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2动物的行为
(共18题)
一、选择题(共11题)
(2018·北京门头沟区·期末)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动物表演杂技 B.鸟类育雏行为
C.儿童用筷子夹菜 D.训练小狗固定位置排尿
(2021·单元测试)在安全的环境中鹿的尾巴总是不停地摆动着。当鹿发现有“敌情”时,鹿尾垂直不动;周围的鹿见此信号,立即警觉起来,向四周眺望;一旦狼来了,鹿拔腿就跑,尾巴也向上竖起,显出白色“肛门后盾”;其他鹿见“肛门后盾”的信号,立即跟着逃跑。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分析,鹿的行为分别属于
A.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B.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和攻击行为 D.取食行为和社群行为
(2021·单元测试)杜鹃自己不孵卵和育雏。它们将卵产在画眉、苇莺等其他小鸟的巢里,由这些小鸟代孵。杜鹃幼雏破壳而出后会把巢主的卵和幼雏推出巢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杜鹃没有繁殖行为
B.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巢中的行为属于攻击行为
C.杜鹃雏鸟将其他小鸟的卵推出巢外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其他小鸟替杜鹃孵卵并进行育雏的行为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021·同步练习)英国《每日由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会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吸引小鱼前来取食,再借机将小鱼捕食”。下列有关绿鳖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依赖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B.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
C.形成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D.可以使绿鹭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2021·北京密云区·期末)下列行为中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A.工蜂清理蜂巢、饲喂蜂王和幼蜂、采蜜等
B.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
C.鸟类的筑巢、求偶
D.老虎追逐野兔
(2021·北京海淀区·期末)失去幼仔的犬妈妈,会把小猫当作自己的后代给予抚爱、哺乳,这种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2021·北京密云区·期末)如图是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的动物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学习行为是脊椎动物特有的,无脊椎动物不具备学习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学习行为的获得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2021·单元测试)下列实例与动物行为的类型对应错误的是
A.丹顶鹤在 月下旬至 月上旬从繁殖地迁飞到越冬地,是一种节律行为
B.生活在南美洲森林里的一种毛毛虫,可以将自己伪装成蛇,这是一种防御行为
C.失去幼崽的“狗妈妈”给小猫喂奶,这是“狗妈妈”的繁殖行为
D.几百只鸭子在一起觅食,这是鸭子的社群行为
(2021·单元测试)李洪家养了蜜蜂,他发现大黄蜂会捕食蜜蜂,而捕食的成功率与巢外蜜蜂数量的多少有关,蜜蜂太多时大黄蜂甚至会遭到围攻,他将观察到的结果绘制成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巢外蜜蜂数量越多,大黄蜂捕食蜜蜂的成功率越高
B.当巢外蜜蜂数量达到 只时,大黄蜂有生命危险
C.大黄蜂的捕食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D.蜜蜂中蜂后和雄蜂不攻击大黄蜂的行为属于社群行为
(2021·专项)某实验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发现甲、乙、丙三种动物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不正确的是
A.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
B.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动物越高等,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越少
(2021·同步练习)有关本能的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本能是动物出生后后天学得的行为
B.本能是动物先天获得的、不学而会的行为
C.有些本能行为要在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才能形成
D.有些本能行为与后天的学习有一定的联系
二、综合题(共7题)
(2021·单元测试)小梅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小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获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成的幼虫以亲代贮存的猎获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掘一个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未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当它发育到一定时期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
(1) 黄蜂的生殖行为是 (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
(2) 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 决定的。
(3) 小梅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 行为的昆虫。
(4) 小梅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 法。
(2021·单元测试)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也各有不同。某校社团的同学做了以下相关实验来进行探究。
(1) 实验一:在探究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实验中。某组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据此回答:
i 经过几次尝试和失败后,小白鼠能够直接爬向迷宫出口,可以得出实验结论: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 行为。
ii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用 只以上的小白鼠做实验,这种做法称为 (填字母序号)。
A.设置重复组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iii 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年龄、生长情况相同的两只雌、雄小白鼠,来观察它们的学习行为,请作出假设: 。
iv 与蚯蚓走“”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得多,这种差异主要是由 决定的。
(2) 实验二:采集菜粉蝶的虫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进行探究实验。此探究实验应分为以下步骤:
i 针对这一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 ?
ii 制订、实施计划:
①在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油菜、萝卜、卷心菜等)叶片上找有菜粉蝶虫卵的叶片,带回实验室。
②如图所示,将带有虫卵的叶片分别放入不同的容器中,每个容器中再分别放入不同种的植物叶片,将装置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③以上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将虫卵隔离饲养的目的是排除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相互学习得来的。实验中设置了许多个装置( 、 、 、 ),除叶片不同外,其他条件都 ,这是为了进行 。
iii 选用长大的菜青虫进行实验行不行?为什么? 。
(2021·同步练习)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从它们的出生地被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看到气球后能够跟随在气球左右。请回答:
(1) 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填字母序号)。
A.先天性行为
B.偶然现象
C.取食行为
D.后天学习行为
(2) 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作为 (填字母序号)。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
(3) 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填字母序号)。
A.吓唬其他鸭
B.失去繁殖能力
C.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4) 这种研究者用气球或者猫替代母鸭,然后再观察小鸭行为的研究方法是 法。
(2021·同步练习)请分析下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澳大利亚树林中有 种鹦鹉,一种是卡拉鹦鹉,一种是紫鹦鹉。两者都住在树洞中,甚至有时同一树洞中住着两种鹦鹉。平时它们相安无事,但在孵卵时就要争夺地盘发生冲突,紫鹦鹉比卡拉鹦鹉大,争夺的结果总是卡拉鹦鹉弃卵而逃,于是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鹦鹉的卵一同孵育。经孵育出的幼卡拉鹦鹉有些行为仍是卡拉鹦鹉的,有些行为却变成紫鹦鹉的。小卡拉鹦鹉发出的求食声仍是卡拉式的,但紫鹦鹉母亲居然乐于给它哺食。卡拉鹦鹉长大离巢后在受惊时发出的那附近仍是卡拉式的惊叫声,但在呼喊同伴时,却完全是紫鹦鹉的呼叫声,它的食性也变得和紫鹦鹉一样。
资料二:大雁在迁徒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两只雁做“站岗放哨”的工作,当有敌害来临时,这些“放哨”者,或大叫或狂奔或扑翅起飞发出警报,使雁群尽快做出御敌准备或逃生,而自己却暴露了目标,易为敌害所捕食。
(1) 资料一中卡拉鹦鹉和紫鹦鹉在孵卵时会因争夺地盘发生冲突,这种争夺地盘的行为属于 (填字母序号)行为。
A、攻击 B、繁殖 C、防御 D、取食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鹦鹉的卵一同孵育”,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2) 资料一中,小卡拉鹦鹉的取食行为、长大受到惊吓时的防御行为都没有改变,这些行为是由体内的 控制的;而长大后卡拉鹦鹉的取食行为等发生改变,主要是 行为导致的,说明该种行为主要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生活经验或学习所获得的。
(3) 资料二中,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雁群中的雁有的负责“站岗放哨”,有的负责取食,这属于 行为,且体现了 的特征;“放哨者”通过大叫的方式向同伴发出警报,这是通过 进行通迅。
(4) 动物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如材料一中的 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2021·同步练习)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母狮杀掉大狒狒后保护小狒狒,完美的母性体现
一只狒狒被母狮捉住,狒狒死后,狒狒宝宝慢慢地从它的背上掉下来。母狮并没有伤害这个脆弱的“孩子”,而是把它放在自己的怀里看护着。一只年轻的雄狮想走过来,但母狮阻止了它的接近。正在附近的树上等待时机的狒狒爸爸抓住了机会,冲过去一把抓住了小狒狒,把它带回了树上。
(1) 从动物行为的目的方面分析,母狮捕食狒狒的行为是 行为,而母狒狒产下小狒狒属于 行为。
(2) 母狮把小狒狒放在自己的怀里,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看护着,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 决定的,称为 行为。
(3) 狒狒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它们组成的“等级社会”的主要特征有: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而且有些还形成了 。
(4) 狒佛和狮子在生殖上都具有 、 的特征。
(5)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方面分析,主要是因为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具有最强的 行为。
(2021·同步练习)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1) 概念: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产生的 。如动物的运动、 、身体 或颜色的变化、散发出 等。
(2) 动物行为受 和 的调节,受 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 人们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将其分为 行为和 行为。
(2021·同步练习)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掉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这只大山雀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请回答:
(1) 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这属于 行为。
(2) 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3) 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 行为。
答案
一、选择题(共11题)
1. 【答案】B
【解析】动物表演杂技、儿童用筷子加菜、训练小狗固定位置排尿都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技能,属于学习行为,而鸟类育雏行为是先天形成的,B正确。
故选择B选项。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2. 【答案】A
【解析】题干中鹿的行为从个体角度看属于防御行为,而从群体角度看属于社群行为。
【知识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3. 【答案】C
【解析】杜鹃虽然自己不孵卵和育雏,但是仍有求偶、交配、产卵等繁殖行为,A错误;攻击行为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食物、配偶等发生的攻击或战斗,杜鹃在其他小鸟的巢中产卵的行为不属于攻击行为,B错误;杜鹃雏鸟将其他小鸟的卵推出巢外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一种先天性行为,C正确;其他小鸟替杜鹃孵卵并进行育雏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D错误。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4. 【答案】B
【解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形成的。
【知识点】学习行为
5. 【答案】A
【解析】A、蜜蜂群体内工蜂清理蜂巢、饲喂蜂王和幼蜂、采蜜等,彼此配合、密切合作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群行为,A符合题意;
BCD、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鸟类的筑巢、老虎追逐野兔,它们的群体内都没有组织,成员间也没有明确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BC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6. 【答案】D
【解析】“失去幼仔的犬妈妈,会把小猫当作自己的后代给予抚爱、哺乳”,犬妈妈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7. 【答案】C
【解析】A、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A错误;
B、从扁形动物开始具备学习行为,B错误;
C、动物越高等,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错误。
【知识点】学习行为
8. 【答案】D
【解析】丹顶鹤每年秋季从繁殖地迁飞到越冬地,是一种节律行为。毛毛虫伪装成蛇,是动物的拟态,属于防御行为。失去幼崽的“狗妈妈”给小猫喂奶,这是“狗妈妈”的繁殖行为。鸭子群聚在一起觅食,群体内部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群体成员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形成等级,所以不具有社群行为。
【知识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9.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巢外蜜蜂数量越多,大黄蜂捕食蜜蜂的成功率越低;当巢外蜜蜂数量达到 只时,大黄蜂捕食蜜蜂成功率约为 ,没有生命危险。大黄蜂的捕食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蜜蜂群体中有蜂后、雄蜂、工蜂,群体不同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雄蜂专职和蜂后交配,蜂后负责产卵和繁殖后代,因此蜜蜂中蜂后和雄蜂不攻击大黄蜂的行为属于社群行为。
【知识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10. 【答案】C
【解析】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由生活经验获得的,是一种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越少;表中乙的次数最少,所以乙的学习能力最强。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11. 【答案】A
【解析】本能是动物先天获得的、不学而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有些本能行为要在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才能形成,如哺乳动物哺育后代的行为。有些本能行为与后天的学习有一定的联系,例如,有的雏鸟如果在母鸟哺育下长大,鸣叫声较复杂;如果单独成长,鸣叫声则较为单调。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
二、综合题(共7题)
12. 【答案】
(1) 先天性行为
(2) 遗传物质
(3) 社群
(4) 观察
【解析】
(1) 从题干的描述中可知,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 从题干的描述中可知,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3) 蜜蜂的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具有社群行为。
(4) 小梅是让黄蜂和蜜蜂处于自然状态下,来观察研究它们的行为的,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法。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先天性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
13. 【答案】
(1) i 学习(后天学习)
ii A
iii 不同性别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没有差异(或小白鼠的学习能力与性别无关等合理即可)
iv 遗传物质
(2) i 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吗
ii 相同且适宜;对照
iii 不行;因为长大的菜青虫可能受已经吃过的植物叶片或成长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而选择叶片,导致实验失败
【解析】
(1) i 小白鼠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说明小白鼠的这种行为是学习(后天学习)行为。
ii 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或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有可信度,要用多只小鼠进行重复实验,也就是设置重复组。
iii 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年龄、生长情况相同的两只雌、雄小白鼠,由此作出假设:不同性别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没有差异或小白鼠的学习能力与性别无关等
iv 与蚯蚓走“”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得多,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2) i 针对实验二提出的问题是: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吗?
ii 对照实验只能存在单一变量,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叶片,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
iii 不能选用长大的菜青虫进行实验,否则,长大的菜青虫可能受已经吃过的植物叶片或成长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而选择叶片,导致实验失败,不能确定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知识点】新情境下的探究实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学习行为、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原则、重复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14. 【答案】
(1) D
(2) B
(3) D
(4) 实验
【解析】
(1) 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2) 乙组小鸭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3) 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跟随猫行走,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4) 研究者用气球或者猫替代母鸭,然后再观察小鸭行为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知识点】设计对照实验、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学习行为
15. 【答案】
(1) B;先天性
(2) 遗传物质;学习;环境因素
(3) 社群;分工明确;声音
(4) 学习
【解析】
(1) 卡拉鹦鹉和紫鹦鹉不是同一物种,两者在孵卵时争夺地盘发生冲突,这属于与繁殖有关的行为,即繁殖行为,不是攻击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紫鹦鹉就把自己的卵和卡拉鹦鹉的卵一同孵育”,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 小卡拉鹦鹉的取食行为、长大后受到惊吓时的防御行为没有改变,这些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而长大后卡拉鹦鹉的取食行为等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学习行为导致的。学习行为主要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或学习所获得的。
(3) 资料二中,大雁在迁徙途中休息时,雁群中总有一两只雁负责“站岗放哨”,有的负责取食,这体现了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的特征,属于社群行为。“放哨者”通过大叫的方式向同伴发出警报,这是通过声音进行通迅(信息交流)的。
(4)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知识点】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
16. 【答案】
(1) 取食;繁殖
(2) 遗传物质;先天性
(3) 组织;分工;等级
(4) 胎生;哺乳
(5) 学习(后天学习)
【解析】
(1) 从动物行为的目的来看,母狮捕杀狒狒是为了取食,所以属于取食行为。母狒狒产下小狒狒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
(2) 母狮把小狒狒放在自已的杯里,像看护自已的孩子一样看护着,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3) 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狒狒具有社群行为。
(4) 狒狒和狮子都属哺乳动物,在生殖上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5)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的大脑发达,思维敏捷,具有最强的学习(后天学习)行为。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动物的行为
17. 【答案】
(1) 活动表现;鸡叫;姿态;气味
(2) 神经系统;激素;遗传物质
(3) 先天性;后天学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18. 【答案】
(1) 先天性
(2) 后天学习
(3) 后天学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