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2 18: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题
1.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莫定基础和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长平之战 官渡之战 B.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C.赤壁之战 吴国的建立 D.赤壁之战 曹丕建立魏国
2.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 )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3.张大爷是个京剧迷,没事就爱哼几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业鼎足三分。”他唱的是三国时的( )
A.曹操 B.周瑜 C.孙权 D.诸葛亮
4.与典故“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东山再起”有关的著名战役,其重要历史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C.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莫定了基础 D.出现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5.某同学学习某次改革时整理出以下关键词:“禁用鲜卑语、采用汉族的官制、以孝治国等”,请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哪一次改革(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6.“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 )
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
7.“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辞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是( )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如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
A.推动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现南北统一 D.促进民族交融
9.下面图片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10.今浙江省的乌镇(如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
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 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
11.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 )
A.西晋,东晋 B.隋朝、唐朝 C.北宋、南宋 D.元朝、明朝
12.“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反映了( )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在当时,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13.如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 )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14.他是我国北朝时期的一个太守,一生却致力于农业研究,还亲自种植农作物,并总结前人经验编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学著作,这个人是( )
A.司马迁 B.贾思勰 C.华佗 D.张仲景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16.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抉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打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一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是指谁 写出他打败袁军的战役名称。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哪一战役 这一战役和材料一中打败袁军的战役有什么共同点 它们都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
(3)材料二反映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4)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17.有人说,故土难离,可中国古代史上人口迁徙却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传承和经典,在历朝各代基本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纪年表。
材料二 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社会现象。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江准以南,无饿冻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贷殖列传》
材料四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般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材料五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漁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1)材料一中,A处、C处一一对应的朝代分别是什么 B处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权
(2)材料二中,图3反映的人口迁移方向有哪几种
(3)材料三所描述的江南地区,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4)材料四中,反映了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图2中,反映南方经济发展的原
因是什么呢
(5)材料五所描述的江南地区,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6)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C 6.B 7.A 8.D 9.C 10.A 11.A 12.A 13.D 14.B 15.C
16.(1)曹操。官渡之战。
(2)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社会现象。
(3)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在作战中战略战术要得当,时机要成熟,不能骄傲自大,等等。
17.(1)A处:西晋;C处:东晋。B处:十六国时期。前秦。
(2)内迁中原和南迁江南。
(3)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言之有理即可)
(4)江南地区社会安定。北方人口的南迁为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5)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6)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江南地区得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