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历史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与意义。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比较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伟大转折,培养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 的错误,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仍然坚持 的指导思想,提出“ ”的方针。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问题的讨论,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 。
2.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________________,这次会议彻底否定“ ”方针,重新确立______________、 __ 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__ 上来,实行 ____ 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 ____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_________路线和________路线的拨乱反正,是 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_______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的工作在全国展开。至________年底基本结束。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平反。
2.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1982年颁布第_______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以后又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3.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____________的局面。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 ___的道路迈进。
四、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合作探究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材料三 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请回答:
材料一、二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
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有何意义?
材料三中的“全会”是指哪次会议?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左”倾错误主要指的是什么运动。
(5)简要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五、强化训练
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的战略决策是( )
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主要是提出了( )
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次会议召开于1979年底
B.会议在北京召开
C.会议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D.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地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实行改革开放 D.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C.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两张报纸所反映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2)这两个事件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3)图三是人们争购刊有全会公报的景象,请问人们为什么要争购这份报纸?
六、知识归纳:试着动手画画本课的思维导图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文化大革命” “左” 两个凡是 关于真理标准 实践 思想大解放运动。
2.1978 北京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个凡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3.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折 政治 组织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1982 刘少奇。
2.刑法 四 民法通则。
3.宪法 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
【合作探究二】
(1)“两个凡是”方针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3)十一届三中全会。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强化训练】
1——5:BCADA 6——9:CDDB
10、(1)图一反映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图二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2)有联系。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人们争购刊有全会公报的报纸是因为:这次会议是全面彻底地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会议,在这次会议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做出了很多重要决策,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也和每个人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人们特别关注这次会议的进程和会议做出的每一个决议。(意思对即可)
课件31张PPT。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则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深入思考 你认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内容:意义:目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召开时间、地点:会议主要内容:伟大历史意义:动手动脑
自己思考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直击十一届三中全会
否定确定“两个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中央的左倾领导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伟大的转折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重大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党史上的两大转折性会议第一次:遵义会议(1935年)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确立了邓小平的领导地位,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思维拓展一中共党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第一次:城市→农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第二次:农村→城市
(1949年4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第三次:政治斗争→经济建设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思维拓展二知识延伸: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孙中山,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邓小平,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三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1982年底,基本结束。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文革期间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 ,非法监禁,迫害而死的刘少奇。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平反冤假错案三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法制建设的加强
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后又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
①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②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民主法制的加强1.(2010·福州中考) 决定右图中这一伟大决策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2.(2010·东莞学业考试)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思想B3.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巨变,促进“第三次巨变”的领导人是( )
A.孙中山 ??????
B.毛泽东?????????
C.邓小平??????????
D.胡锦涛C4.小明的爸爸收藏了
刊登右图所示文章的
一份报纸,下列不能
作为收藏理由的是该
文章的发表( )
①标志着中国思想理
论界开始了关于真理
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推动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
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B5.(2010·长春学业考试)右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C6.(2010·梧州中考)假如你是一位记者,采访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采访报道中不应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7.春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抗美援朝万民一心,保家卫国众志成城
②大跃进一日千里,总路线光芒万丈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A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的转折意义体现在( )
A.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B.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它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
D.它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A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其历史意义类似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C10.(2010·东莞学业考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A八下历史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重点知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时间、地点:1978年,北京
3、主要内容:
(1)思想上: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组织上:否定中央左倾领导,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伟大意义:
(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中国历史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全面展开,到1982年底基本结束。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并为其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颁布一系列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3、意义:
(1)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2)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附:知识要素图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_________基础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案进行平反,但是中央领导人仍然坚持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继续推行“左倾错误”。于是思想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___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次深刻的_____________运动。
2.时间:______________年
3.内容:思想方面,彻底否定____________,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路线
政治方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上,
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组织方面,实际上确立了以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4.意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拨乱反正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