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您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史记·甘茂列传》记载,秦王嬴政因功封甘罗为上卿,并通过行政命令将其祖父甘茂的田宅“复赐”于他,使甘罗得以继承祖父的田宅。这一现象佐证了商鞅变法( )
A.加速礼乐制度的崩坏 B.限制了贵族世袭特权
C.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D.确立了中央官僚体系
2.西汉时期,黄霸为颍川太守,“户口岁增,治为天下一,迁京兆尹,职掌京师”。但京官难当,朝廷以其不称职,仍令为颍川太守。后由于黄霸勤于公务,郡中大治,不久升任御史大夫,直至丞相。黄霸的经历反映出西汉( )
A.郡国长官控制地方选人权
B.刺史监察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C.地方政府权力受中央约束
D.考课制度增强官僚体系活力
3.据统计,唐贞观十三年全国户均人口数为4.31口,如果除去官僚、贵族、地主等大户人家外,普通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应该更少。而到了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全国户均人口数激增到6.63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重农政策的实施 B.门阀士族的没落
C.赋役制度的调整 D.藩镇割据的冲击
4.表1展示了唐宋文学作品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反映出宋代( )
唐 多以豪门贵族、文人士子、侠客名妓为主角。 多写士子落难,女子相助,士子得志负心的故事。
宋 多以手工业者、小户人家的女子、商店老板、商店职工为主角。多写青年男女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互相爱慕但是受到干涉后酿成悲剧的故事。
表1
A.理学束缚人性 B.市民阶层壮大
C.门第观念淡化 D.科举制度完善
5.明太祖吸取元代行中书省丞相权力过大的教训,将行中书省之权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但是由于三司互不统属,无法应付突然事件。于是,明统治者不得不派遣中央大员前往地方督察一切政务。这一措施( )
A.造成了中央权力下移 B.推动了督抚制度形成
C.提升了中书省的地位 D.减少了地方行政层级
6.19世纪80年代,福州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大清气运未曾倾,闽省缘何出佞臣 船政有心私法国,制台素性爱夷人。贪心巡抚图自己,舍命将军感鬼神。可笑钦差无用辈,空悬圣诏误朝廷。”上述童谣反映了( )
A.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的不满 B.民众对西方文明的抵制
C.清政府忧患意识的逐渐增强 D.时人对边疆问题的关注
7.图1为清末财政状况(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图1
A.新政改革成效有限 B.经济状况日益好转
C.国民收入有所增长 D.革命运动逐渐高涨
8.从1926年6月至1927年6月短短一年间,部分省份农会会员的人数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广东省从64万人发展到80万人,湖南省从3.8万人增加到450万人,湖北省从4000余人猛增到280万人。这反映出( )
A.农民群众日益成为革命主力 B.反帝反封建主张的普遍认同
C.国民大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 D.民族革命社会动员成效扩大
9.图2可以用于佐证( )
图2
A.边区政府推进民主选举 B.中国共产党的制度探索
C.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 D.毛泽东思想路线的形成
10.1950年左右,在党和政府以及乡村干部的倡导下,湖北均县农民艺人创作了大量讴歌农民、批判地主的民谣、戏曲作品,如《农人十想》《退押》《保卫胜利果实》等,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新中国此举意在( )
A.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B.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C.推进农村的社会变革 D.践行社会主义文艺方针
11.中古时期,西欧不少港口城市从海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需集中投入巨额资金,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上述现象表明当时西欧( )
A.城市信贷行业应运而生 B.商业革命加速资本集中
C.经济形态转型趋势初显 D.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12.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为深水良港,也是印度西海岸的贸易中心和北上麦加朝圣的出发点。后来罗马教廷在果阿成立主教区,其辖区从好望角一直延伸到日本的广大地区。耶稣会也在果阿建立了传教中心。当时的果阿被称“东方的罗马”。果阿的变迁折射出( )
A.印度人口结构的重大改变 B.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
C.天主教在印度的全面流行 D.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
13.法国1875年宪法载入了“共和国”一词,肯定了第三共和国及其共和政治制度。这就意味着,自大革命以来法国资本主义制度经过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的反复变换和较量,经历了86年的长期过程最终确定下来。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主要缘于( )
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B.民众厌倦政治纷争
C.政党制度日臻完善 D.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14.1870年,英国格拉斯顿内阁发布有关文官改革的枢密院命令,规定文官考试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上述规定( )
A.奠定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B.体现出政府重视选拔通才
C.推动文官选拔方式的变革 D.有利于提高政务官的素质
15.图3为1942年美国发行的一幅海报,海报上的文字为“他们要去的地方比你重要!保存橡胶,立即检查您的轮胎”,海报上一辆载有士兵的军用吉普车四轮腾空,向人们喻示节省轮胎的重要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图3
A.彰显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协作 B.表明美国开始改变中立自保政策
C.预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D.说明美国经济与社会向战时转轨
16.斯大林执政时期,机器拖拉机站不仅为集体农庄提供技术服务,更是直接管理农庄计划的领导者、组织农庄执行指令性计划的直接监督者。到了1958年,机器拖拉机站陆续改组为技术修理站,并由此逐渐过渡到把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机器拖拉机站的改组( )
A.打破了农村计划经济体制 B.取消了农庄的指令性计划
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D.加速了农庄的市场化转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深明“教化之本,治乱之源”的治国之道,推崇儒家教化的治国理念,通过扩大科举取士范围,改革完善科举程式,笼络天下士子和重整社会政治伦理秩序。神宗朝,王安石秉持“一道德则修学校”的教化观点,积极振兴太学及地方州县学,将各地各级士人阶层共同纳入国家教化组织的调控范域。南宋朱熹制定了书院、蒙学的学规、教材和教程,将理学思想输送给广大民众子弟,再通过乡约等与百姓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非学校教化途径而深入日常生活世界。在重文的社会背景下,版印书籍普遍流通,促进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使教化寓于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之中成为可能。
——摘编自张雪红《试论宋代社会教化的新特征》
材料二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三大新教。路德宗的“因信称义”说认为,个人通过对《圣经》的理解与虔诚信仰便可获得拯救,不再需要教会和教士的中介作用。根据加尔文的“预定论”,那些努力发财致富的人都是上帝的“选民”,世俗的职业与个人的奋斗便具有了神圣的意义。新教的世俗禁欲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演变成为一种勤劳俭朴的精神。而英国国教会尽管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但其教义、组织、礼仪等并未改变,仅仅是实现了英国教会的民族化。
——摘编自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社会教化的主要举措。(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教伦理观。(5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社会教化与新教伦理所发挥的共同积极作用。(4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 各方政治力量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
主要观点 出处
“今日何日 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发表的纪念文章《八年今日》
“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帝国主义者对我们的压迫依然如故。” 1927年,国民党发表的《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
“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 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的《辛亥、北伐与抗战》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各方政治力量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的异同,归纳纪念和解读“辛亥革命”的影响因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纪念辛亥革命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分)
19.(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4 1978-2018年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数据统计
注: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成就。(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3 1961年坦桑尼亚独立后,中学历史教学的变化
1964年前后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主题
1964年前的主题 1964年后的主题
1.英联邦与热带非洲 1.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到现在
2.现代欧洲与英国和热带非洲 2.东非之外的非洲历史——从公元前1800年到现在
3.英帝国与英联邦
1967年前后中学历史期末试卷
60年代前期的模拟问题 1967年及稍后的模拟问题
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 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世界做出了伟大的重要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1962) 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 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 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 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论该说法。(1969)
——摘编自优素福·拉维(坦桑尼亚)《后殖民时期坦桑尼亚的历史教育》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海安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CBB 6 10:DACBC 11--15:CDABD 16:C
二、非选择题
说明:请严格根据参考答案赋分,不采意给分。抓准关键词+准确使用动词、程度副词等。
17.(16分)(1)举措:推崇儒家教化的治国理念;(2分)改革科举制度,重塑社会伦理;(1分)兴办学校推行教化;(1分)面向基层传播理学思想;(1分)利用乡约等教化乡里;(1分)版印书籍流通推动教化重心下移。(1分)
(2)伦理观: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因信称义):(1分)鼓励个人奋斗;(2分)提倡勤劳简朴;(1分)坚持基督教基本教义。(1分)
(3)积极作用:加强社会治理;(2分)规范民众行为;(1分)推动社会发展。(1分)
18.(12分)(1)同:肯定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推翻清政府统治/推翻封建帝制。(2分)
异:孙中山强调辛亥革命尚未成功;(1分) 国民党引申了辛亥革命的反帝性质;(1分)
共产党侧重于辛亥革命联合各政治力量取得胜利。(1分)
因素:阶级立场;(1分)时代背景。(1分)
(2)意义: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1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1分)
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19.(11分)(1)成就: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分)消费水平大幅提高;(1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分)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分)
(2)原因:党和国家重视改善民生;(1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分)实施惠农富农政策;(1分)开展脱贫攻坚战。(1分)
20.(13分)
主题:民族解放推动坦桑尼亚文化、教育领域的独立(1分)
信息提取 解读
1964年前的教学大纲主题重点强调英联邦、英帝国和现代欧洲,(1分)而1964年后的教学大纲主题侧重于从公元前1800年前到现在的非洲历史和东非之外的非洲历史。(1分) 1967年前的考试内容重在考查欧洲人、国家、文明及事件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1分)而1967年后的考试内容侧重考查非洲人、国家、事件。(1分) 坦桑尼亚独立之初,历史教育依然以欧洲为中心,具有殖民特性。(2分)反映出殖民统治及其意识形态和文化对坦桑尼亚文化、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1分) 伴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坦桑尼亚的民族意识的进一步增长。(1分)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坦桑尼亚历史教学以非洲为中心,肯定非洲人的能动性及其成就。(2分) 坦桑尼亚政府通过改变历史教育主题和考试内容,能够增进学生民族独立意识和非洲归属感,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和教育的独立。(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