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 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居巩县。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兵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至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背景材料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诵读提示★ 节拍要清晰,体现诗的韵律。语气要缓慢,沉重,读出“悲”的基调。
首联 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
颔联 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
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可重
读、适当延长、有余韵;“萧萧”“滚滚”要拉长声音,
再现木叶和江水的形象,表现诗人不尽的愁绪哀思。
颈联 是全诗的高潮,要提高声调,读得悲愤。重读
“悲”“常”,描绘长年飘泊之苦;重读“病”“独”,刻
画老病孤愁,以加重悲苦情绪。基调沉重,宜缓缓
读出。
尾联 含无限凄凉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
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风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意境
凄凉孤独无依
漂泊痛苦品味语言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无边不尽萧萧滚滚生命之短暂时间之永恒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沉郁高昂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品味语言下来 诗三、四两联是抒情,有哪些字眼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品味语言万:表明了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
作客:客居他乡
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地斑白了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郁积
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苦:是极度;极度(痛恨两鬓染霜)研讨思想内容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二、颌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物,对于当时55岁(逝世前3年)、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的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三、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后两联是什么?抒情。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四、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五、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方法总结意象分析法: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知人论世法:移情入境法:鉴赏杜甫《蜀相》的思想内容。 《蜀相》描写了武侯祠的位置和景色。诗人感物思英雄,情溢言表,以深沉之笔歌颂了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叹惋他的壮志未酬,寄托了诗人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有人说:《蜀相》意在写人(蜀相),而颔联两句却写了武侯祠之景,走题了,是一处败笔。你是怎么理解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不同意。《蜀相》旨在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叹惋他的壮志未酬,从而借古来抒发自己的怀抱。而颔联两句:阶前碧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复一年,可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鹂叫声动听,可有谁听呢?一“空”字和一“自”字,写出了祠的凄凉、冷落,蕴含了作者无尽的感叹。两句情景交融,为后面的咏叹营造了氛围。 迁移训练自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