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2 10:59:4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讲话
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知道俄罗斯统一与扩张的基本史实过程,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废除农奴制的内容,提升史料分析能力。
2.通过彼得一世改革,认识到彼得一世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俄国近代化历程的开端。
3.通过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
探寻问题一:俄国发展历程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第一个统一国家)
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莫斯科公国崛起
16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统一俄罗斯国家,伊凡四世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探寻问题二:为何彼得一世要进行改革原因?
俄国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为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竭力加强对他们的人身控制。许多农民不堪忍受地主的剥削,纷纷逃亡。政府的法令规定,只要农民逃亡的时间不超过 5年,地主都可以追回,后来这个期限延长至15年。1649年的法典规定,地主可以无限期地追回逃亡农民,还可以追回逃亡农民的妻子儿女。这就使农民及其子孙都成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农奴。
——部编版九下教材《相关史事》
俄国
西方
同时期西欧,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俄国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工商业发展缓慢落后
西欧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俄国该如何改变?
“拖延就是死亡”
彼得一世改革
人物介绍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西欧游学记
出发:1697年3月9日,彼得率领使团从莫斯科出发。
第一站:瑞典控制下的里加
第二站:普鲁士的柯尼斯堡(一周、火炮射击)
第三站:荷兰阿姆斯特丹(三个月、船厂木工)
第四站:伦敦(学习造船理论、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
第五站:波兰华沙(双方达成共同对抗瑞典的共识)
结束:1698年8月25日,彼得结束一年半的访问,回到莫斯科,并招募了各种专门人才共计640人。
荷兰赞丹镇造船厂学徒的彼得
西欧之行,彼得发现了俄国人思想的封闭,生产力的极端落后。这让彼得感觉到了改革的紧迫性。
领域 内容 影响
政治
军事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进一步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利
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欧洲军事强国,对外扩张
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教育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文教科技的发展
生活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促进文明开化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7页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完成表格,并说出改革的目的及其特点?
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直接目的)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根本目的)
目的
改革特点:只学习技术,未触及制度
探寻问题三: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材料一:1718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已达到160万普特,跃居世界前列。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
积极性: 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材料二: 彼得以铁的手腕进行改革。他不仅残酷镇压叛军和农民起义,即使自己的亲属违抗改革,触犯刑律也毫不留情。……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消极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性质: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圣彼得堡的青铜骑士雕像——
彼得大帝让俄罗斯腾空而起!
因其对俄国的卓越贡献被参政院封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
“解放者”沙皇
人身自由受限—劳动力缺乏
传统小农经济—资金不足
农奴购买力低—市场狭小
材料一: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生产效率低 —技术落后
国别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 (千米) 制度
俄国 71 26 1606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385 14603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50 108 9160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目标导学二·废除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探寻问题四: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①根本原因(经济):封建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单位:次
——数据来源: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俄国通史简编》(下)
材料二: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②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1853年-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与土耳其(英法支持)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力而开战,主战场在克里米亚半岛。最终俄军以损失52.2万余人,耗资8亿卢布求和结束。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又名克里米亚战争,俄国 PK 英国、法国、土耳其)
封建农奴制度 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③直接原因(导火线)|(军事):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时间:
领导者:
内容:
2.概况
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内容 作用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1861年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高价赎买
促进农业的发展;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1881年在位
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探寻问题五:俄国1861年改革的目的?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从亚历山大二世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
材料一:
布匹
长2倍
时间
产量
1861 1881
1860~1890
生铁
2.3倍
1860~1890
钢近
42倍
煤炭
21倍
1860~1890
阅读课本并结合材料,谈谈俄国改革的影响?
3.影响
积极性:①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摘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需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止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
——夏金霹《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中的对立与斗争》
材料四:“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
消极(局限性):
①改革很不彻底,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沙皇封建专制统治;贵族地主掌握国家政权,控制大量土地;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质:沙皇政府与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
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点 方式: 影响: 根本 原因
性质
内容
影响
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推动了俄国的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缓慢
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封建性质/地主阶级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
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
废除了农奴制度
走上扩张侵略道路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一般来说,政治变革包括以获取政权为目的的政治革命与以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的的政治改革两部分。下列符合材料所描述的政治改革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D
2.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指的是( )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制度废除沙皇专制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