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单 元 信息社会的建设
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在信息社会中,通过信息获取、加工、存储与传播等各类活动,人们拥有了新的权利与责任。作为信息社会的成员,我们必须在一些特定的限制内生存,这些限制可能是信息伦理道德,也可能是信息法律法规。
1.真实与虚拟
我们可以把网络空间理解为“计算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通过由无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互联网进行联络与信息交流。
在虚拟世界中的任何行为都会留下自己的“数字脚印”,这些“脚印”构成了你的虚拟形象,别人也会通过这些“脚印”来认识你。
2.网络礼仪
上网交流时,对方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来判断你在想什么:一种是你选择的文字,另一种是你的礼貌。所以,我们要注意网络语言和礼仪。
关于网络礼仪,国际上通行以下十大规则。
(1)记得对方是真实的人。
(2)现实中需要遵守道德规范,网络上也是如此。
(3)明白自己所处的网络空间的规范。
(4)尊重别人的时间,节省带宽用量和主机存储空间。
(5)网络用语文明。
(6)共享专业知识。
(7)网络讨论要理智。
(8)尊重他人隐私。
(9)勿滥用权利。
(10)宽恕他人的过错。
3.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是指一种在网上生活中发生的欺凌事件,是网络时代的新现象,即指人们利用互联网作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网上欺凌会触犯法律,这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的相关规定。
1.关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长生不老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
B.虚拟世界是基于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而产生的
C.虚拟世界源于现实世界,又依赖于现实世界
D.虚拟世界中的事物可以模拟现实事物,但不能超越现实事物
2.下列关于网络空间和真实的物理空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把网络空间理解为“计算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通过由无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互联网进行联络与信息交流
B.上网聊天时,不是真的和其他人坐在一个房间里,但的确是在和真实存在的人交谈
C.人们在信息交流时,网络空间将替代真实的物理空间
D.浏览一个网站时,你并不是真的去了那里,但能看到真实存在的人的图片,看到真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
3.网络礼仪是互联网使用者在网上对其他人应有的礼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记住别人的存在,网上网下行为一致,入乡随俗
B.在网上反正别人不认识我,不需要什么网络礼仪
C.尊重别人的时间和带宽,给自己网上留个好印象,分享你的知识
D.平心静气地争论,尊重他人的隐私,不要滥用权利,宽容别人
4.网络欺凌行为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对遭受欺凌的人予以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应对,举报相关行为
B.人云亦云,不辨是非,加入到欺凌的队伍中
C.秉着与我无关的心态,当作没看到
D.以暴制暴,用更激烈的语言和行为对待欺凌者
5.预防自身遭遇网络欺凌,正确的做法是( )。
A.向不熟悉的网友分享自己的隐私信息 B.在网络空间谨言慎行,遵守礼仪
C.对别人发表的言论进行肆意评价 D.不遵守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
5.2信息社会的法律与法规
信息社会的相关法律法规是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维护信息社会成员公共利益的根本保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1.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
作为法律概念的“个人信息”,是指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
我国对个人信息提供直接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刑法修正案(七)》《侵权责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电信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执业医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对个人信息间接保护的立法包括《宪法》《民法通则》等,还有工信部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及国家工商总局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2.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
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指行政机关主动或应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公开或通过其他方式使行政相对人知晓有关行政活动的情况和资料,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现代行政程序制度。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展。
信息公开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信息公开促进公众参与国家管理。
(2)保障个人权益。
(3)促进经济增长。
4.著作权
著作权(copyright)也称为版权,是指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工程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保护著作权的最主要目的是鼓励人们创新。
5.著作权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著作权的行为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3)当使用版权保护的作品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①如果是文字,使用引号表明这段文字是引用别人的;
②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6.公有领域(public domain)
公有领域是人类的一部分作品与一部分知识的总汇,可以包括文章、艺术品、音乐、科学理论和发明等。
7.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CC)
传统的著作权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保留所有权利,二是不保留任何权利,属于公有领域。这催生了知识共享组织的成立,该组织试图寻找对传统著作权的折中路径,为创作者保留部分权利,既增加创作者作品的流通,又可以寻找适当的法律作为其他人据以创作及共享的基础。
1.下列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是( )。
A.传播木马,盗取别人的网络银行账户
B.侵入某购物网站,获取后台用户数据
C.在慕课网上参加远程学习
D.某网络服务平台未设置安全责任人对网站进行维护
2.2021年8月20日,我国发布了( ),对目前较为普遍的“大数据杀熟”作出了相关规定,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
A.专利权 B.著作权 C.肖像权 D.商标权
4.下列对计算机软件版权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发表或者登记其软件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B.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C.正版软件价格太高,能找到破解的就可以不用购买正版软件
D.向公众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人的软件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
5.下列选项中,属于合理使用著作权的行为是( )。
A.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整理后出版发行
B.不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直接使用别人的作品
C.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D.使用别人的文字时,不加引号表明是引用的
5.3信息社会的未来发展
1.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2)信息技术大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3)信息技术大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4)信息技术引发社会问题。
2.信息社会的新特征
(1)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结构正在变化。
(2)社会网络成为信息社会的组织方式。
(3)数字化信息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内容。
(4)信息社会促使政府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1.政府部门在电视、网站等官方媒体上发布新冠病毒每日实时动态信息属于( )。
A.主动公开的方式 B.申请公开的方式
C.救济公开的方式 D.以上都不是
2.关于信息技术对生活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B.让世界的距离越来越短
C.让通讯费用大大降低 D.使获得信息的途径趋于单一
3.下列关于网络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子商务只是一种设想,缺乏可行性,无法实施
B.网络的使用有利有弊,为安全起见,最好不要上网
C.网上会诊已经成为一种医疗诊断方式
D.远程教育将成为终身教育的唯一途径
4.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网络时代,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很多事,如网上购物、娱乐、聊天,因此青少年最好做宅男宅女
B.网络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帮助,因此青少年可以全盘接受网络上的信息
C.网络无处不在,现在手机也能上网,青少年通过手机就能学习了,因此可以不需要教师的传授
D.网络有丰富的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应积极合理使用网络,但也要多做运动,经常参加社交活动
5.下列不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技术的是( )。
A.物联网技术 B.云计算技术
C.4G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
第5单元
5.1 1.A 2.C 3.B 4.A 5.B
5.2 1.C 2.A 3.C 4.C 5.C
5.3 1.A 2.D 3.C 4.D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