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 备课参考】2015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3 印度》教案+课件(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 备课参考】2015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7.3 印度》教案+课件(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10 15:40:42

文档简介

《印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4.了解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理解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5.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气候、粮食作物分布、软件外包产业分布的规律和特点,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
(3)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2.学生准备
准备好地理教材、地图册等学习用具,提前了解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国家地理一般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环境问题四部分内容。在学习印度时,主要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到印度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人地协调、合理发展的观念。
教学中采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自我归纳总结,凸显个性发展;通过自我诊断评价,发现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补充、完善,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探究,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体验,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中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突出启发、引领作用,适时运用评价手段调控课堂,形成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合作。
采用读图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五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印度被冠以“世界办公室”之称,你知道为什么吗?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寻找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利用时事热点知识导入新课,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可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印度不仅是文明古国,也是现代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对印度有一个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承转过渡:印度是南亚大国,与中国山水相连,我们首先从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来了解。
任务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特点,知道印度是南亚大国。
(1)找一找,读一读:①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10°N、北回归线和30°N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说说印度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印度所邻的国家,说说印度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特点。②读一读教材上“南亚大国──印度”的阅读材料,说说印度的面积有什么特点?
(2)算一算:①阅读“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计算说出:2011年印度人口已达到多少亿?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目前印度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几位?为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采取了哪些人口政策?效果如何?
(4)议一议:根据教材32页活动材料,思考分析:印度众多的人口给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关键,是影响区域地理特征的重要因素。以地理位置为突破口,去认识、了解印度,便于学生形成空间位置概念。通过找位置、读一读、计算人口增长等活动,让学生得出印度是南亚大国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群体优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强调、释疑、点拨。
(1)展示课件,强调印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为后面的自然环境、粮食作物分布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找出印度的邻国,通过读图观察和出示数据强调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特点,以及印度采取的人口政策及成效。让学生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南亚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4)图片释疑,了解印度人口压力以及印度政府为控制人口增长制定的人口政策。
(5)释疑解惑:印度众多的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印度人口众多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内容的前提下,教师点拨释疑。
(6)总结归纳:印度是南亚大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约占南亚总面积、总人口的19/25,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其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也居南亚首位,但过度增长的人口压力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承转过渡: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大自然馈赠给了印度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印度人民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任务2 从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认识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1)找一找:①找地形: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②找河流:在“南亚地形图”上找一找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河?③找气候:印度绝大部分以哪种气候为主?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2)填一填:阅读“南亚1月、7月盛行风向图”,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3)议一议:为什么说西南季风是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罪魁祸首?
设计意图:教材主要对印度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而对于地形、河流等要素涉及较少。将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学习任务单独设计,目的在于突出强调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影响及制约关系,为后面农作物分布、印度经济的发展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学会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综合分析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学习中应逐步培养。
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完善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强调、释疑、总结和点拨。
(1)利用“印度地形图”强调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2)利用“印度地形图”强调恒河的相关知识,出示小资料让学生了解恒河及其对印度的影响。
(3)出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能够指出: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是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的国家。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
(4)读图填表,分析南亚1月、7月的风向变化及影响。
(5)释疑解惑:为什么说西南季风是造成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罪魁祸首?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图表进行归纳总结。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给印度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了很大损害。
(6)总结归纳:印度自然环境独特,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广的国家。雨热同期的热带季风气候为印度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因此导致的频发的水旱灾害也给印度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第2课时)
承转过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要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粮食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印度是怎样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趋利避害发展农业生产的呢?
任务3 了解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及发展。
(1)填一填: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哪两种?读“印度粮食作物分布图”“印度地形图”和“印度年降水量图”,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2)议一议:印度粮食作物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设计意图:列表对比并分析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以及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印度粮食作物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可以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交流、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回答情况,预设强调、释疑、总结。
(1)出示“印度小麦和水稻分布图”“印度地形图”和“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释疑解析:印度粮食作物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要素主要是地形和气候。印度耕地面积广,雨热同期,发展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小麦和水稻对土地和降水的需求量是有差异的。
(3)总结归纳:印度通过“绿色革命”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善了生态环境,但由于人口众多和自然灾害频发,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局面任重而道远。
承转过渡:印度不仅是农业大国,工业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以软件开发为主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印度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任务4 了解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
(1)想一想: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服务外包产业有哪些特点?对印度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2)议一议:阅读“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思考分析:20世纪80年代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有哪些城市?最初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原因是什么?找出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印度新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说说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软件开发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设计活动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读图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分布和变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回答情况,预设强调、释疑、总结。
(1)检查学生对印度发展软件产业的优势条件、产业特点以及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的掌握情况。
(3)释疑强调:印度软件产业中心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由发展初期集中分布在科技发达的大城市,到向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扩散,新发展的中心布局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沿海地区。引导学生认识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4)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在印度的地位。
5)总结归纳: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其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但未必所有产业都是落后的,印度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利用、航天技术及其应用、核电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抓住尖端技术的开发研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最佳途径,印度的经济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学习。
(三)拓展延伸、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印度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部分时间粮食短缺,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一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是印度的农业部长,你认为如何趋利避害促进粮食的稳产高产?
设计意图:造成印度20世纪大量进口粮食的原因既涉及人口问题,也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还有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设置这个探究问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和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角色体验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不断探索、创新的宝贵品质,也可以提高小组合作整理资料的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后,选派代表交流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活动:学生展示后,教师评价、鼓励,释疑点拨。该问题是本课重难点内容的一个整合。既要看到印度经济发展的成就,也要会分析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通过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进而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类发展要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反思总结、构建体系
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得失,尝试构建知识结构,教师选派1至2名学生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
2.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归纳成果,并加以整合,出示知识结构。
3.投影显示本课歌诀,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快乐记忆,快乐学习。
文明古国有印度,南亚大国是首富。
北部高山南高原,恒河平原中间铺。
西南季风送雨露,早来晚走水灾苦。
人口增长太迅速,经济压力较突出。
因地制宜种作物,绿色革命改技术。
班加罗尔在南部,信息软件通印度。
七、诊断测试
1.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二、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B )
A.巴基斯坦 B.印度 C.孟加拉国 D.缅甸
2.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西南季风对印度降水影响较大
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3.因迅速发展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而被称为“世界办公室”的国家是( A )
A.印度 B.南非 C.中国 D.俄罗斯
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回答4~5题。
4.印度农作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种区域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
A.适应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习惯 B.符合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
C.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专门化生产 D.充分利用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
5.印度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 A )
A.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
B.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现在粮食仍不能自给
C.高原广大,平原狭小,可耕种土地比重小
D.软件产业的发展造成劳动力不足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域:A.印度洋,B.阿拉伯海;国家:②巴基斯坦,⑤斯里兰卡。
城市:⑥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产业的发源地;⑦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
(2)D是恒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受图中所示季风的影响,此时印度大部分地区处于雨季,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检测,教师可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了解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教师以后的辅导提供参考和依据。教师也能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变策略。选择题主要侧重对印度人口、地形、气候、软件外包产业等基础知识的考查,最后一个综合题则侧重对学生地理空间概念和西南季风对降水的影响等难点内容的考查。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小组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增强合作,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也深深体会到,初中地理教学应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积极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易学。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要紧凑有序,利于调控,不要为了活动而搞活动,应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手段,把教学内容融入活动之中。
课件38张PPT。印 度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二十四中学 张传勇 激趣导入南亚大国自然环境粮食生产外包产业知识结构诊断测试内容导航位置印象  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五个发展中国家被称为“金砖国家”。五国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发展潜力 巨大。印度被冠以“世界办公室”之称,你知道为什么吗?
你知道吗?激趣导入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亚 洲位置印象 印度大部分位于北纬10°至北纬30°之间,北回归线从北部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南亚大国 在图中找出北纬10°、北回归线和北纬30°三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以北,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是典型的半岛国家。南亚大国找山脉、海域 在图中找出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说说印度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 找一找印度所邻的国家有哪几个? 陆上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相邻;海上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
印度面积298万平方千米,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南亚大国南亚大国1941-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2011年印度人口已经达到多少亿?
●从194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印度人口数量居世界第几位?
12.1亿越来越多第二位算一算 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到204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南亚大国你知道吗? 推行控制生育计划,但只在城市收到一定的效果,农村多子女现象仍较普遍。●这两幅图片,给你的直观印象是什么?
●为解决这种状况印度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效果如何?南亚大国人口过多,人口压力大,贫穷 材料1: 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800万人左右,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小麦、甘蔗主要消费国之一。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亿人。 材料2: 根据提供的材料议一议:
印度众多的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南亚大国1.有利影响:
(1)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2)工农业产品消费量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南亚大国辩证思维自然环境 印度自北向南主要分布着哪几大地形区?自然环境  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河?  恒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流,也被称作“圣河”。恒 河自然环境 恒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流,恒河流域控制印度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该流域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印度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恒河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整个恒河,不管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也不管是在春夏秋冬,一天到晚总是有印度教徒在洗浴,他们认为恒河之水可以涤罪攘祸。开阔眼界自然环境 仔细阅读亚洲气候分布图,看看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环境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说一说,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摄影记者在印度同一地点拍摄的旱、雨两季不同的景观图自然环境从陆地到海洋-东北风干热-降水少-旱季从海洋到陆地-西南风湿热-降水多-雨季自然环境印度旱灾印度洪涝灾害自然环境西南季风异常年份夏季风强来得( )
退得( )夏季风弱来得( )
退得( )雨期较长降水( )雨期( )降水偏少易发生( )灾害水旱灾害频发偏多较短 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给印度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了很大损害。早晚晚早易发生( )灾害洪涝干旱 为什么说西南季风是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罪魁祸首?自然环境粮食生产印度半岛东北部和沿海平原地区大部分为平原丰富的地区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地区主要是高原较少的地区 印度小麦和水稻的分布 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水 稻小麦粮食生产 根据所填表格内容思考分析,印度粮食作物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印度平原面积广,地面平坦,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上游地区;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沿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降水量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地形平坦肥沃。粮食生产讨论分析小资料 印度的“绿色革命” 20 世纪60年代,印度进行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引进并培育新品种,使用化肥,改进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这些措施使印度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大量抽取地下水,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 2004年开始,印度进行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利用生物技术的进步改良品种,推广高效无毒农药,完善水利灌溉系统,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运用等。这次“绿色革命”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粮食生产外包产业  1.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服务外包产业有哪些特点?
3.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对印度的经济有什么影响?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 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赚取了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露一小手外包产业 2012年,印度软件及服务业总产值已达约1000亿美元,直接雇用约250万人,成为印度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经济部门。
美国是印度软件外包的主要国家,其次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发达国家。印度软件外包海外市场分布图外包产业  1.20世纪80年代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有哪些城市?最初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原因是什么?
  2.找出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印度新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说说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空间分布有什么变化?讨论交流外包产业  1.20世纪80年代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主要有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和海德拉巴等人才聚集、科技发达的大城市,这也是印度最早的软件产业中心城市。  2.20世纪80年代的软件外包产业主要集中在软件产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向软件产业中心周围中小城镇扩散,到21世纪初逐步向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发展。旗开得胜外包产业 班加罗尔是印度最重要的软件生产基地,有“印度硅谷”“软件之都”的美誉。
现在,班加罗尔拥有近11万软件服务外包员工,居印度各城市之冠。此外,这里还有约11万人在为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的企业编写程序、设计芯片、进行计算机维护、金融服务以及其他重要的地区或国际性工作。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的科技产业园小资料外包产业 1.印度20世纪大部分时间曾经粮食短缺,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结合所学知识, 想一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是印度的农业部长,你认为如何趋利避害促进粮食稳产高产? 人口众多,人均粮食占有量少;水旱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农业生产技术不发达。 控制人口增长;修建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发展等。探究延伸印度南亚大国自然环境粮食生产外包产业总结归纳金砖国家文明古国有印度,南亚大国是首富;
人口增长太迅速,经济压力较突出;
北部高山南高原,恒河平原中间铺;
西南季风送雨露,早来晚走水灾苦;
因地制宜种作物,绿色革命改技术;
班加罗尔在南部,信息软件富印度。 快乐学习总结归纳1.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二、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巴基斯坦 B.印度 C.孟加拉国 D.缅甸
2.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西南季风对印度降水影响较大
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3.因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而被称为“世界办公室”的国家是(??? )
A.印度??? B.南非??? C.中国??? D.俄罗斯BBA诊断测试 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回答4~5题。
4.印度农作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
域性,这种区域分布的主要成因是(??? )
A.适应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习惯????? ?
B.符合不同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
C.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专门化生产????
D.充分利用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
5.印度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 )
A.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
B.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现在粮食仍不能自给?
C.高原广大,平原狭小,可耕种土地的比重小
D.软件产业的发展造成劳动力不足 D A诊断测试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海域:A ;B   ;
国家:② ,⑤ 。
城市:⑥ ,是印度软件产业的发源地;⑦ ,是印度的首都。(2)D是 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受图中所示季风影响,此时印度大部分地区处于 季,容易形成____灾害。
印度洋阿拉伯海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班加罗尔 新德里 恒 雨 洪涝 诊断测试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