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植树的牧羊人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植树的牧羊人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2 11: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我们都乐于见证奇迹,生活中也处处充满着奇迹,我们兴奋于奇迹的诞生,感叹于奇迹的伟大,却很少关注背后的付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中的主人公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们一起来探寻背后的故事。
导入
让·乔诺
植树的牧羊人
1.读准“坍塌”“琢磨”“微薄”等字音;识记“废墟”“帐篷”“水渠”“流淌”等字形;了解“废墟”“干涸”“坍塌”等词义;积累“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等成语。
2.品析关键语句,了解牧羊人的人物形象。
3.探究文章主旨,感悟植树的牧羊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涵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ō( ) 干hé( ) tān tā( ) 帐peng( )
流tǎng( ) 硬lǎng( ) 废xū( ) 水qú( )
zuó磨( ) fèng xì( ) 沉默guǎ言( ) páo根问底( )
2.解释下列词语。
干涸
坍塌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沉默寡言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坍塌






缝隙


琢:
琢磨zuó mo 思考;考虑
琢磨zhuó mó 雕刻和打磨(玉石); 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指河流、池塘等干枯无水。
倒塌。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
比喻追究底细。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默读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并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师生对话——整体感知
荒漠中的一个牧羊人数年来默默无闻坚持在荒漠种树创造绿荫。
师生对话——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议论,对“牧羊人”这一形象进行高度概括,总领全篇。
第二部分(第2—20段):记叙和描写“牧羊人”通过植树,使废墟变为绿洲的伟大壮举。
第三部分(第21段):通过议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 牧羊人
再见 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2.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思考:牧羊人为改变荒山做了哪些努力?高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个人住在高原的房子里;每天挑拣橡子,种橡树。
毫无生趣,环境恶劣。
减少羊群数量,开始养蜂;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橡树。
87岁,年事已高。
景象完全改观了,充满生机勃勃。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乡景萌发生机;树木蔚然成林;有了淙淙的水流。
师生对话——整体感知
环境的对比给人极鲜明的感受,让读者惊叹于这样的变化,更加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师生对话——整体感知
干旱无比
溪水流淌
速读课文,结合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思考:牧羊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对话——细节探究
(1)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师生对话——细节探究
直接描写,通过作者的直接评价,体现出牧羊人的自信、平和和不张扬。
(2)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上也上过油。
师生对话——细节探究
“一点一点”“干干净净”等叠词和副词“很”,看出牧羊人是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的人。
(3)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家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
师生对话——细节探究
运用语言描写,通过牧羊人的两个否定,表现了他对这块土地归属于谁的不在意,体现了其不求回报认真种树、毫无私心、充满奉献的精神。
(4)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种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师生对话——细节探究
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轻轻地”、“仔细”让我们看到了他种橡树时的小心谨慎,对橡子的爱护与珍视,对种树的认真。
(5)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师生对话——细节探究
“一直”一词表现了牧羊人的坚毅,体现了他的坚持与执着。
(6)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有将近一半,可能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颗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通过十万和一万数字的对比,突出了种树的困难,表现了他的伟大。
师生对话——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首尾两段内容和背景链接,思考:作者虚构牧羊人的目的是什么?
对话作者——探究提升
同学们,你认为牧羊人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吗?
背景链接:本篇文章原名为《植树的男人》,记叙了1913年到1945年三次见到牧羊人的事情,在这期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在原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被删去:“惟一会威胁森林的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时候有些车的引擎是靠烧木材行驶的,所以人们开始砍伐橡树林。幸好这块高地离铁路太远,运输不便,伐木商人才没有打这里的主意。布菲根本不晓得这回事。他不理会1939年的世界大战,如同不理会1914年的世界大战。”
对话作者——探究提升
对话作者——探究主旨
环保角度:牧羊人种植树木,改造荒原,表现出人类勇于承担责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人的角度:牧羊人以一己之力改造荒原,这是对人类毅力、勇气和担当精神的赞美。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你从这篇文章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话自己——拓展延伸
我们现在的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地球。
对于自己设置的目标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相信这种坚定的信念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成功。
对话自己——拓展延伸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还知道哪些人?说说他们的事迹。
牧羊人就像我们的身边人,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自己的岗位不辞辛苦,协作拼搏。同学们,请相信平凡也可以伟大,不要只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安全感会帮助你成就更美好的明天。
课堂小结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坍塌(tān) 慷慨(kǎi) 缝隙(xì) 热腾腾(téng)
B.废墟(xū) 流淌(tǎng) 浇灌(guàn) 刨根问底(páo)
C.呼啸(xiào) 干涸(gù) 湿润(rùn) 沉默寡言(guǎ)
D.微薄(bó) 薄荷(bò) 挑拣(jiǎn) 一丝不苟(gǒ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帐蓬 溜达 硬朗 爆发 B.张扬 呼啸 流倘 添置
C.滚烫 干躁 缝隙 地毯 D.荒地 废弃 飘荡 水渠
学案检测——巩固提升
D
C
3. 仿照事例,请你为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100字左右。
举例:杨善洲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学案检测——巩固提升
一双手,数种子,一片翠绿;一个人,数十载,一片新生。一颗心,从未因外界改变而有丝毫动摇。从干涸到清泉,从荒芜到生机,我终于知道人类可以创造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情。是你,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是你,让希望之花重新盛开在这片土地;是你,不图回报,为后人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绿色印记。
让·乔诺
植树的牧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