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2 10: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  )
A.H2O B.浓H2SO4 C.NaCl D.NaOH
2.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3.铝合金大量用于飞机制造,是因为(  )
A.Al的活泼性弱 B.Al的还原性弱
C.Al合金密度小,强度大 D.常温下Al不与反应
4.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偏二甲肼(C2H8N2)的摩尔质量为60g/mol
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g
C.1 mol偏二甲肼中共含有12mol原子
D.6 g偏二甲肼含有NA个偏二甲肼分子
5.标准状况下,22.4 LC2H4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
A.6.02× B.44.8 C.3.01× D.22.4
6.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铝的导热性强,可用作铝热剂
B.氧化铝的熔点高,可用于电解铝
C.氢氧化铝具有弱酸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明矾易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絮凝剂
7.现有CO、CO2、O3(臭氧)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1∶2∶3 C.3∶2∶1 D.6∶3∶2
8.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②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③13.6 g H2S气体;④0.2 mol氨气,下列对这四种物质的关系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
A.体积:①③②④ B.密度:④①③②
C.质量:①④③② D.氢原子数:②④③①
9.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O2,另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  )
A.质量 B.原子总数
C.密度 D.分子数
10.利用铝热反应,铝能用来冶炼难熔金属(如Fe、V、Mn等),反应中体现铝的性质有(  )
A.两性 B.良好的导电性
C.熔点低 D.还原性,在反应中放出大量热
11.以氧化铝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最好的方法是(  )
A.将氧化铝溶于水
B.将氧化铝先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氨水
C.将氧化铝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将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钾
12.将两份质量均为5.4g的Al分别投入到溶液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2 C.1∶3 D.1∶4
13.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的量的CO2关系可表示为(  )
A. B.
C. D.
14.铍的性质类似于铝,下列有关铍性质和结构的推断正确的是(  )
A.铍与铝原子核外具有相同的未成对电子数
B.氢氧化铍能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
C.铍与铝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正化合价
D.氧化铍只溶于强酸溶液,不溶于强碱溶液
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B.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C.7.8g 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0. 1 mol 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的个数大于0.1NA
16.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 ,12C原子的质量是b g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是 ② m 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mol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mol④ a g该氯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7NA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7.将单质Fe、Cu与含Fe3+、Fe2+、Cu2+的溶液一起放进某容器中,根据下列不同情况,填写金属或金属离子:
(1)充分反应后,Fe有剩余,则容器内溶液中不可能有的离子   ;
(2)充分反应后,如果容器内还有大量Fe3+,则容器中一定有的离子有   ,一定没有的金属有   .
(3)充分反应后,如果容器内有较多Cu2+和相当量的Cu,则容器内不可能有   .
18.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1)1mol HCl中含有HCl分子的个数是   ,1.204×1023个CH4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2)17克NH3的物质的量是     mol,0.1mol H2O的质量是   g。
(3)标准状况下,11.2L O2的物质的量是     mol ,1mol O2的体积是     L。
(4)将8g NaOH配制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L 1mol/L NaOH溶液中含有溶质NaOH的质量是   g。
19.某课外小组研究铝土矿中Al2O3的含量.查阅资料得知,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杂质是Fe2O3、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取Al2O3的过程如下:
(1)固体B的主要用途有(写出1条即可)   .
(2)第①步,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第③步中,生成氢氧化铝的离子方程式是   .
若往A溶液中通入足量CO2,请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工业上制取AlCl3用Al2O3与C、Cl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每消耗0.5mol碳单质,转移1mol电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将实验过程中所得固体精确称量.课外小组发现所得氢氧化铝固体的质量与原铝土矿质量相等,求该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如图所示图象中.纵坐标为沉淀物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为某溶液中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按试题将相应图的字母填入下列空格.
(1)表示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的是   .
(2)表示向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NaOH至过量的是   .
(3)表示向饱和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的是   .
(4)表示向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的是   .
21.已知稀硝酸和铜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气体和水.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一次实验中,某同学用过量的稀硝酸(其密度为1.08g/mL,HNO3的质量分数为12%)跟一定量的铜片反应,产生了标准状况下0.56L的一氧化氮.试计算(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①该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
②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Fe、Al均与盐酸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Fe、Al在浓H2SO4中均发生钝化,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Fe、Al均不与NaCl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Al与NaOH溶液反应,而Fe不能,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铁粉和铝粉都是活泼金属,都能和酸反应和弱碱不反应;铝粉能和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而铁粉和强碱不反应。
2.【答案】D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与氯化铝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会溶于氢氧化钠,不能保证铝离子全部沉淀,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是强碱,所以氢氧化铝会溶于氢氧化钡溶液,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与氯化铝不能产生氢氧化铝沉淀,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氨水是弱碱溶液,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所以铝离子可以全部沉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铝的盐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而与氨水只能生成氢氧化铝,所以答案可以直接得出
3.【答案】C
【解析】【解答】由于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大等优异性质,可大量用于飞机制造,
故答案为:C。
【分析】合金优良特性为质量轻、硬度大。
4.【答案】D
【解析】【解答】A.偏二甲肼(C2H8N2)的摩尔质量为(12×2+1×8+14×2)g/mol=60g/mol,故A不符合题意;
B.6.02×1023个偏二甲肼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1 mol 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故B不符合题意;
C.1mol偏二甲肼含有2molC,8molH和2molN,共12mol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偏二甲肼的物质的量为 =0.1mol,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等概念。
5.【答案】A
【解析】【解答】22.4LC2H4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物质的量,则其所含的分子数N=n×NA=1mol×6.02×1023mol-1=6.02×1023,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由公式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公式N=n×NA计算所含分子数。
6.【答案】D
【解析】【解答】A.铝的导热性强,可做铝锅等,做铝热剂是因为其强的还原性,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于耐高温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铝具有弱酸性,可用于中和碱,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能与酸反应,呈碱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明矾易水解生成胶体,可用作絮凝剂,用于自来水的净化等,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铝的还原性强,故铝可以做铝热剂;
B.熔融的氧化铝可导电,可以用于电解铝;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利用其弱碱性;
D.明矾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7.【答案】D
【解析】【解答】设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是a、b、c,则a=1mol,b=0.5mol,c=1/3mol,因此a:b:c=6:3:2,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气体分子中所含氧原子数,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从而得出其比值。
8.【答案】D
【解析】【解答】标准状况下0.112 L水的质量是112g,物质的量是112g÷18g/mol=6.2mo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2.4mol;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质量是18.25g,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13.6 g H2S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3.6g÷34g/mol=0.4mo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8mol;0.2 mol氨气的质量是3.4g,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6mol。A、体积:①④③②,A不符合题意;
B、密度:④③②①,B不符合题意;
C.质量:④②③①,C不符合题意;
D.氢原子数:②④③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物质的量为桥梁与其它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应用,即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之间的关系。
9.【答案】D
【解析】【解答】标准状况下,V=nVm=n×22.4L/mol,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说明甲烷和氧气的体积相同,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A、质量m=nM,二者的摩尔质量不同,物质的量相等,所以质量一定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甲烷的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不同,所以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氧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一定不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二者的密度一定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烷和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一定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D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m=nM=M计算;
B.根据N=nNA=M结合分子构成计算原子总数;
C.根据密度==判断;
D.根据N=nNA=NA计算分子总数。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铝虽然导电性好,也能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但与金属的冶炼无关,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离子得电子被还原为单质,所以在冶炼金属方面,主要还是利用了铝的还原性,在铝热反应中放出大量热,以利于反应持续进行.
故选D.
【分析】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离子得电子被还原为单质,反应在高温下进行.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氧化铝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故A不正确;
B.氧化铝溶于盐酸形成氯化铝,氯化铝与氨水反应形成氢氧化铝,氨水为弱碱,不会使氢氧化铝变成偏铝酸钠,故B正确;
C.氧化铝溶于盐酸形成氯化铝,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形成氢氧化铝,但氢氧化钠为强碱,若氢氧化钠不足,生成氢氧化铝不够,若氢氧化钠过量,生成偏铝酸钠,故C错误;
D.将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钾,生成偏铝酸钾,不会生成氢氧化铝,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氧化铝的性质: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
B.氧化铝溶于盐酸形成氯化铝,氯化铝与氨水反应形成氢氧化铝,且氨水为弱碱,不会使氢氧化铝变成偏铝酸钠;
C.氧化铝溶于盐酸形成氯化铝,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形成氢氧化铝,若氢氧化钠过量,氢氧化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D.将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钾,生成偏铝酸钾,不会生成氢氧化铝.
12.【答案】B
【解析】【解答】设铝和盐酸反应得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1,则由
知盐酸不足,解得n1=0.15mol,设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2,则由
知铝不足,解得n2=0.3mol,所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给出的数据结合方程式判断量是否充足,即可计算出产生气体之比
13.【答案】C
【解析】【解答】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Ba(OH)2+CO2=BaCO3↓+H2O、2KOH+CO2=K2CO3+H2O、2KAlO2+CO2+3H2O=2Al(OH)3↓+K2CO3、K2CO3+CO2+H2O=2KHCO3、BaCO3+H2O+CO2=Ba(HCO3)2,最终产生的沉淀是氢氧化铝,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通入CO2后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确定产生沉淀与CO2的关系,从而确定图像。
14.【答案】B
【解析】【解答】A.铍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未成对电子数是0,而铝原子核外最外层有3个电子,具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因此未成对电子数不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铍性质类似于铝,氢氧化铍应与氢氧化铝类似,具有两性,则能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故B符合题意;
C.铝元素最高为+3价,Be最高化合价是+2价,最高正化合价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铍性质类似于铝,氧化铍应与氧化铝类似,具有两性,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进行作答;
B、注意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所以氢氧化铍具有两性;
C、元素的最高正价与元素所在的主族数有关;
15.【答案】C
【解析】【解答】A、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时,不一定为标况,A不符合题意;
B.氦气为单原子分子,故含NA个氦原子的氦气分子为NA个,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况下体积为22.4L,B不符合题意;
C、Na2O2与CO2的反应是歧化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此反应每反应2mol Na2O2,转移2mol电子,故当反应0.1mol Na2O2时,转移0.1mol电子,数目为0.1NA,C符合题意;
D.1molNa2O含有阴离子1mol,1molNa2O2含有1mol阴离子,二者无论按何种比例混合,0.1mol该混合物,阴离子数目都为0.1mol,即0.1N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故在某一温度和压强下,可能存在Vm=22.4L/mol;
B.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化合价的变化计算转移电子数;
D.Na2O2和Na2O中都只含有一个阴离子;
16.【答案】C
【解析】【解答】①某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该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 的比值.故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但中子数不同的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为 ,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根据公式 ,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则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 ,那么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即为 ,故②符合题意;
③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 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 ,故③符合题意;
④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g,a g该氯原子个数 ,1个氯原子所含的质子数是17个,ag该氯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为17;
故答案为:C。
【分析】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在掌握并理解m = nM、n = cV、V = nVm三个基本公式及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解答,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注意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运用摩尔体积的条件与物质状态。
17.【答案】(1)Fe3+,Cu2+
(2)Fe2+、Cu2+;Fe、Cu
(3)Fe、Fe3+
【解析】【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铁能与铜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向装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和Fe的混合粉末,则铁优先于氯化铁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然后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故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若氯化铁与铁是恰好完全反应,则铜不参加反应,滤液中不含有氯化铜,故氯化铜可能存在;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少量固体,则固体中一定含有铜;若铁量多,可能含有铁;有铜存在,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由以上分析可知:(1)反应后铁有剩余,Fe+2FeCl3=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Fe3+,Cu2+都不能存在,溶液中有Fe2+、Cu;故答案为:Fe3+,Cu2+;(2)如果容器内还有大量Fe3+,Fe+2FeCl3=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则容器里不可能有Fe、Cu,一定含有Fe2+,Cu2+,故答案为:Fe2+、Cu2+;Fe、Cu.(3)反应后有Cu2+和Cu,Fe+2FeCl3=3FeCl2,Cu+2FeCl3=CuCl2+2FeCl2,则容器里不可能有Fe、Fe3+,一定含有Fe2+,不可能剩余Fe,不可能存在Fe3+;
故答案为:Fe、Fe3+.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装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和Fe的混合粉末,则铁和铜都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氧化性:FeCl3>CuCl2>FeCl2,还原性Fe>Cu,Fe有剩余,则Cu没有参加反应,溶液中不存在Fe3+、Cu2+,以此解答该题.
18.【答案】(1)6.02×1023;0.2
(2)1;1.8
(3)0.5;22.4
(4)0.2;40
【解析】【解答】(1)1mol HCl中含有HCl分子的个数1mol×6.02×1023mol-1=6.02×1023,1.204×1023个CH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0.2mol,故答案为:6.02×1023;0.2 mol;
(2)17克NH3的物质的量为 =1mol,0.1mol H2O的质量为0.1mol ×18g/mol=1.8g,故答案为:1 mol;1.8;
(3)标准状况下,11.2L O2的物质的量为 =0.5mol ,1mol O2的体积为1mol×22.4L/mol =22.4L,故答案为:0.5;22.4 ;
(4)将8g NaOH配制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0.2mol/L,1L 1mol/L NaOH溶液中含有溶质NaOH的质量为1L ×1mol/L×40g/mol=40 g,故答案为:0.2 ;40。
【分析】(1)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2)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3)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4)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19.【答案】(1)炼铁原料、用作涂料、油漆等
(2)Al2O3+2OH﹣=2AlO2﹣+H2O;SiO2+2OH﹣=SiO32﹣+H2O
(3)Al3++3NH3 H2O=Al(OH)3↓+3NH4+;AlO2﹣+CO2+2H2O═Al(OH)3↓+HCO3﹣和SiO32﹣+2CO2+2H2O═H2SiO3↓+2HCO3﹣
(4)Al2O3+3Cl2+3C 2AlCl3+3CO
(5)将实验过程中所得固体精确称量,课外小组发现所得氢氧化铝固体的质量与原铝土矿质量相等,说明所得氢氧化铝固体的质量与原铝土矿质量相等,即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和氢氧化铝中氧化铝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又因为氧化铝可以写成Al2O3 3H2O的形式,所以质量分数是 ×100%=65.4%,
答: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65.4%.
【解析】【解答】解:(1)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则在①得到滤液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滤渣为氧化铁,氧化铁可作为炼铁的原料,氧化铁为红色,可用作涂料、油漆等,故答案为:炼铁原料、用作涂料、油漆等;
(2)根据框图流程,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溶液强酸又溶于强碱.只Fe2O3溶于强酸,不溶于碱,SiO2只溶于强碱,不溶于酸,则在①得到滤液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滤渣为氧化铁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则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2O3+2OH﹣=2AlO2﹣+H2O、SiO2+2OH﹣=SiO32﹣+H2O,故答案为:Al2O3+2OH﹣=2AlO2﹣+H2O;SiO2+2OH﹣=SiO32﹣+H2O;
(3)试剂③为氨水,将铝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 H2O=Al(OH)3↓+3NH4+;若往A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硅酸根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硅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和SiO32﹣+2CO2+2H2O═H2SiO3↓+2HCO3﹣;故答案为:Al3++3NH3 H2O=Al(OH)3↓+3NH4+;AlO2﹣+CO2+2H2O═Al(OH)3↓+HCO3﹣和SiO32﹣+2CO2+2H2O═H2SiO3↓+2HCO3﹣;
(4)Cl2有强氧化性,碳具有还原性,每消耗0.5 mol 碳单质,转移1mol电子,这说明反应中碳失去2个电子,即氧化产物是CO,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2O3+3Cl2+3C 2AlCl3+3CO,故答案为:Al2O3+3Cl2+3C 2AlCl3+3CO;
(5)将实验过程中所得固体精确称量,课外小组发现所得氢氧化铝固体的质量与原铝土矿质量相等,说明所得氢氧化铝固体的质量与原铝土矿质量相等,即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和氢氧化铝中氧化铝的质量分数是相同的.又因为氧化铝可以写成Al2O3 3H2O的形式,所以质量分数是 ×100%=65.4%,答: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65.4%.
【分析】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溶液强酸又溶于强碱,只Fe2O3溶于强酸,不溶于碱,SiO2只溶于强碱,不溶于酸,则在①得到滤液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加入盐酸生成硅酸和氯化铝,氯化铝溶液中滴入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由此分析解答.(1)氧化铁为红色,简称铁红,可用作涂料、油漆等;(2)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既溶液强酸又溶于强碱.只Fe2O3溶于强酸,不溶于碱,SiO2只溶于强碱,不溶于酸,则在①得到滤液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3)试剂③为氨水,将铝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加热分解得氧化铝;若往A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硅酸根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硅酸和氢氧化铝;(4)Cl2有强氧化性,将C氧化为CO,自身被还原为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解答;(5)所得氢氧化铝固体的质量与原铝土矿质量相等,这说明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和氢氧化铝中氧化铝的质量分数是相同,分析求解.
20.【答案】(1)C
(2)B
(3)A
(4)D
【解析】【解答】解:(1)向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 H2O=Al(OH)3↓+3NH4+,一水合氨属于弱碱,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所以沉淀的质量不变,图象C符合该过程;
故答案为:C;(2)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发生Al(OH)3+OH﹣═AlO2﹣+2H2O,沉淀溶解,根据方程式可知:1molAlCl3反应,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和1mol,图象B符合该过程;
故答案为:B;(3)饱和石灰水通过量CO2气体,首先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Ca2++2OH﹣+CO2=CaCO3↓+H2O,然后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沉淀溶解:CaCO3+CO2+H2O=Ca2++2HCO3﹣,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所用CO2相等,图象A符合该过程;
故答案为:A;(4)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Al3++3OH﹣═Al(OH)3↓、Mg2++2OH﹣═Mg(OH)2↓生成两种沉淀,沉淀量随着氢氧化钠的量增大而增大,但氯化镁和氯化铝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再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发生 Al(OH)3+OH﹣═AlO2﹣+2H2O,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溶解,图象D符合该过程;
故答案为:D.
【分析】(1)饱和AlCl3溶液中滴入稀氨水生成沉淀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氨水;(2)饱和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溶解;(3)氢氧化钙通入二氧化碳,先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而溶解;(4)MgCl2和AlCl3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两种沉淀: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增大,但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氯化镁和氯化铝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再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会部分溶解.
21.【答案】(1)解:稀硝酸和铜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气体和水,
则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该反应中部分N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2价,则氧化剂为HNO3,对应还原产物为NO,Cu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则还原剂为Cu,该反应转移6e﹣,
用双线桥标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解:①因为密度为1.08g/mL,HNO3的质量分数为12%,所以c= = =2.1mol/L;答:该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1mol/L;
②又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NO↑+4H2O,产生了标准状况下0.56L的一氧化氮,所以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即生成一氧化氮的量 0 =0.025mol,答: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0.025mol
【解析】【分析】(1)稀硝酸和铜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气体和水,则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反应转移6e﹣,以此来解答;(2)①根据密度为1.08g/mL,HNO3的质量分数为12%结合c= 计算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②根据产生了标准状况下0.56L的一氧化氮计算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