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共53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共53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2 10: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谭晓的致富之路
谭晓 (生卒年不详 )。字镜川,明嘉靖时人。世居常熟湖乡。他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
湖州复合农业
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从谭晓的致富之路看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经济活动的商品化趋势
三大趋势:
思想观念的“异端化”趋势
文学艺术的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一大转型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转型
1368年
明朝中期
1644年
《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大进步思想家
两大矛盾:
自然经济与新经济因素的矛盾
传统社会价值与新思想文化倾向的矛盾
1840年
京剧《儒林外史》《红楼梦》
清朝前中期
明清之际
明朝后期
元末明初
昆曲
《西游记》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美洲白银流入,商帮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新变化
①新的农作物传入中国(玉米、甘薯)
②江南(区域分工)农业多种经营(副业)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③农产品的商品化
丰富农产品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人口增加。
农业的种植结构变化,丰富食物种类,改变饮食习惯。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在许多农作物没有传入之前,你能想象古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吗?
张骞通西域:黄瓜、芝麻、核桃、胡椒、香菜、蚕豆、葡萄、石榴、西瓜
东汉至宋元:菠菜、茉莉、胡萝卜、南瓜、棉花
新航路开辟:玉米、甘薯、向日葵、西红柿、辣椒、菠萝、马铃薯、花生
明朝时期,辣椒、土豆、玉米等食物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据材料,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影响:①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②促进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
③改变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④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消极)
(2)手工业的新变化
历史纵横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发展的表现
(3)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活跃(根本);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身控制放松,可自由雇佣的劳动力出现。
①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
②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
③取消匠户制度:自由雇佣
④明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①产生的条件
②发展缓慢的原因
政治(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束缚;
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自给自足,农民相对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资金: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劳动力: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自由劳动力缺乏;
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思想:传统价值观念仍占主流地位,重农抑商的思想、重人文轻自然的理念、重义轻利的意识均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技术:科举制下忽视实用型技术的创新。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发展的表现
(3)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积极:
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代表社会发展趋势;
冲击自然经济,为明清文化发展和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仅限于少数地区,少数部门;
发展缓慢力量薄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未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
③评价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发展的表现
(3)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需要进行生产的现象。
经营方式
家庭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艰难
发展

民间
手工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历史地位
流通方式
产品
成就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民间消费的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不在市场流通
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明中叶前,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最高水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孕育雇佣劳动关系
最能反映自然经济特征;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历程
(4)商业的新变化
①货币;海外贸易刺激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化,促进长途贩运、大额贸易发展和商业资本集聚;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发展的表现
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整个世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美国学者弗兰克
②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徽商、晋商、宁波商人等;
③城镇: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晋商: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 徽商大宅院
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市镇 景德镇 汉口镇 朱仙镇 佛山镇 盛泽镇 (苏州) 乌泥泾镇 (上海) 合溪镇(湖州)
主要行业 制瓷 交通 交通 冶铁 丝织 棉纺织 木炭
商品生产专业化(区域分工明显)
四大名镇指的是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古代为北方地区水陆交通和商贸重地、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明清商贾繁荣,有"楚中第一繁盛,九省通衢"之美誉、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明清称为天下四大镇。此处的"镇"与现时的行政区划单位的"镇"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明清经济的发展
出现近代化因素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经济发展的局限
(1)经济上:人地矛盾突出;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政治上: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3)政策上: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4)思想上: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和传统重义轻利观念影响了国人资本转化的进程。
(5)影响:压制和阻碍社会进步和转型。
材料一:明清时期,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和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和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明清之际,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欲趋苛严的时代,八股取士陈腐不化,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坛经》
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传习录》.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背景
材料1:“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材料2: 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同时,江南一带的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阶层:市民阶层崛起(工商业者),追求个性、平等、自由;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背景
材料3: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乾隆《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材料4: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
材料5:文化专制主义的伴行,又使思想领域一家独尊,空谈成风,官学完全沦为维护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的工具。
(3)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黑暗,吏治腐败,矛盾尖锐;
(4)思想文化: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心学开创者
①世界观: 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② 方法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要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即“发明(启发、开扩)本心(仁义之心)”。



“发明”:“发而明之”,意为启发、开扩。
“本心”:即“仁义之心”。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2、陆王心学
(2)王阳明(守仁)(明朝)——心学集大成者
①世界观 /思想核心:认为良知就是天理,就是本心。 宜扬“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命题。(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②方法论:强调“知行合一”,认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在于不断地反省内心。
(评价: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发奋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天理”,就是本心,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以达到圣贤境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世界观
哲学范畴
方法论
道德观
相同点 本质
内容
影响
哲学
“理”是万物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
“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1)背景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两者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同时,江南一带的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②社会:市民阶层发展壮大;世俗化倾向发展;
明《南都繁会图》
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乾隆《明长陵神功圣德碑》
③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黑暗,吏治腐败,矛盾尖锐;
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1)背景
文化专制主义的伴行,又使思想领域一家独尊,空谈成风,官学完全沦为维护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的工具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器物和技术,如自鸣钟、历法、测量等,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
④思想文化:理学僵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文化传入中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2)李贽(明后期)的批判思潮
李贽,青年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5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著作有《焚书》《藏书》等
提倡个性自由、
蔑视权威和教条、
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动摇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
②影响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①主要主张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3)黄宗羲(明末清初)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宁波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以后加入复社,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清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②进步性: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有一定的民主性。对中国近代反专制斗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局限性:但他的思想只是停留于批判君主专制,并未对将来社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的主张。
“在中国思想史上,讲民主讲得有典型意义的,要算黄梨洲了”“黄梨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的一个伟大的代表”—张岱年《黄宗羲论:黄梨洲与中国古代的民主思想》
黄宗羲之所以能提出“工商皆本”的宝贵思想,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结果。在新的生产方式冲击下,中国知识分子注意到了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这说明一定时期的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思想。
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黄宗羲(明末清初)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顾炎武(1613—1682),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各地,搜集材料,尤致力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顾炎武学问广博,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拒绝清政府的征辟,专志经学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4)顾炎武(明末清初)倡导经世致用(为学务实)、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①政治思想:“众治”来取代“独治”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②文化思想:痛斥理学的空谈误国,主张“经世致用”、学以致用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开一代朴实学风之先河
(4)顾炎武(明末清初)倡导经世致用(为学务实)、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亡 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⑤评价:顾炎武的思想对近代民权有启蒙作用,他脚踏实地、经世致用的学风对清代(乾嘉学派--朴学、考据学)乃至近代学者影响很大。
何谓“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材料三: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5)王夫之(明末清初)的唯物思想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1644年,清兵入关,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船山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失。
材料一:“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材料二:气者,理之依也;天下惟气。
材料三: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①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②唯物思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③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顶峰。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5)王夫之(明末清初)的唯物思想
王夫之
④影响:其朴素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民主色彩。
(3)提倡“经世致用”。
(4)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5、明末清初思想领域变化的影响
4、明末清初思想领域变化的实质
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超出儒学范围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评价
(1)进步性
①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②其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对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③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6、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评价
(2)局限性
①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依然是官方正统主流)
②影响有限,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③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应运而生
蔚然大宗
春秋
魏晋南北朝
正统思想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秦朝
战国
宋明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明清之际
新体系—理学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的演变
演变规律
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三、小说与戏曲
(1)原因
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教育进一步普及。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文人对社会不满,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1、明清小说戏曲繁荣原因
2、明清小说的特点
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
①文学通俗化、平民化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於我,便罢了。西游记
②反封建君主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明】施耐庵《水浒传》
③反对专制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明清小说的特点?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 定
拜金逐利风气的盛行,轻商观念淡化,印刷术普及
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现实不满,反封建、反礼教的市井小说
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明】施耐庵《水浒传》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於我,便罢了。
——【明】吴承恩《西游记》
反封建君主
反对专制
语言通俗
题材多样,内容世俗化
重视教化作用
明清小说的三大特点:
思考点
三、小说与戏曲
3、小说
类别 时代 主要成就 特点或地位
小说 元末 明初 施耐庵《水浒传》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明朝 中期 吴承恩《西游记》 是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 中期 吴敬梓《儒林外史》 是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高峰
三、小说与戏曲
4、戏曲
(1)戏曲创作
①明●汤显祖:《牡丹亭》
②清●孔尚任:《桃花扇》
③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2)明清昆曲【“百戏之祖”】---《牡丹亭》
(3)京剧
① 乾隆年间徽班进京
②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并吸取昆曲、秦腔等其他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
③发展: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老生、武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莲芬、时小福、余紫云,老旦郝兰田,丑角杨鸣玉、刘赶三
京剧的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继承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以唱、念、做、打为手段,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表演有一定程式,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京剧动作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
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指一般男子
青年男子称小生;勇武男子称武生


指一般妇女
大家闺秀称正旦,也叫青衣;武勇妇女称武旦;诙谐或邪恶的妇女称彩旦;
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


指诙谐或邪恶的男子
又称小花脸
擅长武艺的诙谐或邪恶的男子称武丑
“四大名旦”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梅兰芳剧照
四、科技(总结与交流)
时期 人物 代表成果 历史地位/意义 特征
明朝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 (传教士)
永乐朝
清朝 康熙朝
乾隆朝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绘《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西学东渐)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经验总结性
著作多

以实用科技为主

西方近代科技传入
不变:总结前人成就,无科技创新,仍是传统科技,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①重经验:中国古代科技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西方重实验)
②重综合: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重分析)
③重实用: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重理论)
④重农业: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重工业)
全面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西学东渐: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利玛窦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四、科技(总结与交流)
自 然 科 学 地理
数学
物理机械工程
天文历算
水利技术
火炮制造
利玛窦 《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 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利玛窦 李之藻 合译《同文算指》
邓玉函 王徽《远西奇器图说》
徐光启,汤若望,龙华民等编订《 崇祯历书》
熊三拔 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①传教士是主要传播媒介
②交流具有双向性
③传播内容限于自然科学与神学等
(3)特点
(4)影响
①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②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
③只在极少数知识分子中传播,影响有限
④闭关自守导致中断。
1、西学东渐: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四、科技(总结与交流)
(1)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方面: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
(4)政治方面: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朽。
(5)外部因素:西学东渐,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空疏学风造成冲击。
思考7: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明清之际思想领域出现新变化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自主构建明清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差异(阶段性特征)。
项目 变 化 危 机 西方世界
政治 君主专制,强化集权,利于维护稳定,经略边疆,巩固统一。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政治逐步确立与发展。
经济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新的经营方式产生。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口危机,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重商主义,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文化 阳明心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总结性科技和文化成就,中外科技交流,小说和戏曲的发展。 八股取士、文字狱,程朱理学,加强思想控制; 科技逐渐落后于世界。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科技兴起、发展。
民族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对外 郑和下西洋等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倭寇骚扰,殖民者东来。天朝上国,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开拓世界市场。
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正统:
5.冲击:
6.融合:
7.发展:
8.批判
式继承:
春秋时期,孔子,仁;礼;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战国时期,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隆礼重法
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流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
宋明时期,吸收佛、道思想,哲学化、思辨化;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启蒙思想萌发涌动
文艺大众化世俗化
西学东渐
世界与中国之变化对比
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小农经济仍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理学占统治地位束缚人性
文化专制空前强化
闭关锁国
领域 中国新变化 中国旧传统 —量变质不变 世界发生巨变
经济
思想
文化
对外
政治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封建专制体制高度强化
危局
变局
思想 、文化、科技之变
农业
商业
陆王心学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小说戏曲
市民阶层壮大
科技
手工业
传教士东来
中国
西方
殖民扩张
丝—银贸易
高产作物
唯物史观
本课小结
社会经济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