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2 11:1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这段话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 历史背景 B. 交战过程 C. 战争结果 D. 战后秩序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B.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三国同盟的形成 D. 萨拉热窝事件
3.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刺客普林西普在审判时陈述道:“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但是他的行为直接导致了(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 普法战争爆发 D. 南北战争爆发
4.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 性质 B. 结果 C. 原因 D. 影响
5.战争是残酷的,发生在1916年的战役,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此战役是()
A. 莫斯科战役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凡尔登战役 D. 滑铁卢战役
6.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欧洲年轻人的生命。”作者认为这场战争()
A. 促进亚非拉民族觉醒 B. 目的是进一步瓜分世界
C. 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D. 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灾难
7.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幅海报(海报译文:这些妇女也在尽微薄之力,学习制造军火),反映了妇女们走进工厂,代替男人们维持战争工业。这表明()

A. 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B. 战争减少就业机会C. 战争波及更多民众 D. 民用工业受到影响
8.列宁指出“工人们,你们在反对沙皇制度的国内战争中,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人民的英雄主义的奇迹,现在你们应该显示出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组织的奇迹,以便为革命的第二阶段的胜利做好准备。”“第二阶段”是指()
A. 二月革命 B. 十月革命 C. 工业革命 D.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9.《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革命任务是()
A.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10.《和平法令》宣布:“本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此法令颁布的背景是(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废除农奴制改革 C. 十月革命胜利 D. 新经济政策实施
11.《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胜利”的重要代表是(  )
A. 玻利维亚的独立 B. 农奴制的废除 C. 人民委员会的建立 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12.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指出“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头。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李大钊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A. 促使俄国由专制统治走向民主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D.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13.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 成立了巴黎公社
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标志着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14.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是因为()
A. 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 B.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 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D. 二战即将爆发
1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 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 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 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 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6.1914~1918年战争的战胜国要德国支付巨额赔偿。英国政治家格迪斯把德国比作柠檬,要把它挤到“果仁都吱吱发响”。把德国挤到“吱吱发响”的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凡尔赛条约》 C. 国际联盟成立 D. 《九国公约》
17.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属于该公约核心内容的是( )
A.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
B. 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C. 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D.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关系新格局。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了中国主权 ②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③都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 ④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分配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到:“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我们从国歌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 B. 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
C.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 D. 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20.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 B. 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C. 适应了苏维埃俄国的国情 D. 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21.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22.马雷舍夫在《苏联国民经济平衡表》中统计了苏联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动状况,1928年占比54.5%,1932年占比70.7%,1937年占比77.4%。这种变动表明(  )
A. 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就 B. 苏联经济政策急需调整
C. 苏联避免了经济危机影响 D. 农业资本投入不断减少
23.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A. 完全肯定 B. 全盘否定 C. 客观公正 D. 不置可否
24.有关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内容,下面哪一选项与史实不符。(  )
A. “圣雄”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殖民者的统治
B. 扎格鲁尔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致使英国政府被迫于1922年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C. 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为了改变落后状况,进行了卡德纳斯改革
D.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5.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种教益。为此,印度人民永远牢记着他。”文中的“他”是()
A. 玻利瓦尔 B. 扎格鲁尔 C. 甘地 D. 卡德纳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
26.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材料二 (1916年)一位战地记者如此描述发生在法国的一场战役:“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世界历史》
材料三 1914—1918年大战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战争消耗如此众多参战者的总资源,覆盖地球上如此广阔的土地。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国家被卷入战争。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
——[美]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1)材料一中“斐迪南大公被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的知识,请解释造成“殖民地的争夺”的原因。“相冲突的联盟体系”指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的战役指的是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结果对战争的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反映了一战有什么特点?
27.社会主义运动史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主义产生、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有些历史学家将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特点简要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想到现实,由现实到发展。”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由空想到科学】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这部文献)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习近平同志2018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得益于哪一能源的使用?这部文献是为哪一组织起草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和“人民的理论”。
【由理想到现实】
材料二
(2)指出材料二图片的名称,这场革命对俄国有什么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要建立中国共产党?建党十年时中共建立的最高政权机构是什么?
【由现实到发展】
材料三 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
——1921年列宁
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五年计划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贫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苏联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当时种种经济困难正使西方陷于困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退一步,进两步”的含义。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归纳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显著特点并指出苏联这一体制得到作者肯定的原因。分析这一时期“西方陷于困境”和危机的根源。
材料四 1.夺取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共产党宣言》
(4)对材料中《共产党宣言》的话,你是如何理解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目标的?综合上述材料,想一想社会主义运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28.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了一战的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一战。
(1)材料一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的性质
材料二: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二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这一格局是通过那两次会议作出的决策形成的?
材料三: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4)据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九国公约》签订后,“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为什么?
29.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
(1)指出材料一中“政权”的名称,该新政权建立后“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三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千米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三中“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什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创造”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C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C
24.【答案】D
25.【答案】C
26.【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和占领的殖民地不平衡;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军事集团。
(2)凡尔登战役;德军的进攻被遏制,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3)时间长,范围广,涉及国家多,伤亡人数多,消耗资源多,残酷,等。
27.【答案】(1)能源:煤炭。 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理解:它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它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2)图片名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影响: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为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政治前提,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原因:资产阶级政党,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要有真正的革命政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 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3)含义: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 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原因:苏联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成功。根源: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即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制的矛盾。
(4)理解: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方式:完成三大改造。 原则:①制定政治路线、方针、政策要符合国情,理论联系实际;②制定经济政策要依据国情,尊重客观规律;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④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
28.【答案】(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2)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4)东亚、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远东太平洋地区);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政策,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29.【答案】1)名称:苏维埃政府。“提出正义的和平”的措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土地交给农民”的措施: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政策:新经济政策。意义: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就: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