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石榴(郭沫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寻找关键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
4.明白状物要形神兼备,能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学习重难点:1、2
第一课时
(一)猜一则谜语:
胖娃娃,最爱笑,笑红身子笑破嘴,笑得大嘴合不上,露出满嘴红玛瑙。(打一水果)答案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
(三)写作手法导学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 ,表现 。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 或 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这类文章常用 、 、 等修辞手法。
(四)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奇崛 枯瘠 柔媚 陆离 犀利 玛瑙
束缚 丰腴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2.解释词语。
奇崛: 枯瘠: 忍俊不禁:
(五) 自由品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
(2)作者按什么思路结构全文 可分几部分 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作者按“ ”的思路结构全篇。
全文可分 部分: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
第三部分( ): 。
(3)选文紧扣“ ” (作者对石榴的赞誉)这三个字,依次描写了石榴的“ ”、“ ”、“ ”、“ ”和“ ”, 这样写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 。(形态美)请你画出石榴的这些特征的语句。
(六)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1.自由阅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说出喜爱的理由。
例:(1)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2)石榴树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运用 手法,把石榴的 与 的作比较,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的独特风采 )
(3)
(4)
(七)作业
诵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二题,并领会作者所托之志。
第二课时
(一) 填空
1、《石榴》是一篇 的优美散文,全文按照“ ”的思路,抒发了作者对石榴的 之情。
2、文章结尾写昆明的石榴的“特别”还说“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这样写的作用是:明写石榴的 ,暗写的是 。
(二)研读课文
1.思考、讨论:第一段主要运用什么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品读第二、三部分。
(1) 作者把石榴比作“ ”,这个比喻出现 次,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呢?(提示:找找相关的词语理解、品味)
第一次将石榴比作“ ”,主要是从石榴花的 和 的角度比喻;第二次将石榴比作“ ”,主要是从“ ”、“ ”、“ ”这一内在特征比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石榴 、 、 。“心脏”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 (二者在这一点上相似),因而把石榴比作“ ”。
(2)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石榴的内在特征,揭示了石榴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提示:重点品读第3、7自然段)
“ ”揭示了石榴 ;
“ ”揭示了石榴 。(精神美)
(三)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四) 写作训练,拓展延伸
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事物(例如“风筝”、“ 大海”……),写一个既符合事物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
(1)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2)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风筝:
大海:
(五)、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并背诵。
2、明白状物要形神兼备,能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例如:写人类忠实的朋友小狗或者你喜欢的一种植物)
1、《石榴》的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缚( ) 辫( ) 皓( )
傅( ) 瓣( ) 浩( )
二、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 ( )
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 )
⑶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 )
(4)争妍一时的百花万般无奈的凋零了,而石榴花却一直盛开到十月。( )
(5)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
三、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梅柳之长”指的是 ,“梅柳之短”指的是 。
2、第三段对石榴花进行了概括的描写,既写了花的形态,也写了花的精神,表现花的精神的是这样一句话:“ ” 。
四、模仿例句,填空成句。
石榴风度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兼备了 ,而舍去了 。
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任 怎样 ,也 。
五、课外链接
中国的文人墨客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从而成为感物喻志的象征(托物言志)。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正是因为有这样清雅淡泊的品质,所以为世人所钟爱,被人们称之为“四君子”。
你想托什么植物什么特点,表达(抒发)你的什么志向(意愿)?
七年级语文下册《2.海燕(郑振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小燕子形象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学习本文咏物抒情(状物)的表现手法。
3、品味语言,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再现文中的优美意境。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美,理解作者深刻的情感。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认识海燕,了解作者,理解背景。
1、认识海燕:(自主找资料)
2、了解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 、 、文学评论家、考古学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
3、理解背景:
1927 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前往法国巴黎。航行途中,作者放眼海天,发现了几只在海面上斜飞的海燕,勾起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于是写成这篇咏物抒怀的散文。 。
学习《海燕》。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义。
轻飔( ) 伶俐( ) 隽妙( ) 隽逸( ) 粼粼( )
憩息( ) 蹇劣( ) 忧戚( ) 融融泄泄( ) 穀纹( )
(二)默读课文,明确文中写的分别是 的小燕子和 的小燕子。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写“思考与练习一”的表格,通过比较初步了解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的异同。
活动背景 外 形 飞 翔 憩 息
故乡的小燕子
海上的小燕子
从上面的学习可以看出, 和 有许多相似点,乌黑的羽毛,隽逸的飞行姿态,尽管它们活动的 不同,一个是在作者 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 ,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
①相同点:
②不同点:
(四)研究文章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共 段,前后 部分结构大体匀称,都是 先,然后归结到抒发
。由此可见,是 这种感情把 和 联系在一起, 正是本文的感情线索。课文分别描写了 和 ,据此,全文可以分为 部分: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1段和第8段。
2、掌握“字词积累”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默读第1~7段,思考:①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②是怎样具体描写小燕子的?③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天的背景上飞翔或憩息的小燕子,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通过对 、 、 、 、 等景物的描写,把 、 、
的故乡的春天生动地再现出来,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
②对小燕子的描写从 方面着笔:
其 与 属于静态描写; 属于动态描写。
③
二、默读第8~14段,思考:①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海天图?②是着重从哪两方面来写海燕的?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展现了什么“美”?③在感情上,与第一部分有何联系?④作者明明在写海燕,为什么还要问“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①同描写故乡的小燕子一样,这一部分先描写了海燕的活动背景: 、 、
,画面色彩明丽,作者两次发出赞叹:
在这皎洁无比的海天之间,人也被净化了, ,深深地沉醉于美景之中了。这段景物描写层次感极强,先写 ,再写 ,然后用 二字表达出对海天的整体感受,构成了
②着重从 和 来描写海燕。小燕子在浩莽的大海上隽逸地从容地斜掠,或展开双翼,落在海面上,随着海波浮憩,作者担心小小的燕子会觉得倦,会遇到暴风疾雨,小燕子却是又安闲,又舒适。作者因此感叹这小小的海燕是 。展现了 美、 美。
③同第一部分一样,也是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不同的是,作者写海上的小燕子时着力刻画了一个 的形象。
④作者明知眼前的海燕绝不是故乡的小燕子,但因为 ,便把对 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在 身上,一再问自己: 其实是作者希望
。而 就是作者 的象征。
三、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这两部分都是 ,都是先展示小燕子的 ,都有 的活动背景,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分别描写其 、 、 等特点,都有 、 描写而最终都落到 上。
不同点:写故乡的小燕子是 ,还通过燕子安巢来表现 ,作者笔下故乡的燕子是 。写海上的小燕子则是写 ,作者怀着对故乡小燕子的 关注眼前的海燕,担心它是不是会飞倦,是不是会遇着暴风雨,甚至关心绝小绝小的海鱼是不是海燕的粮食。作者着力描写海燕在浩莽的大海上的 、 和 ,刻画了一个 。
从记叙顺序来看,前一部分是 ,后一部分是 。
四、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一)齐读第1段和第8段,仔细品味其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想象这些语句所描绘的画面,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二)除了这两段之外,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生动的语句,自选感受最深的一句,把它读出来,并简要评析。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乡愁”的诗句,作为资料积累起来。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特点。
1、《海燕》是一篇抒情散文,请谈谈你对本文所采用的抒情方式的理解。
作者满怀思乡之情,但他并没有 ,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 。作者笔下的 和 已经成为一个 ,其中凝聚着作者对 ,对 的全部的爱。这种 的抒情方式,可以将感情表达得更加 。
2、讨论: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子,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
是作者咏物抒情的缘起。作者在海上看到 ,睹物生情,想到 ,想到 ,想到 ,情不能已,就让自己深沉而浓厚的感情化为这个在海天之间翻飞的“精灵”。虽然它在离家几千里、离国几千里的海上飞翔,但在作者眼里心里,它就是 。所以,文章以“海燕”作为题目。
二、概括中心思想:
三、课文引申:“燕”语知多少?——成语、名言等
四、课堂练习。
完成“思考与练习四”。
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你有过这种赌物生情的经历吗?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
2、海燕
一、选择题。
1、下面注音有误的是 ( )
A.匾额(biǎn) 鸟巢(cháo) 奔驰(chí) B.疾雨(jí) 飞窜(cuàn) 双翼(yì)
C.轻颸(shī) 隽妙(juàn) 粼粼(lín) D.隽逸(yì) 憩息(qì) 嫩蓝(nèn)
2、下列汉字书写有误的是 ( )
A.沉醉 忧戚 舒怀 B.海涛 皎洁 蔚蓝
C.灿烂 晶莹 偶然 D.荡漾 活泼 伶利
3、语段中两次提到“乡愁”,而且说它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关于这样写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轻烟似的”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很淡,不是很浓。
B.“一缕两缕的”说明作者的思乡之情不是很强烈的。
C.轻烟可挥去,一缕两缕可剪断,理出头绪,说明作者看轻这份感情。
D.作者的思乡之情,像烟雾缭绕,挥之不去;像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法。
二、填空。
1、《海燕》一文选自《 》,作者 ,现代著名 、 。笔名 、郭源新。
2、本文的体裁是的 ,本文的感情线索 。
3、本文重点描绘了 和 两幅图,将浓浓的 寄托在海燕身上,表达了 之情。
4.作者描绘海上的小燕子的活动背景时先写 ,然后写_ ,这是作者远眺;然后作者(描写的角度)_ ,写天的_ _,天上的 _,构成一幅 。
三、判断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千条万柳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 )
(2)见了他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么?( )
(3)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 )
四、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海上的燕子与故乡的燕子有什么不同?(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小燕子十分关心的语句。
3、找出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3.白鹅(丰子恺)》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二、学习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
学习难点: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
《白鹅》选自 ,作者 ,中国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七年级上册学过《 》,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人。
二、写作背景简介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三、预习字词积累(课本16页)
四、学习课文1一4段内容
1.“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句中“大鸟”指 ,这里用了 的修辞手法。
2.第1 段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有 的作用。
3.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
例:头颈,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性格高超。
5.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有何作用?
6.为什么说白鹅“这是架子十足”?依据什么?
7.“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探究与实践
1. 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例:(1)“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
理由:这句话在前文介绍骆驼麒麟等动物头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推断出鹅的性格。语言准确。如果去掉“在比例上”四字,就不但不符合实际,更显得荒谬可笑了。
(2)“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象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这里兼用 和 的修辞,把鹅的叫声及反映 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极富情趣。前一句,用“无论……都……”强调其傲慢到了“铁面无私”;后一句用“大爷怒骂小使”作 ,生动形象,引发联想,令人忍俊不禁。
(3)
2.写出有关动物的10个成语。
3.积累成语: 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认真默读课文,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
1.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例:第1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 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
第2段中作者将鹅与 、与 比较着写。鹅与 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 的小心翼翼,显得庄重而大气;接着,作者又将叫声同样严厉的鹅与 比较,不难看出狗的势利和鹅的一视同仁。
第3段通过 写鹅的傲慢,仍将鹅与 比较,一个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 出场。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 和 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 却傲然地站着。
通过与其他动物的 ,可以看出 鲜明的个性。
2.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鹅的 ﹑进食的 以及吃饭时的 ,特别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鹅与偷食的 之间的争斗,令人忍俊不禁。
3.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4.体会文中生动描写的妙处,从而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再现生动形象的情景。那么, 你觉得如何才能使你的描写语言更生动
二、仔细阅读课文第5段,探究问题。
1.白鹅既然那样高傲,我们为什么始终要养它呢?
2.作者是如何写白鹅在物质上的贡献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找出正面描写鹅的的句子,说说作者对它的感情?
4.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5.白鹅给“我们”哪些精神上的贡献?三个“太”有何作用?
6.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7.这段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三﹑主题:文章抓住鹅 的特征,运用 写法从 ﹑ ﹑ ﹑ 四个方面来描绘白鹅,表达了对鹅的 之情。
四、动动笔
同学们,你喜欢小动物吗?以我的“小伙伴 ” ——小花狗(小猫咪、小鸭子……)请运用一种或多种描写描绘出动物的特点。
作业:
1.下面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是 ( )
A.盛馔(zhuàn) 稻草(dào) 猥鄙(bǐ)
B.篓子(lǒu) 蹲伏(dūn) 叫嚣(xiāo)
C.引吭(háng) 冥顽(míng) 愚蠢(yú)
D.分娩(wǎn) 窥伺(kuī) 滋味(zī)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 (敏捷 飞快 飞奔)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2)赖有这一只白鹅, (装饰 点缀 装扮)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3)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 (叫嚷 叫喊 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3.下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狼、狐、狗等,头都是尖的,表示其刁奸畏鄙。
B.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历声叫嚣。
C.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
D.鹅的步态,更是傲漫了。
4、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B.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
C.它(大白鹅)伸长了颈,左顾右盼。
D.每逢它(大白鹅)吃饭的时候,就躲在篱边窥伺。
5、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⑴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
⑵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 )
⑶但我觉得,比吃鹅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 ).
6.填空:
(1). 这是一篇以 为主的记叙文。(A写人 B写事 C状物)
(2).课文采用________的结构方式。(A总分总 B分总 C总分)从鹅的 、 、 、 四个方面展现了白鹅 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4.鹤群(江口涣)》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理清观察顺序,学习状物抒情的方法。
(二)比较阅读,学会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
(三)品读精妙的语言,领悟鹤群团结协作的精神美。
重点、难点:
1、理解鹤群翔空、鹤鹰之战、救助伤鹤中体现的精神。
2、比喻修辞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原标题是( ),作者( ),( )国( )家。本文采用第( )人称来写,文中作者观鹤的观察点是在( )。
江口涣,代表作品:《海上浮舟》(唯美主义色彩) 《一个女人的犯罪》 、 《火山下》长篇小说 《新娘子和一匹马》(妇女问题长篇小说) 《我的文学半生记》(评论著作)等。
2、加点字注音
春光煦煦( ) 络绎( )不绝 翌( )日 蜿蜒( )苍穹( )
伫( )立 翱( )翔 优哉游哉( ) 飓( )风
漩涡( ) 冉冉( )高飞 绮( )丽 剽悍( )
二、朗读课文,欣赏鹤群之美。
1、文章的结构层次应怎样划分?课文描绘了几幅图景来展示鹤群的美?请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
2、鹤群飞翔的队形有怎样的变化?
答:变化:
3、赏析鹤群翔空,找出文章中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鹤群飞翔的美 相关词语
队形美
姿态美
变化美 方向变化:高度变化:
啼声美
三、深入体会:
1、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
明确:主要是从直观形象上表现鹤的精神,鹤姿极为美妙,给人一种视觉美,鹤在队形变换时,整齐划一,这正是体现鹤的( )
四、随堂练习
1、填写关于鹤的成语
(1)鹤( )鸡( ) ( 2)鹤( )童( )
(3)风( )鹤( ) (4)白鹤( )( )
2、关于鹤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多角度欣赏鹤群之美。
1、在战斗中鹤群与鹰的表现各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这些动作表现了鹤群的_______美。
群鹤战鹰 战前 战中 战后 表现出鹤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苍鹰的表现
鹤群的表现
2、鹤群是如何救助伤鹤的?找出鹤群救护伤鹤的动作,表现鹤群的_______美。
动作:
二、讨论:你是怎待看待本文的鹰的?你认为本文所写的鹰美不美?(开放性题目)
三、总结鹤群之美。
1、读完课文,鹤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鹤”这个句式发言。
四、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找出一两处加以分析。
五、作业
一、选择填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啼叫tí 警惕tì 凝神níng 恰似sì 煦暖xù
B.漩涡wō 冉冉rǎn 崩溃kùn 拧成nǐng 翌日yì
C.旋转zhuǎn 凌空líng 搏击bó 苍穹qióng 蜿蜒wān
D.踪影zōng 混乱hùn 警戒jiè 斑点bān 绮丽qǐ
2、 本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方式是( )
A 语言描写 B 动作描写 C 心理描写 D 环境描写
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前半部分勾画了鹤群飞翔的美,后半部分刻画了鹤群斗争中精神的美。
B.本文主要歌颂鹤群团结协作共同抗敌的精神。
C.文尾刻画的大鹤救伤鹤的事情是对鹤群团结互助的又一次赞美。
D.本文再现了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画面。
4、选出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B.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只能束手无策。
C..有一只鹤被苍鹰抓住,痛苦地扑打着翅膀,落向下方。
D.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好像为伙伴加油打气。
5、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A.我凝眸高空,心中这样祝愿着。 凝眸:目不转睛地看。
B.翌日天已揭晓,继续飞向北方。 翌日:第二天,次日。
C.飞临我们伫立的稻田时,引颈仰望。 伫立:站立。
D.盘旋的圆形队和飞舞的鹤姿,悠悠扬扬,壮丽绮丽,美不可言。 美不可言:美好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6、下列各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清晰可辨 寡不敌众 凶悍 经络 B.搏斗 飓风 崩溃 剽窃
C.悠然 绮丽 翌日 眸子 D.束手无策 闪烁 膘悍 煦煦
7、积累与鹤有关的成语
①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 )
②比喻人的仪表或才能出众。( )
③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
④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
二、阅读“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至“向高空上升”,完成8-11题。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9.静静飞翔的鹤群为何又陷入了混乱之中
10.意料之外的事是什么?
11.鹤群是怎样救助受伤伙伴的
口语交际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交流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深入了解卡通;
⑵、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见解,有条理、得体的、清楚地表达。
2、过程和方法: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课上交流喜欢的卡通人物,通过猜卡通形象、讲喜欢理由、读卡通故事、设计卡通形象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听与说,达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
3、情感和价值观:回忆美好童年,重温卡通带来的的快乐;感悟童心的可贵,把握好中学时代。正确面对人生新起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交流喜欢的卡通形象,深入认识卡通。
2、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说起"我最喜欢的卡通形象",我们的话就多了,从我们小时候到现在,许许多多的卡通形象陪伴着我们成长,它们承载着我们的许多记忆。当然其中总有那么一个最难忘的,永远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二、猜猜它是谁
1、请几名学生上台朗读他们自己写的<<猜猜它是谁>>
2、其余同学认真听,根据你听到的内容,猜猜它是谁,将答案按顺序写下来。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后派一代表公布答案
四、参考下面句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及理由。
我喜欢的卡通形象是___________,它招人喜爱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探究讨论问题。
六、拓展延伸
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卡通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为它编个小故事。
阅读《上帝只给他一只老鼠》,探究讨论问题。
这是一位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
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远行,来到堪萨斯城谋生。起初也到一家报社应聘,想替他们工作。编辑部周围有较好的艺术氛围,这也正是他所需卑的,但主编阅读了他的作品后大摇其头,认为作品缺乏新意,不予录用。这使他感到万分失望和颓丧,和所有出门打天下的年轻人一样,他初尝了失败的滋味。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画。可是报酬极低,他无力租用画室,只好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作为临时的办公室。他每天就在这充满汽油味的车库辛勤地工作到深夜。没有比现在更艰苦的了,他想。
尤其令人厌烦的是,每天熄灯睡觉时,就能听到老鼠吱吱的叫声和在地板上的跳跃声。为了明天有充足的精力去工作,他忍耐了。不过,好歹有一只老鼠与他为伴,他感到自己并不孤单。也许是太累了,他一沾着地板就能呼呼大睡。
那只小老鼠一次次出现,不只是在夜里。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它,甚至连吓唬都没有。磨难已经使他具备大艺术家所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就这样,一名贫困的画家接纳了一只小老鼠,与它共处一室,倒也觉得这个荒弃的车库充满生机。小老鼠在地板上做着各种运动,表演精彩的杂技。而他作为唯一的观众,则奖给它一点点面包屑。渐渐地,他们互相信任,彼此间建立了友谊。老鼠先是离他较远,见他没有伤害它的意思,便一点点靠近。最后,老鼠竟敢大胆地爬上他工作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而他呢,决不会去赶走它,而是默默地享受与它亲近的情意。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不久,年轻的画家离开堪萨斯城,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这是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次机会,他似乎看到理想的大门开了一道缝。但不幸得很,他再次失败了,不但因此穷得毫无分文,并且再度失业。
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黑暗里苦苦思索,他怀疑自己的天赋,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他在思索着自己的出路。终于在某天夜里,就在他潦倒不堪的当儿,他突然想起了堪萨斯城车库里那只爬到他画板上跳跃的老鼠,灵感就在那个暗夜里闪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他迅速爬起来,拉亮灯,支起画架,立刻画了一只老鼠的轮廓。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平凡地诞生了。灵感只青睐那些勤于思考的头脑。
这位年轻的画家就是后来的荚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才华横溢的沃特迪斯尼先生。他创造了风靡全球的米老鼠。谁能想到,在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里曾经生活过的一只小老鼠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影片的祖宗。米老鼠足迹所至,所受到的欢迎让许多明星望尘莫及,也让沃特迪斯尼名噪全球。
堪萨斯城那间充满汽油味的车库,沃特迪斯尼先生后来说,至少要值一百万美元。其实那里没有什么,只有一只老鼠,那是上帝给他的,上帝给谁都不会太多。
1、说说迪斯尼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曾与一只老鼠朝夕相处
B、屡遭挫折,饱尝痛苦
C、勤于思考的头脑产生灵感
D、困顿之中找到捷径
2、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深受喜爱给我们的启示:
能成功是个偶然。但成功的一般有一些特征:
-形象可爱。 说一千道一万,好的卡通形象一定是可爱的形象。
-代表一种价值观。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小贴士: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是创造之源”。无数事实证明,人类的种种创造发明无不经过联想和想象而发生。)
作业: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卡通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为它编个小故事。写在周记本上。
第一单元写作指导与训练
写作讲坛
状物即描绘事物,是以描写物体(动物、植物、实物)为主的文章,重在描写事物的形状、姿态、色彩、构造等,突出事物的特点。写作此类文章,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感知观察。想抓住事物特点,就得调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对事物进行多角度观察,既要总体认识事物,又要弄清局部情况,还要了解事物的动静变化等,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真实感受。
2.抓住特点。想把状物文章写得生动、真切,就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
3.细致描绘。比如选择准确的动词、形容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也可以变换角度,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还可以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如丰子恺的《白鹅》中写到“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诠释准确,巧用比拟,把白鹅描写得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展开联想。状物时抓住事物特点,将自己的体会联想与事物的特点融为一体,挖掘蕴涵在“物”中的某种启迪人的生活哲理和美好情趣,然后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予以表达,突出事物的价值。
5.理清顺序。想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就必须言之有序。常见的顺序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转换顺序、事物内部结构顺序、总分总的顺序。写作时,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安排。
习作选登
太阳花
王 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但我却对太阳花情有独钟,虽然它在别人眼中只是不起眼的野花。
太阳花外形娇小,细细长长的茎,看起来软软的,呈肉色。株高10至15厘米。叶子互生或是散生,密密的,呈圆柱形。花开在茎的顶端,花形有重瓣或单瓣,很像梅花。它的花骨朵只有黄豆般大小,短短的,圆圆的,包得紧紧的。它的花子又小又圆又多,像沙粒,有黑色的,有灰色的,有银色的。
太阳花的色彩艳丽丰富。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红色又分妃红、棕红、大红、深红和紫红;黄色又分淡黄、橘黄和深黄;白色又分纯白、青白、白花红点。花开时节,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
太阳花性耐旱喜高温,特别喜爱阳光,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夏日炎炎似火烧”,烈日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花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阳光越是炽热,它开得越加热情,越加茂盛。
别看它常在艳阳下大放异彩,其实它的花朵寿命很短,上午开花,午后即谢。真是“朝生暮死”。
也许正是因为生命短暂,朝开夕谢,所以它才珍惜每一次开花的机会。从初夏到深秋,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花蕾在等待绽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实实,像即将登台却躲在幕布后的演员。当阳光的大幕拉开,它兴奋地即刻登场,盛装表演。花瓣从熟睡中苏醒过来,徐徐向外开张,开大了,开圆了……它恣情地沐浴着阳光,肆意地绽放,朵朵花儿在阳光下高歌,在微风中舞蹈,激情四射,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夕阳西下,它把花瓣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凋谢了。但是,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又是另一批新的、成熟了的花蕾。
我爱太阳花,它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它生命虽短,却从不惧死亡的黑暗,永远面对阳光绽放着自己的笑容,永远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
我愿做一朵太阳花!
【同窗视点】
文章抓住了太阳花的特点,生动描绘了太阳花的外形、色彩、习性,并根据太阳花耐旱喜高温,“朝生暮死”的特点展开联想,赋予太阳花“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的精神品质,使文章立意深刻。(乔艺峰)
【教师点评】
这篇状物作文,因为观察细致,所以言之有物。因为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所以描绘形象,语言生动,很好地突出了太阳花的特点。因为联想自然,所以发掘出太阳花的精神内涵,借物抒情,水到渠成。因为言之有序,所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柳 桃
陈永康
每天清晨,我背着书包,迎着朝阳沐浴着晨风向学校跑去,远远就看见校门口那十几棵迎风摇曳的柳桃,在对着我招手微笑,仿佛正在欢迎我的到来。柳桃像一棵棵小柳树,又像撑开的大花伞,长得格外茂盛。
柳桃的学名是夹竹桃,原产于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柳桃的花似桃,叶似竹,一年三季,常青不败。从春到秋,花开花落,此起彼伏。迎着春风,冒着暴雨,顶着烈日,吐露芬芳。
柳桃的叶子如柳似竹。它的叶子是窄披针形,长11~15厘米,宽2~2.5厘米。三片叶子组成一个小组,环绕枝条,从同一个地方向外生长。每片叶子上都有一条笔直而清晰的主脉,从叶柄笔直地长到叶尖。众多支脉则从主脉上生出,横向平行排列得整整齐齐。叶子厚厚的,摸上去像皮革,边缘异常光滑。没长成的叶子是青绿色的,看起来娇嫩柔弱;成熟的叶子是翠绿色的,看起来润泽光亮。它的叶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蜡”。这层蜡能替叶子保水、保温,使植物能够抵御严寒。
夏天柳桃开花时,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集中长在枝条的顶端,它们聚集在一起好似一把张开的伞。花的形状像漏斗。花瓣相互重叠,有单瓣、半重瓣或重瓣。
柳桃不仅外形艳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还有环保价值。因为它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能净化空气,所以人们又亲切地称它为“绿色吸尘器”。
我爱柳桃。它是美的化身,它是我们的环保小卫士,默默无闻地为人们作贡献。
【同窗视点】
作者调动多种感官,对柳桃进行了多角度的观察,细致描绘了柳桃的叶和花,具体恰切,特点突出,如在眼前,层次分明,条理井然。(王艺林)
【教师点评】
这篇状物作文,除了对柳桃的特点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外,还灵活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说明、议论、抒情,使文章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更富于变化。结尾抓住柳桃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能净化空气这一特点,赞美它默默无闻地为人们作贡献的精神,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