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培优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培优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2 13:3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培优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 分)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没有关系,和 有关。放大镜的 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2.放大镜的形状特点是中间 、边缘 。调节
右图“自制显微镜”中两枚放大镜上下之间的距离,“自制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填“会改变”或“不变”)。
3.蟋蟀的“耳朵”在足的 侧。不同昆虫触角的形状 ,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它们的嗅觉很 .
4.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 字,用 取下洋葱表皮。
5.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洋葱表皮细胞,并可以看到在每个细胞中间都有一个小黑点,这个小黑点叫 .
6.微生物是 ,具有同其他 一样的特征。
7.利用 的作用,我们可以生产酒、醋、酸奶、馒头和面包等食品。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放大镜的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 )
2.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到图像大而清晰。 ( )
3.在制作显微镜时,我们要用两个放大倍数相同的凸透镜。 ( )
4. 载玻片移动方向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 )
5.必须把洋葱的表皮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结构。 ( )
6.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器官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是不同的。( )
7.微生物是各种生命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 )
8.人体最大的细胞是红细胞,最小的细胞是卵细胞。 ( )
9.引起肺炎的冠状病毒,不具有其他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 ( )
10.大肠杆菌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所以是有害的。 (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它的视野就( )。
A.越大 B. 越小 C.一样大
2.下列适合用放大镜观察的是( )。
A. 细菌 B. 蚜虫 C. 叶子表面气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B.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C.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4.世界上最早研制出可以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的人是( )。
A.詹森 B.罗伯特·胡克 C.列文虎克
5.如果我们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b”, 那我们观察到的图像是( )。
A.b B.p C.q
6.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一般是由( )组成的。
7.使用放大镜观察,我们能发现( )。
A.昆虫的触角都是相同的 B.蚜虫没有足 C.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
8.下图所示的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不同昆虫的触角,其中是蝗虫的触角的是( )。
9.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将它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密封舱里,出现空气泄漏时就能立即发出警报。下列情境中,( )也需要类似这样的仪器。
A. 教室里 B. 电梯里 C. 矿井中
10.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 )。
A. 新鲜的 B. 薄而透明的 C.干燥的
11.使用显微镜正确的步骤是( )。
A. 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简下——调节反光镜——将镜
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
B. 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调节反光镜——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
C. 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将镜筒抬离载物台2~3厘米——放玻片标本——调节反光镜——调整准焦螺旋至看清标本
1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其中属于“对光”环节的是( )。
13.下列关于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微生物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我们要尽可能地消灭微生物
B. 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C.微生物是不能为我们提供食物的
14.在两块烘干的面包上都放上一些霉菌,在一块面包上滴10滴水,另一块面包保持干燥, 然后分别装进塑料袋并扎紧袋口放在桌上,这个实验研究的是霉菌生长速度是否与( )有关。
A.水分多少 B.温度高低 C.水分多少和温度高低
15.清明节时,小明把一杯有“团藻”的液体平均分成四份,放在以下四个不同的位置,两天后观察,水中“团藻”最多的一杯是( )。
A.冰箱冷藏柜中 B.铁锅中煮沸 C.朝南的窗台上
16.“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用以下哪种工具来观察 (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17.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大小都一样 B.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18.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下面食物中不是在微生物帮助下生产的是( )。
A.米饭 B.馒头 C.白酒
19.下列( )不属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成果的领域。
A. 医药 B. 食品 C.重工业
20.2020年2月28日南极出现了成片的粉红色“西瓜雪”的现象,这是极地雪藻(一种红色藻类植物)造成的。关于极地雪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会开红色的花 B.它是由细胞构成的 C.它可以利用种子繁殖后代
四、实验探究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34分)
1.六年级同学爱动手、爱动脑,纷纷建立了“家庭实验角”开展科学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明的“家庭实验角”,和他一起做实验吧!
(1)实验桌上摆放的这些器材你认识吗 请把实验器材的名称填写在对应方框中。
(2)张明用上页图实验桌上的器材 A 观察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其中蝴蝶的触角
是( )。
(3)张明选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进行观察,看到以下三种图像。图像 A 的名称是
. ,图像B 的名称是 .
(4)上题中的图像A 和图像 B 要用实验桌上的器材 (填写字母)才能观察到,图像C 是蚜虫,用器材 (填写字母)就能观察到。(2分)
(5)张明要用实验桌上的器材 B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对光一上片—安放—调焦—观察 B.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C.安放—上片—对光一调焦—观察
(6)右图是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时得到的图像,图中的黑色小点是( )。
A. 细胞核 B.气孔 C.液泡
(7)张明用低倍物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发现图像较为模糊,此时最好应该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 )。
A. 目镜 B. 反光镜 C.调节旋钮
(8)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时,将显微镜原来标有10×的目镜,更换成16×的目镜,观察到的范围会( )。
A.变大 B. 变小 C.不变
(9)为了抑制水中微生物的运动,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 。小丁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下方找到一个草履虫,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载玻片往 移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斯德与巴氏消毒法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巴斯德发明了一种能杀灭牛奶里的病菌,但又不影响牛奶口感的消毒方法,即巴氏消毒法。
法国的啤酒业在欧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会变酸,整桶芳香可口的啤酒变成了酸得让人咧嘴的黏液,只能倒掉。1865年,里尔一家酿酒厂厂主请求巴斯德,看看能否加进一种化学药品来阻止啤酒变酸。巴斯德答应研究这个问题,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体中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当葡萄酒和啤酒变酸后,酒液里有一根根细棍似的乳酸杆菌,就是它们在营养丰富的啤酒里繁殖,使啤酒“生病”。他把封闭的酒瓶放在铁丝篮子里,泡在水里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试图既杀死乳 酸杆菌,而又不把啤酒煮坏,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 只要把酒放在五六十摄氏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就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这就是著 名的“巴氏消毒法”,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场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这种办法消毒。
(1)根据资料,你认为引起啤酒变酸的原因是( )。
A.酵母菌 B.乳酸杆菌 C.病菌
(2)根据资料,你认为巴氏消毒法的原理是( )。
A. 利用低温将有害细菌杀死 B. 利用高温将所有细菌杀死
C. 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将有害细菌杀灭,又保存啤酒的品质
(3)以下属于用酵母菌发酵制得的食物是( )。
A.面包 B.酸奶 C.酱油
参考答案
一、1.镜片直径(或大小)凸度 凸 度 2 . 厚 薄 会 改 变
3 . 内 不 同 鼻子 灵敏
4.# 镊子5 . 细胞核6 . 生物 生物7 .微生物
二、1. √ 2. √ 3.× 4.× 5. √6. √7.×8.×9.× 10.×
三、1.B 2.B 3.C 4.C 5.C 6.A 7.C 8.A 9.C 10.B 11.A 12.B
13.B 14.A 15.C 16.C 17.C 18.A 19.C 20.B
四、1.(1)放大镜 显微镜 烧杯 镊子 (2) A (3)洋葱表皮细胞 草履虫
(4) B A
(5)B (6)A (7)C (8)B (9) 脱脂棉纤维 右下方
2.(1)B (2)C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