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已经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中国人已经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2 18:1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素养展示
中国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9月25日,此时的鲁迅已经53岁,两年以后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这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
鲁迅
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
2.梳理论证思路,初步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3.自主探究,明晰“中国脊梁”的含义。
自学自练展素养
字词预习 基础巩固









笼罩
















miǎo
kuāng


miè
zhī
cuī
tǎng

lǒng zhào
xuán
kǎi
xǐng
qiè




后继
自学自练展素养
从题目看,他们在争论哪件事?
一、解读标题 寻找观点
研学随练展收获
关于这件事他们有几种观点?
他们分别是谁?
——中国人已经失掉自信力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
以鲁迅为代表
研学随练展收获
他们当时为何要因“中国人有没有失掉自信力”进行争论呢?
二、联系背景 明确论点
研学随练展收获
背景资料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大举进攻沈阳,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仅三个月,整个东北三省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下。政府“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1934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客又请第九世班禅喇嘛于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求佛菩萨保佑”。
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
研学随练展收获
对待这情况,如何重拾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力呢?
明确告诉所有人: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研学随练展收获
请结合资料和课文内容,填写表格,展开“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辩论。
三、聚焦论证 寻找破绽
研学随练展收获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正方 正方 反方
中国人已经失掉自信力了 中国人已经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1: 论据1: 反驳:
论据2: 论据2: 反驳:
论据3: 论据3: 反驳:
鲁迅观点: 鲁迅观点: 鲁迅观点:
论据1:自古
论据2:现在
研学随练展收获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正方 正方 反方
中国人已经失掉自信力了 中国人已经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1: 论据1: 反驳:
论据2: 论据2: 反驳:
论据3: 论据3: 反驳:
鲁迅观点: 鲁迅观点: 鲁迅观点:
论据1:自古
论据2:现在
九一八沦陷,我国地大物博
九一八事件不靠自己收复,等国联判决
这是信“地”信“物”
这是信“国联”
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求佛菩萨保佑”
这是求神拜佛,自欺力!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中国的脊梁
确信不自欺的人,有前仆后继战斗的人
研学随练展收获
论点
论据
论证



先驳
后立
驳论文:一般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
研学随练展收获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举例
论证
四、丰富例证 “中国脊梁”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也举了不少例子。作者为什么不具体列举,而都是略说呢?
研学随练展收获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中国的脊梁
他们身上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脊梁”精神?
比喻
论证
这些“埋头苦干……的人”,都让你想到了谁?
鲁迅是中国的脊梁吗?
研学随练展收获
如何理解“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研学随练展收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我们更是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充满自信力的人和事。你能说说我们中华民族当今自信力的表现吗?
检学综练展成效
当下中国的“筋骨和脊梁”数不胜数。不过,对现在的中国青年,也产生了质疑,有人说他们担负不起民族的未来,他们要么看重物质享乐,要么不想努力却幻想着一夜成名,要么“躺平、啃老、佛系”。
请用300字的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
检学综练展成效
同学们,中国青年担负不起中国的未来吗?你们认同这个观点吗?作为时代青年,你准备做怎样做中国脊梁?
先驳后立结构妙,论点鲜明论据凿。
举例论证又比喻,嬉笑怒骂皆文章。
人物精神隐藏深,国之“脊梁”要揣摩。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