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五单元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五单元测试(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28 09:42:40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测试
单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2.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王是远视眼 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3.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  )
A.放大实像 B.放大虚像 C.等大实像 D.缩小实像
4.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视力健康是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关于近视眼成像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5.为了模拟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小明在白纸上画上红色箭头,放在高约为15 mm的透明塑料盒下方,在盒的上方滴上一滴水,如图甲所示,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可看到位于水滴下方红色箭头放大的像;将一个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放在水滴正上方,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水平,调整凸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目镜 B.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
C.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物镜 D.水滴上方的凸透镜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双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有错选不得分,有漏选得1分,共10分)
6.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医院、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必须用手机扫健康码,如图所示,然后凭“绿码”放行,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手机在太阳下形成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D.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
7.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三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出现清晰的像。关于a、b、c三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C.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烛焰位于c点时,成倒立的实像
8.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
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反射成虚像
9.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如图是课堂中的水球光学实验,当实验中的水膜经过注水变成大水球后,上面映出王亚平倒立缩小的人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像能呈在光屏上
B.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王亚平靠近水球,像会变大
D.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10.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如果利用注射器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一个清晰的更小的实像
C.由于实验时间过长导致蜡烛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
D.若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作图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1..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其中F点为焦点,O点为光心.
12.如图所示,请画出由烛焰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
13.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该条光线的反射光线及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的光路图。
14.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5.(2分)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
16.(4分)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 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所示,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 如图乙所示,他将看到的是_____的实像。
17.(5分)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__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___ 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8.(4分)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9.(6分)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所示,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高度,使它们中心在______,调整蜡烛和光屏位置,发现当蜡烛在如图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小明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_____是利用该成像规律工作的;继续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______移动,所成的像和刚才比较变______。
(3)小红用另一套光具座做探究实验,在调节时发现像的位置总是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该将光屏往______(选填“上”或“下”)调。
20.(7分)小伟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实验时如图乙,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此时的像与图乙时的像相比,大小将_____;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图乙中的蜡烛移至44厘米刻度线处,则移动透镜右侧光屏,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像。
(5)在乙图中,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21.(6分)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的值.
(1)求焦距为0.25m的透镜的度数是多少?
(2)200度的眼镜片,焦距是多少?
综合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8分)
22.阅读所给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人眼看到的像是_______的_______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___。
(2)正常眼睛的最佳观察距离为________。
(3)某人视力正常,当他把细线穿入绣花针的针眼时,应把线和针放在________ cm处穿线最合适。
(4)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 cm处最为合适。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第五单元测试
单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B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详解】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时将物体放在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的位置在透镜另一侧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小王是远视眼 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详解】
AB.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小王是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
C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故选B。
3.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 D )
A.放大实像 B.放大虚像 C.等大实像 D.缩小实像
【详解】
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4.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视力健康是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关于近视眼成像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详解】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聚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的。因此要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选D。
5.为了模拟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小明在白纸上画上红色箭头,放在高约为15 mm的透明塑料盒下方,在盒的上方滴上一滴水,如图甲所示,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可看到位于水滴下方红色箭头放大的像;将一个焦距为30 cm的凸透镜放在水滴正上方,如图乙所示,保持凸透镜水平,调整凸透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目镜 B.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
C.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物镜 D.水滴上方的凸透镜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详解】
AC.由乙图知水滴是靠近物体的透镜,所以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物镜,水滴上方的凸透镜靠近眼睛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目镜,故AC错误;
B.水滴模拟显微镜的物镜,物体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所以箭头通过水滴成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D. 透过水滴上方的凸透镜模拟显微镜的目镜会看到箭头更大的像,通过目镜成的是虚像,投影仪成像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双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有错选不得分,有漏选得1分,共10分)
6.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医院、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必须用手机扫健康码,如图所示,然后凭“绿码”放行,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手机在太阳下形成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D.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
【详解】
AD.二维码反射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能看到他。二维码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错误,D正确;
B.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遇到不透明的手机时,在手机背面形成手机的影子,故B正确;
C.影像传感器的镜头是凸透镜,拍照时二维码在镜头的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错误。
故选BD。
7.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蜡烛位于a、b、c三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出现清晰的像。关于a、b、c三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D )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C.烛焰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烛焰位于c点时,成倒立的实像
【详解】
A.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A正确;
BD.烛焰位于c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故B错误,D正确;
C.烛焰位于b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故C错误;
故选AD。
8.下列物理知识,及其与生活用品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BC )
A.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C.爸爸用来记录永恒瞬间的照相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家里汽车上用来增大视野的观后镜——光透过玻璃发生反射成虚像
【详解】
A.远视眼(老花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佩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所以,爷爷用来看书的老花镜,是利用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而不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妈妈用来梳妆打扮的大镜子,利用了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正确;
C.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汽车观后镜则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利用凸面镜可以达到扩大视野的目的,是光在玻璃上发生反射成虚像,故D错误。
故选BC。
9.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如图是课堂中的水球光学实验,当实验中的水膜经过注水变成大水球后,上面映出王亚平倒立缩小的人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C )
A.像能呈在光屏上
B.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王亚平靠近水球,像会变大
D.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详解】
AB.由题意可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像能呈在光屏上,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正确,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若王亚平靠近水球,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C正确;
D.水球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故D错误。
故选AC。
10.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BC )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如果利用注射器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一个清晰的更小的实像
C.由于实验时间过长导致蜡烛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
D.若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
【详解】
A.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u>2f时,像距f<v<2f,即u>v,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继续向水凸透镜注水,水凸透镜变凸,焦距变小,会聚能力增强,成的像靠近凸透镜,此时所成的像变小,像距变小,因此应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
C.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会向下移动,由于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则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故C正确;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像会延迟会聚,则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BC。
作图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1..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其中F点为焦点,O点为光心.
【答案】
【详解】
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12.如图所示,请画出由烛焰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折射光线。
【答案】
【详解】
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关系即可画出此图,首先平行于主光轴的经过焦点,故连接折射点和焦点即可,并标上箭头,另外一条经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故直接延长曲线即可。
13.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该条光线的反射光线及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的光路图。
【答案】
【详解】
画出像S的对称点,可得像的位置S′,连接S′F,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据此作出反射光线,再根据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作出折射光线。
14.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答案】
【详解】
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5.(2分)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ABD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CE___。
【详解】
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
(1)ABD都是都是凸透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2)CE都是都是凹透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
16.(4分)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 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_凸透__镜,对太阳光有__会聚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小明同学在玩放大镜时,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所示,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__虚____像;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 如图乙所示,他将看到的是___倒立缩小___的实像。
【详解】
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如图所示,将手指靠近凸透镜,因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用该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时,因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7.(5分)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乙___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__乙__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__丙___ 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 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大于____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此镜片对光有___发散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详解】
(1)由于甲图焦距为10ca,而乙比甲更凸,丙比甲较平,则透镜越凸的会聚能力越强,乙的焦距小于10cm,透镜越平的会聚能力越弱,丙的焦距大于10cm;故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近视眼眼睛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凸,故乙是模拟近视眼晶状体的图示。
(2)同一位置,说明物距相同,则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时,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弱,就会在透镜后较远处会聚,故对应的像距比较大;而丙的焦距最大,故它的像距较大。
(3)矫正近视眼睛的眼镜是凹透镜,透镜的中央比边缘薄,而中心的厚度是0.05mm,故边缘的厚度大于0.05mm,它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18.(4分)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实__(选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投影仪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放大镜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虚___(选填“实”或“虚”)像。
【详解】显微镜成像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
因目镜对物体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目镜的作用就像一个放大镜。
由题意可知,目镜的作用是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虚像。
19.(6分)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所示,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高度,使它们中心在__同一高度____,调整蜡烛和光屏位置,发现当蜡烛在如图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14___cm。
(2)小明将燃烧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__放大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__投影仪____是利用该成像规律工作的;继续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___左___移动,所成的像和刚才比较变____小__。
(3)小红用另一套光具座做探究实验,在调节时发现像的位置总是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该将光屏往___上___(选填“上”或“下”)调。
【详解】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u=f时,不成像,调整蜡烛和光屏位置,发现当蜡烛在如图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是f=50cm-36cm=14cm。
(2)由于f<20cm<2f,所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该成像规律工作的。
由于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继续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增大了物距,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所成的像和刚才比较变小了。
(3)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处,在调节时发现像的位置总是偏高,说明光屏的中心偏低,所以,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该将光屏往上调。
20.(7分)小伟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10.0_cm。
(2)实验时如图乙,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缩小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照相机____。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___靠近__(选填“靠近”或“远离”),此时的像与图乙时的像相比,大小将__变小___;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图乙中的蜡烛移至44厘米刻度线处,则移动透镜右侧光屏,在光屏上__不能__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像。
(5)在乙图中,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靠近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详解】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焦点,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为焦距,如图甲所示,分度值为1cm,故读数为10.0cm。
(2)实验时如图乙,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物远像近像变大,故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像变小,故此时的像与图乙时的像相比,大小将变小。
(4)将图乙中的蜡烛移至44厘米刻度线处,小于1倍的焦距,此时成的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故在光屏上不能找到像。
(5)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折射能力强,在原光屏前成像,故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
21.(6分)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的值.
(1)求焦距为0.25m的透镜的度数是多少?
(2)200度的眼镜片,焦距是多少?
解:(1)由题可知焦距为0.25m的透镜的度数是:=度................................3分
(2)设200度的眼镜片,焦距是,则有 解得................................3分
综合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8分)
22.阅读所给材料并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请回答下列问题:
(1)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凸透镜_____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胶卷_____,人眼看到的像是____倒立____的____实___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___。
(2)正常眼睛的最佳观察距离为___25 cm_____。
(3)某人视力正常,当他把细线穿入绣花针的针眼时,应把线和针放在____10____ cm处穿线最合适。
(4)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12.5____ cm处最为合适。
【详解】(1)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对光线折射成像,所以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
成像于视网膜上,所以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胶卷);人眼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根据短文内容可知,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得到清晰的像;而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清晰。
(2)根据短文内容,正常眼睛的近点为10cm左右,远点在极远处,所以正常眼睛的观察距离为10cm-无穷远;最佳观察距离,即明视距离为25cm。
(3)某人视力正常,当他把细线穿入绣花针的针眼时,当视角最大时,观察最清晰,所以应把线和针放在10 cm处穿线最合适。
(4)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在明视距离处最为合适,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12.5 cm处最为合适,此时眼睛与像的距离为25cm。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