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初中科学 七上 第三章综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 初中科学 七上 第三章综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2 15:41:5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B. 大洋洋面是一个平面
C.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D. 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2. 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 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3. 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A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某校园中,教学楼到体育馆的距离是100米,而在小明同学所画的该校园地图中,教学楼到体育馆的距离是5厘米。这张地图所用的比例尺为( B )。
A. 1:2 B. 1:2000 C. 1:20000 D. 1:500
5. 下列不是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D )。
A. 南美洲与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B. 大西洋两岸动物的共同性
C. 南极洲发现有煤炭资源存在 D. 赤道附近广泛分布热带雨林
6. 图中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C )。
A. 流水 B. 冰川 C. 风力 D. 生物
7. 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发生了( A )。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泥石流 D. 洪水
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2019年6月9日,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 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9. 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C )。
A. 顺着泥石流方向快速逃跑 B. 快速爬到沟中的树上躲避
C. 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处 D. 在沟中躲藏到巨石的后方
10. 下列有关岩石特征的叙述中,属于玄武岩主要特征的是( B )。
A. 可能有化石 B. 有气孔构造
C. 有层状结构 D. 有矿物晶体颗粒
11. 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C )。
A. 日本群岛经常发生地震
B.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
D. 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千米处一座火山喷发
12.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②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是最正确的地球构造理论;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C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13. 下列所示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一幅是( A )。
14. 右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 100 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A )。
A. 板块是运动的
B. 地球是一个球体
C.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15. 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推测示意图,下列叙述:①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②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其中能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证据的是( A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二、简答题
16.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里氏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 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 交界处 ,容易发生地震。
(2) 读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地壳 (填地层结构名称)。
17. 读图,完成下列填空。
(1) 甲图中,A在B 的 正西 方向;乙图中,河流中水流的方向是 由西向东 。
(2) 下列关于 B 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西半球、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东半球、北半球
18.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A表示 岩浆 岩,B表示 变质 岩;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中,编号 ⑤⑧ 表示沉积作用,编号 ⑥⑦ 表示变质作用。
19. 北京时间 2011 年 3月11 日 13 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北纬38.1°、东经142.6°)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如图所示。强震引发海啸,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灾难。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 美国地质勘探局认为,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俯冲入日本下方,每年向西运动数厘米,和 亚欧板块 发生碰撞和挤压,地壳极不稳定,正是运动中积累的能量释放导致此次大地震的发生。
(3) 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是 A 。
A. 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 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 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 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20.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板块的名称。
A 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 ,
D 非洲板块 ,E 美洲板块 。
(2) 从图中可看出红海位于 非洲 板块与 印度洋 板块的张裂地带,若干年后,红海的面积将 变大 (填“变大”或“变小”)。
(3)相互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山脉的两大板块是 B C (填字母)。
21.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C 山谷 。
(2)A山位于E山的 西 方向。
(3) 该图河段的流向大致是 自北向南 。
(4)图中杨庄到柳庄的公路路线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经过陡崖.无法施工 。
(5) 关于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B 。
A. E山比 A 山高 B. 攀登 E 山,走 D 线比走 C 线省力
C. D是山谷 D. 图中没有标注河流
三、分析题
22. 地球的形态在持续改变中,图示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热点”喷出岩浆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几种结构在真实地球中实际体积最大的是 C 。
A. 夏威夷群岛 B. 链状火山岛屿
C. 地壳 D. 太平洋板块
(2) 从链状火山岛屿(4、3、2)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的年龄分布将呈现怎样的特点 越来越年轻 。
(3) 阅读此题后,谈谈你对大陆漂移学说或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 板块漂移具有波动周期性 。
23.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 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碰撞和张裂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 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BC 。
A. 火山和地震 B. 宇宙的起源
C.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 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B. 大洋洋面是一个平面
C.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D. 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2. 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块组成
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处
C. 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
D.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3. 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某校园中,教学楼到体育馆的距离是100米,而在小明同学所画的该校园地图中,教学楼到体育馆的距离是5厘米。这张地图所用的比例尺为( )。
A. 1:2 B. 1:2000 C. 1:20000 D. 1:500
5. 下列不是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A. 南美洲与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B. 大西洋两岸动物的共同性
C. 南极洲发现有煤炭资源存在 D. 赤道附近广泛分布热带雨林
6. 图中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流水 B. 冰川 C. 风力 D. 生物
7. 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发生了( )。
A. 地震 B. 火山喷发 C. 泥石流 D. 洪水
8.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海啸;2019年6月9日,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喷发……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 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 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9. 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顺着泥石流方向快速逃跑 B. 快速爬到沟中的树上躲避
C. 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处 D. 在沟中躲藏到巨石的后方
10. 下列有关岩石特征的叙述中,属于玄武岩主要特征的是( )。
A. 可能有化石 B. 有气孔构造
C. 有层状结构 D. 有矿物晶体颗粒
11. 下列现象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 日本群岛经常发生地震
B.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
D. 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千米处一座火山喷发
12. 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由魏格纳创建的;②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是最正确的地球构造理论;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⑤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13. 下列所示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一幅是( )。
14. 右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 100 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 板块是运动的
B. 地球是一个球体
C.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 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15. 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推测示意图,下列叙述:①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②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其中能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证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二、简答题
16.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里氏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 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 ,容易发生地震。
(2) 读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17. 读图,完成下列填空。
(1) 甲图中,A在B 的 方向;乙图中,河流中水流的方向是 。
(2) 下列关于 B 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半球、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东半球、北半球
18. 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A表示 岩,B表示 岩;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中,编号 表示沉积作用,编号 表示变质作用。
19. 北京时间 2011 年 3月11 日 13 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北纬38.1°、东经142.6°)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如图所示。强震引发海啸,给日本带来巨大的灾难。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 美国地质勘探局认为,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太平洋板块在日本海沟俯冲入日本下方,每年向西运动数厘米,和 发生碰撞和挤压,地壳极不稳定,正是运动中积累的能量释放导致此次大地震的发生。
(3) 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是 。
A. 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 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 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 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20.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板块的名称。
A ,B ,
D ,E 。
(2) 从图中可看出红海位于 板块与 板块的张裂地带,若干年后,红海的面积将 (填“变大”或“变小”)。
(3)相互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山脉的两大板块是 (填字母)。
21.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C 。
(2)A山位于E山的 方向。
(3) 该图河段的流向大致是 。
(4)图中杨庄到柳庄的公路路线设计不合理,理由是 。
(5) 关于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
A. E山比 A 山高 B. 攀登 E 山,走 D 线比走 C 线省力
C. D是山谷 D. 图中没有标注河流
三、分析题
22. 地球的形态在持续改变中,图示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热点”喷出岩浆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几种结构在真实地球中实际体积最大的是 。
A. 夏威夷群岛 B. 链状火山岛屿
C. 地壳 D. 太平洋板块
(2) 从链状火山岛屿(4、3、2)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的年龄分布将呈现怎样的特点 。
(3) 阅读此题后,谈谈你对大陆漂移学说或板块构造学说的认识: 。
23.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 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 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 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 火山和地震 B. 宇宙的起源
C. 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 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 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