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二实验高一(上)期中测试卷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C135.5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粮食酿醋
烟花燃放
陶瓷烧制
司南(指南针)指向
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氢钠作胃药
B.过氧化钠作供氧剂
C.氯气制漂白粉
D.碳酸钠作食品膨松剂
3.2023年国庆节期间,国内多地绽放烟花,给人们带去节日问候和美好祝福。在制作烟花时需
要加入发色剂,在烟花引燃后,会在天空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的图案。在烟花发色剂中可能不
会添加的元素是
A.锂
B.钙
C.铁
D.铜
4.下列变化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A.CuO→Cu
B.Fe→FeCl2
C.H2SO4→H
D.HNO3→N2
【高一(上)期中测试卷·化学第1页(共6页)】
4142A
5.在pH试纸上滴一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C2分子具有漂白性
胶头滴管
B.该实验说明H的扩散速度比HCO分子快
新制氯水
C,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也能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百色
浅红色
D.将实验后的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pH试纸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 mol CO2含有的原子数为3N
B.2L0.5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的Na+数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中含有的分子数为VA
D.2gH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7.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利用图1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
程,并用pH和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pH和电导率的变化(如图2和图3),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电导率越大,导电性越强)
也导率传感器
pH传感器
PH
电导率
36
32
四
0306090120150
0306090120150
搅拌子
实验时问/s
实验时间/s
图1
图2
图3
A.图1中通过仪器a和橡皮管b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
B.图2中c→d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C.图2中的e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I
D.图3中90s之前电导率下降是因为生成的电解质不能电离
8.下表中评价不合理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向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硫酸:Cu(OH)2+2H+—Cu++2H2O
正确
B
向碳酸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CO+2H+一CO2+H2O
错误,碳酸钡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OH+CO2一一HCO5
正确
少量NaHSO,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D
错误,化学计量数不匹配
2H++SO+Ba2++2OH—BaSO,¥+2H2O
9.如图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N2O2颗粒。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
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2O2抖落到试管b的
水中,将发现的现象是
A.U形管内红水褪色
B.试管内溶液变红
C.气球a被吹大
D.U形管水位:d【高一(上)期中测试卷·化学第2页(共6页)】
4142A长春二实验高一(上)期中测试卷·化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粮食酿醋、烟花燃放、陶瓷烧制过程中均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司南(指南针)指向是地磁作
用,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现象。
2.D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作用,生成氯化钠、水和CO2,可作胃药,A正确;过氧化钠可与CO2和H2O反应生成
O2,可作供氧剂,B正确: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漂白粉,C正确;碳酸氢钠作食品膨松剂,D错误。
3.C焰色试验指某些金属元素在灼烧时会使火焰产生不同的颜色,属于物理变化。在进行焰色试验时可以用
洁净的铁丝蘸取样品在火焰上灼烧,说明铁不能使火焰产生特殊的颜色,故在烟花发色剂中应该不会添加铁
元素。
4.B
5.B新制的氯水存在HCIO,HCIO具有漂白性,C2无漂白性,A项错误;由实验可知,滴加氯水的中间区域变
成白色,而周围变成红色,可说明H十的扩散速度比HCO分子快,B项正确;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稀盐酸,
无漂白性,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只变红不变白,所以现象会不同,C项错误;次氯酸的漂白性属于氧化
性漂白,不具有可逆性,加热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颜色,D项错误。
6.A
7.D图1中可通过仪器a和橡皮管b,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A正确:氢氧化钠显碱性,pH
>7,图2中c→d,pH逐渐减小至等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B正确;图2中的e点,pH
<7,此时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Cl、HCl,C正
确:图3中90s之前,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可以电离,又因有水生成,溶液被稀释,
故电导率下降,D错误。
8.C向氢氧化铜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OH)2十2H+=Cu+十2H2O,评
价合理,故不选A;向碳酸钡中加人足量稀盐酸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水,碳酸钡难溶不应写成离子形式,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CO3十2H+-一Ba++CO2↑十HzO,评价合理,故不选B;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OH厂+CO2一CO+HO,评价不合理,故选C;少量
NaHSO,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SO+Ba++OH
一一BaSO1¥十HO,评价合理,故不选D
9.C由于发生反应:2N2O2十2HO一4NaOH+O2个,产生O2使气球膨胀,该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广口
瓶中空气受热膨胀而出现U形管中水位:d>c。
10.B由题给曲线变化图可知,N2是生成物,CIO为反应物,由原子守恒可知,NH时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
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3C1O+2NH矿+2OH一一N2个十5H2O+3CI,反应中CI为还原产物,A正
确;反应中,NH为还原剂,N元素化合价由一3升高到O,则消耗1 mol NH,转移3mol电子,B错误;由
离子方程式可知,NH被CO氧化成N2,C正确;由离子方程式知,反应消耗OH,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
减弱,酸性增强,D正确。
11.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放电前后气体的质量相等,则放电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mol×32g·mol1=
32g,物质的量为1mol-1molX60%)+1mol×60%×号=0.8m0l,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
32g
密度为0.8mol×22.4L·mo≈1.79gL,故选B。
12.A该工艺中原料为NaCl、NH、CO2,循环利用的物质只有CO2,A项错误;由工艺目的和图示知,B项正
确;“碳化”和“过滤”,分离出NaHCO,此时溶液中主要含NaCI和NH,Cl,C项正确;工艺中涉及:NH+
H2O+CO2一NH HCO(化合反应)、NH,HCO3+NaCI一NaHCO3¥+NH,CI(复分解反应)、
2 NaHCO△NaCO,十H,O十CO2个(分解反应),D项正确。
【高一(上)期中测试卷·化学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414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