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实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念。
2.通过乡土地理的渗透,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卤汀河对港口村发展影响的相关材料,搜集上海城市发展的资料,搜集泰州“水乡”文化特色的例子。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闻材料摘选:
日前,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
教师:同学们,在这则新闻材料中,最值得关注的城市群是哪一个?
学生: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呢?这与我们泰州的发展有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领略它的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时事新闻材料,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
讲授新课
一、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
教师: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2.在图中找出泰州、姜堰的位置,并描述与长江三角洲的关系。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等地区。
2.泰州、姜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3.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沃。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小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教师: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最后由小组代表交流展示。
教师小结: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的水运条件,沟通我国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探究一:河流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
1.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2.阅读相关资料和图片,以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为例,探究河流对农业发展的利弊;以都江堰为例,探讨人类对河流的合理改造,以兴利除害。
3.议一议长江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长江三角洲地区
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
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
2.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
利:冲积平原、提供灌溉、水产养殖、水运交通等;弊:洪涝灾害等。
都江堰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
3.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地形区,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开发水电,发展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等。
教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对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总结。
总结: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
乡土知识拓展:卤汀河对港口地区发展的影响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展示。
二、影响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教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长江三角洲地区能够位居2014年中国城市群首位和入选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这与它的富饶、发达是分不开的。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富有“水乡”特色的城市景观。
学生:欣赏图片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发展也很迅速。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教材中的图7.19(下图),找出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重要功能城市及核心城市。
学生:
1.找出南京、扬州、苏州等城市。
2.发现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
活动:上海的印象。
自主阅读课本第54页,各小组将课前准备的有关上海城市发展的资料到讲台前进行交流。
(主要从介绍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发展的巨大变化及其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资料展示)
探究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
1.认识区域发展与“同城效应”。
读“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说说你对“同城效应”的理解。
(2)据图分析,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2.阅读资料,认识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资料: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和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
(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教师小结: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他城市创业就成为可能,而发达的交通运输使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现实。
三、特色篇──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教师:同学们,我们身处“水乡”,这里的文化特色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事例略举一二,谁能说说我们“水乡”的美。
学生1:提到“水乡”,我们姜堰的溱湖湿地公园,可以说得上富有“水乡”特色;每年的会船节享誉世界;溱潼古镇的建筑别具一格,最具“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溱湖八鲜”那是水产品的代表……
学生2:泰州的饮食和生活也离不开“水乡”。“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泰州人生活的写照,丰富多样的早茶文化,吃一顿早茶,品一顿好茶,听一段小曲,体现了“水乡人”慢节奏的文化。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长三角地区文化沉淀如此深厚,我们该如何开发利用它呢?
学生:发展旅游业。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课堂反馈:略
七、教学反思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最具典型而且影响深远的一个区域。本节教学设计通过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知识内容上,以乡土地理作为知识点的切入点,学生爱学乐学,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课件26张PPT。“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港口初级中学 李佳梅新闻快讯 2014中国城市群排名和2014世界六大城市群分别出炉,引发人们的关注。在国内,六个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的排名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而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榜。《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4》资讯2015年01月04日 09:55:51 来源: 新华网 位置和范围江 苏 省浙 江 省上 海 市1.范围: ___市、___省南部和___省北部。上海江苏浙江自然环境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 二、影响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三、特色篇——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黄海东海 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 成都平原长 江 岷 江长江三角洲探究一:河流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 探究一:河流对区域发展有什么影响?1.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2.阅读相关图片和资料一、资料二,以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影响为例,探究河流对农业发展的利弊;以都江堰为例,探讨人类对河流的合理改造,以兴利除害。3.议一议长江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
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利:冲积平原、提供灌溉、水产养殖、水运交通等。
弊:洪涝灾害等。
都江堰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 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地形区,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发展水电、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和种植业等。 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 试着评价卤汀河对我们港口村发展的影响。乡土知识拓展 卤汀河是江苏省泰州市的一条重要河流。南起泰州海陵区,北至泰州兴化市。卤汀河可谓是两岸人民的母亲河,它主要起到灌溉泄洪、沟通水系、水路运输的作用。
卤汀河两岸以农业、水产养殖业为主,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在河流变窄处或者河道转折处往往形成村落,这也是该地区成村的特点之一。最窄处称为“夹河口”,夹河口有桥连接两岸。夹河口成为古代卤汀河沿岸一个比较重要的商业中心。船舶在这里停靠,购买各种所需物资。这里的早茶、浴室也相当有名,泰州地区所谓的“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正是指早茶和浴室。河道转折处的村落以姜堰区港口村最为典型。当然,水运的没落也使这些卤汀河沿岸的农村性质的商业中心面临转型难题。 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 乡土知识拓展试着评价卤汀河对我们港口村发展的影响。优势篇—江海交汇之地 兴化——长江三角洲北苏州水乡夜上海 水街夜色南京秀美南通杭州西湖美景影响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特点。2.思考:上海对长江三角洲的作用有哪些?影响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探究二: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1.“同城效应”。(1)根据图示,说说你对“同城效应”的理解。
(2)据图分析,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关键: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影响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2.认识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资料: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影响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
(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小结: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创业的机会更多、选择就业的空间更广阔,走出家门到其它城市创业就成为可能,而发达的交通运输使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现实。 影响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特色篇—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同学们,我们身处“水乡”,这里的文化特色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事例略举一二。下面就让我们说一说“水乡”的美。 溱湖特色篇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溱湖八鲜溱潼古镇溱潼会船节特色篇—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饮食文化篇泰州早茶文化澡堂“早晨皮包水,
晚上水包皮”特色篇—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园林艺术以及水乡风貌特色篇—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优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再加上发达的交通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特色篇—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能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的有( )
①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
②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③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④历史上京杭运河沟通了长江三角洲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2.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里有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西安等
②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③这里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④有很多旅游景点,如西湖、都江堰、苏州园林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C反馈篇谢谢! 岷江是长江流域水量最丰富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岷江流域降雨量集中在5~10月,占全年75%,因而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为内江,供灌溉;西边为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附近岷江南岸筑了离堆,就是开凿岩石后被隔开的石堆,夹在内外江之间。离堆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都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工程规划相当完善,分水鱼嘴和宝瓶口联合运用,能按照灌溉、防洪的需要,分配洪、枯水流量。材料一:材料二: 苏州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园林,不同的园林风格各异,漫
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图为拙政园,建于明朝,是苏州园林
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座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
情,使周庄成为热门的旅游景点。2010年,周庄接待海内外游
客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亿多元。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 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