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一 东晋的兴亡
1.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羌族
2.如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
A.陈 B.宋 C.东晋 D.前秦
3.东晋建立后,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以下描述与之相符的是( )
A.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严刑苛法,横征暴政 D.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4.313年,祖逖渡江北上。船到中流,他站立船头,慷慨激昂地击楫说:“祖逖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祖逖最终忧愤而死,没能实现抱负。下列关于祖逖无法实现抱负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东晋朝廷对祖逖心存疑虑,多方牵制 B.祖逖北伐缺少后援
C.祖逖志大才疏 D.东晋统治者腐朽软弱,偏安东南,不支持祖逖继续北伐
知识点二 南朝的政治
5.杜牧曾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南朝”的第一个王朝的国号是( )
A.宋B.齐C.梁D.陈
6.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7.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在其存在的170年中,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这一情况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北方少数民族统一了南方 B.在南北实力相比中,南方处于明显劣势
C.南方人大量迁往北方 D.经济重心北移
知识点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
8.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 D.南方统治者提倡
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
①改进犁耕、施肥等技术,实行精耕细作 ②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③织布、制瓷、造船、制盐等显著发展 ④五岭以南地区种植双季稻 ⑤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0.三国以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包括( )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②种植水稻用绿肥 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稻麦兼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有( )
①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③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④国家实现了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汉以来我国江南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其社会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作品解读】
(1)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如下作品,请你根据材料,说说东汉以后我国北方的社会状况。
【史料解读】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2)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以上两段材料,试比较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建言献策】
(3)请结合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A 6.D 7.B 8.C 9.B 10.D 11.A
12.(1)北方战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2)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
(3)大力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人才、招商引资、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