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

文档属性

名称 大道之行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09 20: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礼记》大道之行也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文章出处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论语》;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1. 朗读背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大
道”“大同”这两个概念。2.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孔子
“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学习目标听录音,标注读音并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jǔmùguānfènwù通“举”,选拔和睦通“鳏”职分,职业憎恶注意下列画线字的音和义: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 故人不独亲其亲讲信修睦 皆有所养 闭而不兴不必藏于己 盗窃乱贼而不作这施行以……为亲培养供养发生造反私藏兴起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重点词语(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作简要解释。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
(2)古今异义
讲信修睦
女有归
外户而不闭“与”通“举”,推举,选拔。“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古义:培养;今义:修改。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古义:门;今义:户口,门户等。(3)一词多义
为:①天下为公
②不必为己
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4)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动词,是介词,为了前一个是动词,以……为亲;
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亲。动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都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不只以自己的儿子为儿子。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们憎恨把财货扔到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重点句子翻译:不参照任何提示,口头翻译全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通“举”动词,以……为亲只以……为子老而无子的人职业女子出嫁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憎恶造反、害人兴起从外面把门合上理想社会因此 (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指执政者施行大道。
大道与大同的关系: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中。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中的“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之行指什么?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英:杰出的人物,这里指英明的人主禹汤文武 ),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写作背景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对这些语句你如何理解?
(文中哪些语句阐明了“大同”社会的纲领?)再读课文,探究文本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本文从哪几个方
面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 “世外桃源”有
没有相似的地方?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阐明了“大同”社会的纲领即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对这些语句你如何理解?
(文中哪些语句阐明了“大同”社会的纲领?)
文本探究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文中哪些语句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款待,到村里来的客人是全村的客人,这个社会是公有的。 3、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立足文本,拓展延伸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对大同社会的景象的描绘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呈,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孔子的“大同”说的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理想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也就是想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拓展延伸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民族、民生、民权——孙中山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大同”社会的理想仍没有实现,21世纪的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新中国建立之初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离大同社会的梦想还有很远,“大同”社会是一幅宏伟瑰丽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有梦就是理想,为了我们心中这份美好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那份大同蓝图。 “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使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十六大报告中国和谐社会 理想并不能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