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复习题
1.观察年代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夏朝建立于公元21世纪晚期
B.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商军倒戈,商朝灭亡
C.周厉王时期发生了“国人暴动”
D.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2.中秋是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凝聚血缘、阖家团圆”的意思,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下列能体现凝聚血缘寓意的一项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历史上把商汤灭桀和武王伐纣称之为“汤武革命”,下列对这里的“革命”准确理解是( )
A.人民革命斗争 B.推翻暴政统治的正义之战
C.带有争霸性质 D.带有社会性质变革的斗争
4.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5.下面文物均出土于河南,它们共同体现了( )
A.文学的演进历程 B.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C.古代人民的智慧 D.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
6.“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 B.青铜器 C.金文 D.小篆
7.春秋战国时期,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牛耕得到推广 ③水利工程的修建 ④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她使成都平原成为人间的‘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着作用。”它修建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宋元时期
9.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
A.20万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 C.春秋战国时期 D.北朝时期
10.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将军,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一所。张三是因为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得奖励的( )
A.土地私有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1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12.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孙武
13.习总书记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习总书记用的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14.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赢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赢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5.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C.《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D.《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历史留下的文物却能成为我们探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那么,工艺高超的青铜器和珍贵的甲骨文,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历史信息呢
【青铜器】
材料一:商朝青铜工艺精湛,花纹瑰丽、细致。有的浮雕于器物表现,有的缠绕于器身,而且至今未发现两件完全一样的器物。
材料二:(西周)青钢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品。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
(2)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有何特点
【甲骨文】
材料三:甲骨文,叉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上契刻的文字,般商灭亡周朝兴起后,甲骨文还继续使用了一段时期。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什么叫甲骨文。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甲骨文的历史地位。
(4)材料四中的甲骨文分别使用了哪种造字方法
(5)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的变革时期。让我们跟随兴趣小组的同学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年代。
【图片中的历史】
(1)从材料的两幅图中,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影视中的历史】
(3)影片所示的“春秋”时期属于哪个朝代 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先后成为霸主 (请举例)
【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囊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材料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三:春秋无义战。——孟子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
(4)材料三中的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战争是否恰当 为什么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读图,完成以下题目。
A.春秋形势图是_______,战国形势图是_______.
B.读地图,写出齐国的国都_______,蓟是______的国都,在今_______.
C.据地图,写出其中三次战役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完成表格。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展,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三: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材料四: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候者,以其威势也。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C 6.A 7.A 8.B 9.C 10.C 11.A12.B 13.D 14.D 15.D
16.(1)商代的青铜工艺有很高的水平,样式很多。
(2)西周的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实用性增强。
(3)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4)象形;会意。
(5)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对世界文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7.(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
(2)东周。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3)王室衰微,诸侯强大,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
(4)不恰当。虽然一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交融,使国家趋于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18.(1)A.春秋形势图:图1;战国形势图:图2。 B.齐国的国都:临淄;蓟是:燕国国都;
在今:北京。 C.三次战役: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
(3)阶段特征:兼并战争(社会动荡);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