼烧可生成Cu2O,说明Cu2O的稳定性更强,C不符合题意。
D、CuO、Cu2O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使得溶液变蓝色,因此溶液中出现蓝色,无法说明CuO已分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铜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一个Cu2O参与反应,转移一个电子。
C、CuO可转化为Cu2O,说明Cu2O更稳定。
D、CuO、Cu2O都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
13.(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16H++10Z-+2XO=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
B.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Z2>B2>A3+
D.X2+是XO的还原产物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解析】【解答】A、由于氧化性Z2>A3+,所以反应Z2+2A2+=2A3++2Z-可以发生,A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①中Z2为氧化产物,在反应③中Z2为氧化剂,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氧化性:XO4->Z2>B2>A3+,C不符合题意。
D、反应①中,XO4-中X元素由+7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因此X2+是XO4-的还原产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①中,XO4-将Z-氧化成Z2,因此XO4-为氧化剂,Z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XO4->Z2。在反应②中,B2将A2+氧化成A3+,所以B2为氧化剂,A3+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2>A3+。在反应③中,Z2将B-氧化成B2,所以Z2为氧化剂,B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Z2>B2。所以三种物质的氧化性:XO4->Z2>B2>A3+;还原性:A2+>B->Z->X2+。
14.(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某危险品仓库中存放有化工原料氰化钠(NaCN),该物质有剧毒,一旦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后果不堪设想,当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工作人员一方面封堵氰化钠泄漏渠道,另一方面对已经泄漏的少量氰化钠做无害化处理。根据NaCN的化合价,推测它可能有的性质是(  )
A.NaCN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因此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NaCN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只能升高,因此该物质具有还原性;C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因此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NaCN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因此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NaCN中CN—的化合价为-1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因此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NaCN中氮元素为-3价,处于最低价态,因此NaCN具有还原性。NaCN中碳元素为+2价,处于中间价态,因此NaCN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NaCN中氮元素为-3价,碳元素为+2价,结合C、N元素的常见价态,分析NaCN具有的性质。
15.(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S无关,进行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D.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观察Na2SO4溶液没有颜色,说明含有SO42-的溶液为无色溶液,因此CuSO4溶液的蓝色来自于Cu2+,A不符合题意。
B、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发生反应:CuSO4+BaCl2=BaSO4↓+CuCl2,反应后溶液中不含SO42-,溶液蓝色未消失,说明CuSO4溶液的蓝色与SO42-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后溶液中不含有Cu2+,溶液蓝色消失,说明CuSO4溶液的蓝色来自于Cu2+,与SO42-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加水稀释CuSO4溶液,溶液中c(Cu2+)、c(SO42-)减小,溶液的蓝色变浅,不能说明溶液的蓝色与SO42-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要证明CuSO4溶液的蓝色与SO42-无关,则可证明含有SO42-但不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或证明CuSO4溶液中失去Cu2+后,溶液蓝色褪色。据此结合选项分析。
16.(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Na2S2O3的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常用作脱氯剂,主要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工业上可利用反应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制取Na2S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吸收4 mol SO2,放出22.4 L CO2
B.每生成1 mol Na2S2O3,转移NA个电子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2∶1
D.还原性:S2->S2O>Cl-
【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气体摩尔体积;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A、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压强影响,因此未给出气体所处的状态,无法应用Vm=22.4L·mol-1进行计算,A不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中Na2S中硫元素由-2价变为+2,失去4个电子;SO2中硫元素由+4价变为+2价,得到2个电子。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每生成3个Na2S2O3,转移8个电子,所以每生成1molNa2S2O3时,转移电子数为,B不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Na2S被氧化为Na2S2O3,因此Na2S为还原剂,所得氧化产物为Na2S2O3,其个数为2;SO2被还原为Na2S2O3,所得还原产物为Na2S2O3,其个数为4。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2:4=1:2,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还原剂为Na2S,还原产物为Na2S2O3,因此还原性:S2->S2O32-。由于Na2S2O3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因此还原性S2O32->Cl-,所以还原性:S2->S2O32->C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未给出气体所处的状态,Vm不一定为22.4L·mol-1。
B、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数。
C、根据还原剂、氧化剂的个数比确定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质量比。
D、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分析。
二、非选择题(3题、共18分)
17.(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近两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①2019年12月27日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顺利升空,“胖五”的燃料大部 分是零下183 ℃的液氧①和零下253 ℃的液氢②——这已经接近低温的极限,所以又被称为“冰箭”。“胖五”的动力心脏——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③发动机都是全新研制的。
②2018年12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升空。2019年1月,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火箭的氧化剂为四氧化二氮④(N2O4),推进剂为偏二甲肼[(CH3)2NNH2]。
③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探测器使用钛合金⑤等新材料,太空舱中利用NiFeO4⑥转化呼出的废气。
在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
【答案】③⑤;①②;④;③;⑥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③⑤。
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①②。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④。
有机物是指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上述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有③。
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上述物质中属于的盐的有⑥。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分类的考查,结合混合物、单质、氧化物、有机物、盐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
18.(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配平下列方程式。
(1)   S+   KOH=   K2S+   K2SO3+   H2O;
(2)   +   H++   Cl-=   Mn2++   Cl2↑+   H2O;
【答案】(1)3;6;2;1;3
(2)2;16;10;2;5;8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解答】(1)该反应中硫元素由0价变为-2价,得到2个电子;由0价变为+4价,失去4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反应物S的系数为3,产物K2S的系数为2,产物K2SO3的系数为1。根据K原子守恒可得,KOH的系数为6。根据H原子守恒可得,H2O的系数为3。因此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6OH=2K2S+K2SO3+3H2O。
(2)该反应中Mn元素由+7价变为+2价,得到5个电子;Cl元素由-1价变为0价,失去2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MnO4-和Mn2+的系数为2,Cl-的系数为10,Cl2的系数为5。根据电荷守恒可得,H+的系数为16。根据H原子守恒可得,H2O的系数为8。因此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分析】(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进行配平。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进行配平。
19.(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用如图浓硫酸配制480mL 0.1mol L﹣1的稀硫酸。根据题意填空:
(1)如图所示仪器,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字母)
(2)配制该溶液应选用   mL容量瓶,
(3)配制该溶液应用量筒量取   mL的上述浓硫酸。
(4)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填编号).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视线俯视刻度线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将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5)取50mL上述浓硫酸加水稀释成1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答案】(1)B
(2)500
(3)2.7
(4)①②③⑤⑥
(5)0.92mol·L-1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1)配制480mL的溶液需要用到500mL容量瓶;所需浓硫酸体积需用量筒量取;量取浓硫酸体积,以及定容操作中都需使用到胶头滴管。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用到分液漏斗。
(2)容量瓶具有一定规格,常用的容量瓶的容积有100mL、250mL、500mL、1000mL,因此配制480mL的溶液,需用500mL容量瓶。
(3)所用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由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浓V浓=c稀V稀,所以可得浓硫酸的体积。所以配制该溶液应用量筒量取2.7mL的浓硫酸。
(4)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浓硫酸溶液的体积偏小,即n偏小,根据公式可知,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①符合题意。
②移液时溶液洒在容量瓶外,则n偏小,根据公式可知,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②符合题意。
③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有部分溶质残留在烧杯和玻璃棒上,导致n偏小,根据公式可知,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③符合题意。
④溶液配制过程中,定容操作是往容量瓶内加入蒸馏水,因此移液前容量瓶内有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④不符合题意。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大,即V偏大,根据公式可知,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⑤符合题意。
⑥定容摇匀后再补加少量水,则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大,即V偏大,根据公式可知,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⑥
(5)稀释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即c浓V浓=c稀V稀,所以稀释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此题是对溶液配制的考查,结合溶液配制过程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进行分析即可。
1 / 1浙江省丽水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16题,每题2分,共32分)
1.(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B.
C.
D.
2.(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下列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氮、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3.(2018高一上·无锡期末)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下列离子:Mg2+、NO3-、K+和M离子,经测定Mg2+、NO3-、K+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则M离子可能是(  )
A.Cl- B.SO42- C.OH- D.Na+
4.(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B.盐酸是强电解质,所以导电能力比醋酸溶液强
C.氯化银难溶于水,所以氯化银是非电解质
D.蔗糖溶液和熔融的蔗糖都不能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5.(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下列溶液中,与200mL0.5mol/LNa2SO4溶液所含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200mL0.25mol/LNaCl溶液 B.100mL1mol/LNaCl溶液
C.100mL0.5mol/LNaOH溶液 D.100mL2mol/LNaOH溶液
6.(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g,当它盛满甲烷(CH4)时质量为203.4g,而盛满某气体Y时质量为205.5g,则Y气体可能是(  )
A.O2 B.N2 C.C2H6 D.CO2
7.(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
C.等质量的NH3与CH4,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前者体积大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离子电子数不一定相同
8.(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如图是1mol水由0℃转化成100℃水蒸气时体积的变化。由图分析下列关于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
B.相同条件下,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体积
C.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物质所占有的体积均相同
D.等质量的H2,压强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所占体积越大
9.(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已知标准状况下5.6L甲烷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a,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mol-1 B.4amol-1 C.amol-1 D.amol-1
10.(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71gCl2中含有的Cl2分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原子数目为4NA
C.标准状况下,22.4L的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2NA
D.2.1gO2和2.7gO3的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数为0.3NA
11.(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在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2.(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已知CuO高温灼烧生成Cu2O,Cu2O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现将经高温灼烧后的CuO样品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得到混合溶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u2O只作氧化剂
B.若有28.8g Cu2O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数为0.2NA
C.Cu2O的稳定性比CuO弱
D.如果溶液中出现蓝色,说明CuO已分解
13.(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16H++10Z-+2XO=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
B.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Z2>B2>A3+
D.X2+是XO的还原产物
14.(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某危险品仓库中存放有化工原料氰化钠(NaCN),该物质有剧毒,一旦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后果不堪设想,当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工作人员一方面封堵氰化钠泄漏渠道,另一方面对已经泄漏的少量氰化钠做无害化处理。根据NaCN的化合价,推测它可能有的性质是(  )
A.NaCN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因此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NaCN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只能升高,因此该物质具有还原性;C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因此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NaCN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因此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NaCN中CN—的化合价为-1价既能升高又能降低,因此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5.(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S无关,进行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观察硫酸钠溶液没有颜色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未消失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蓝色消失
D.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16.(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Na2S2O3的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常用作脱氯剂,主要用于治疗氰化物中毒。工业上可利用反应Na2CO3+2Na2S+4SO2=3Na2S2O3+CO2制取Na2S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吸收4 mol SO2,放出22.4 L CO2
B.每生成1 mol Na2S2O3,转移NA个电子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2∶1
D.还原性:S2->S2O>Cl-
二、非选择题(3题、共18分)
17.(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近两年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①2019年12月27日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顺利升空,“胖五”的燃料大部 分是零下183 ℃的液氧①和零下253 ℃的液氢②——这已经接近低温的极限,所以又被称为“冰箭”。“胖五”的动力心脏——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③发动机都是全新研制的。
②2018年12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升空。2019年1月,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火箭的氧化剂为四氧化二氮④(N2O4),推进剂为偏二甲肼[(CH3)2NNH2]。
③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探测器使用钛合金⑤等新材料,太空舱中利用NiFeO4⑥转化呼出的废气。
在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
18.(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配平下列方程式。
(1)   S+   KOH=   K2S+   K2SO3+   H2O;
(2)   +   H++   Cl-=   Mn2++   Cl2↑+   H2O;
19.(2023高一上·丽水月考)用如图浓硫酸配制480mL 0.1mol L﹣1的稀硫酸。根据题意填空:
(1)如图所示仪器,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字母)
(2)配制该溶液应选用   mL容量瓶,
(3)配制该溶液应用量筒量取   mL的上述浓硫酸。
(4)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填编号).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视线俯视刻度线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将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5)取50mL上述浓硫酸加水稀释成1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该反应可表示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可表示一类反应,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可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H2O和CO2的反应,可表示一类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可表示Zn(OH)2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H2O的反应,可表示一类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表示Mg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Mg(OH)2沉淀、BaSO4沉淀的反应,只能表示一个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离子方程式含义的考查,离子方程式可表示某一个特定的反应;也可表示某一类物质的反应。结合选项中所给离子确定其所表示的反应。
2.【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烧碱为NaOH,属于化合物;液态氮为N2,属于单质;碘酒为碘单质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混合物,A符合题意。
B、生石灰为CaO,属于化合物;白磷为P4,属于单质;熟石灰为Ca(OH)2,属于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干冰为CO2,属于化合物;铁为Fe,属于单质;氯化氢为HCl,属于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氮气为N2,属于单质;胆矾为CuSO4·5H2O,属于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分类的考查,结合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定义分析即可。
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3.【答案】A
【知识点】离子共存
【解析】【解答】Mg2+、NO3-、K+和M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1,根据电荷守恒可得,2n(Mg2+)+n(K+)>n(NO3-),阴离子电荷少,所以M离子应带有负电荷,根据电荷守恒可知M带一个负电荷,而OH-与Mg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所以M离子可能是氯离子,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得该离子为阴离子,有氢氧化镁是沉淀,硫酸镁是微溶物,因此符合题意的只能是氯离子。
4.【答案】D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解析】【解答】A、铁丝、石墨都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因此不是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AgCl是化合物,且其熔融状态可以导电,因此AgCl是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蔗糖为化合物,其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因此蔗糖属于非电解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的考查,结合二者的概念进行分析即可。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5.【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解答】A、该溶液中c(Na+)=0.25mol·L-1×1=0.25mol·L-1,A不符合题意。
B、该溶液中c(Na+)=1mol·L-1×1=1mol·L-1,B符合题意。
C、该溶液中c(Na+)=0.5mol·L-1×1=0.5mol·L-1,C不符合题意。
D、该溶液中c(Na+)=2mol·L-1×1=2mol·L-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200mL 0.5mol·L-1的Na2SO4溶液中c(Na+)=0.5mol·L-1×2=1mol·L-1。
6.【答案】C
【知识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容器内CH4的质量为203.4g-201.0g=2.4g,其物质的量,所以n(Y)=n(CH4)=0.15mol,所以气体Y的摩尔质量,选项中C2H6的摩尔质量为30g·mol-1,所以气体Y可能为C2H6,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CH4和气体Y装在同一个容器内,则二者的体积相同;且都在常温常压下,所以CH4和气体Y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公式计算气体Y的摩尔质量,从而得出气体Y的成分。
7.【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气体摩尔体积
【解析】【解答】A、置换反应中单质转化为化合物,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CO2的水溶液能到导电,是由于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H2CO3起到导电作用,因此CO2属于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摩尔质量:NH3>CH4,所得质量的NH3和CH4,其物质的量:NH3<CH4,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因此气体体积:NH3<CH4,C符合题意。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离子,其电子数不一定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其体积越大。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离子,其电子数不一定相同。
8.【答案】C
【知识点】气体摩尔体积
【解析】【解答】A、物质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间距,A不符合题意。
B、相同条件下, 粒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B不符合题意。
C、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相同,若物质不是气体,则无法比较,C符合题意。
D、等质量的H2,则其物质的量相同,氢分子的个数相同,压强越小,则氢分子间的间距越大;温度越高,氢分子间的间距越大,因此气体所占有的体积越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的体积取决于微粒数目、微粒大小以及微粒之间的距离。对于固体物质而言,其体积决定与微粒大小和微粒数目;对于气态物质而言,其体积决定于微粒数目和微粒之间的距离。同温同压下,相同分子数的气体,其所占有的体积相同。
9.【答案】D
【知识点】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标准状态下5.6LLCH4的物质的量,其所含的原子数为a,即,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10.【答案】B
【知识点】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71gCl2的物质的量,则其所含的分子数N=n×NA=1mol×NA=1NA,A不符合题意。
B、标准状态下CCl4不是气体,不可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B符合题意。
C、标准状态下,22.4LC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由于一分子CO2或一分子O2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1mol×2×NA=2NA,C不符合题意。
D、由于O2和O3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的量相关计算的考查,结合公式、、N=n×NA进行计算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A、该反应中硫单质中硫元素由0价变为+4价,失去4个电子;硫单质由0价变为-2价,且有2个S发生反应,因此得到4个电子,该双线桥表示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Mg由0价变为+2价,且有2个Mg发生反应,因此失去4个电子;O2中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得到4个电子,该双线桥表示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HCl中氯元素由-1价变为0价,且有4个氯原子发生反应,因此失去4个电子;O2中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得到4个电子,因此反应过程中有4个电子从氯元素转移到氧元素,该单线桥表示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KClO3中氯元素由+5价变为0价,得到5个电子;HCl中氯元素由-1价变为0价,且有5个氯原子发生化合价变化,失去5个电子,因此该双线桥表示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确定其转移电子方向和数目,从而得出双线桥。
12.【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该反应中Cu2O中铜元素由+1价变为0价,发生还原反应;同时由+1价变为+2价,发生氧化反应。因此Cu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28.8gCu2O的物质的量,所以其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为0.2mol×1×NA=0.2NA,B符合题意。
C、CuO高温灼烧可生成Cu2O,说明Cu2O的稳定性更强,C不符合题意。
D、CuO、Cu2O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使得溶液变蓝色,因此溶液中出现蓝色,无法说明CuO已分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铜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一个Cu2O参与反应,转移一个电子。
C、CuO可转化为Cu2O,说明Cu2O更稳定。
D、CuO、Cu2O都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
13.【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解析】【解答】A、由于氧化性Z2>A3+,所以反应Z2+2A2+=2A3++2Z-可以发生,A不符合题意。
B、在反应①中Z2为氧化产物,在反应③中Z2为氧化剂,B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氧化性:XO4->Z2>B2>A3+,C不符合题意。
D、反应①中,XO4-中X元素由+7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因此X2+是XO4-的还原产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①中,XO4-将Z-氧化成Z2,因此XO4-为氧化剂,Z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XO4->Z2。在反应②中,B2将A2+氧化成A3+,所以B2为氧化剂,A3+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2>A3+。在反应③中,Z2将B-氧化成B2,所以Z2为氧化剂,B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Z2>B2。所以三种物质的氧化性:XO4->Z2>B2>A3+;还原性:A2+>B->Z->X2+。
14.【答案】B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NaCN中氮元素为-3价,处于最低价态,因此NaCN具有还原性。NaCN中碳元素为+2价,处于中间价态,因此NaCN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NaCN中氮元素为-3价,碳元素为+2价,结合C、N元素的常见价态,分析NaCN具有的性质。
1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观察Na2SO4溶液没有颜色,说明含有SO42-的溶液为无色溶液,因此CuSO4溶液的蓝色来自于Cu2+,A不符合题意。
B、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发生反应:CuSO4+BaCl2=BaSO4↓+CuCl2,反应后溶液中不含SO42-,溶液蓝色未消失,说明CuSO4溶液的蓝色与SO42-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后溶液中不含有Cu2+,溶液蓝色消失,说明CuSO4溶液的蓝色来自于Cu2+,与SO42-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加水稀释CuSO4溶液,溶液中c(Cu2+)、c(SO42-)减小,溶液的蓝色变浅,不能说明溶液的蓝色与SO42-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要证明CuSO4溶液的蓝色与SO42-无关,则可证明含有SO42-但不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或证明CuSO4溶液中失去Cu2+后,溶液蓝色褪色。据此结合选项分析。
16.【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气体摩尔体积;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A、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压强影响,因此未给出气体所处的状态,无法应用Vm=22.4L·mol-1进行计算,A不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中Na2S中硫元素由-2价变为+2,失去4个电子;SO2中硫元素由+4价变为+2价,得到2个电子。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每生成3个Na2S2O3,转移8个电子,所以每生成1molNa2S2O3时,转移电子数为,B不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Na2S被氧化为Na2S2O3,因此Na2S为还原剂,所得氧化产物为Na2S2O3,其个数为2;SO2被还原为Na2S2O3,所得还原产物为Na2S2O3,其个数为4。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2:4=1:2,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还原剂为Na2S,还原产物为Na2S2O3,因此还原性:S2->S2O32-。由于Na2S2O3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因此还原性S2O32->Cl-,所以还原性:S2->S2O32->C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未给出气体所处的状态,Vm不一定为22.4L·mol-1。
B、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转移电子数。
C、根据还原剂、氧化剂的个数比确定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质量比。
D、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分析。
17.【答案】③⑤;①②;④;③;⑥
【知识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上述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③⑤。
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①②。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④。
有机物是指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上述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有③。
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上述物质中属于的盐的有⑥。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分类的考查,结合混合物、单质、氧化物、有机物、盐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
18.【答案】(1)3;6;2;1;3
(2)2;16;10;2;5;8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解答】(1)该反应中硫元素由0价变为-2价,得到2个电子;由0价变为+4价,失去4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反应物S的系数为3,产物K2S的系数为2,产物K2SO3的系数为1。根据K原子守恒可得,KOH的系数为6。根据H原子守恒可得,H2O的系数为3。因此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6OH=2K2S+K2SO3+3H2O。
(2)该反应中Mn元素由+7价变为+2价,得到5个电子;Cl元素由-1价变为0价,失去2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MnO4-和Mn2+的系数为2,Cl-的系数为10,Cl2的系数为5。根据电荷守恒可得,H+的系数为16。根据H原子守恒可得,H2O的系数为8。因此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分析】(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进行配平。
(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进行配平。
19.【答案】(1)B
(2)500
(3)2.7
(4)①②③⑤⑥
(5)0.92mol·L-1
【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解析】【解答】(1)配制480mL的溶液需要用到500mL容量瓶;所需浓硫酸体积需用量筒量取;量取浓硫酸体积,以及定容操作中都需使用到胶头滴管。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用到分液漏斗。
(2)容量瓶具有一定规格,常用的容量瓶的容积有100mL、250mL、500mL、1000mL,因此配制480mL的溶液,需用500mL容量瓶。
(3)所用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由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浓V浓=c稀V稀,所以可得浓硫酸的体积。所以配制该溶液应用量筒量取2.7mL的浓硫酸。
(4)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浓硫酸溶液的体积偏小,即n偏小,根据公式可知,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①符合题意。
②移液时溶液洒在容量瓶外,则n偏小,根据公式可知,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②符合题意。
③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则有部分溶质残留在烧杯和玻璃棒上,导致n偏小,根据公式可知,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③符合题意。
④溶液配制过程中,定容操作是往容量瓶内加入蒸馏水,因此移液前容量瓶内有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④不符合题意。
⑤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大,即V偏大,根据公式可知,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⑤符合题意。
⑥定容摇匀后再补加少量水,则所得溶液的体积偏大,即V偏大,根据公式可知,最终所得溶液的浓度偏低,⑥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③⑤⑥
(5)稀释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即c浓V浓=c稀V稀,所以稀释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此题是对溶液配制的考查,结合溶液配制过程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关计算进行分析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