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二:三年级球类《小篮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结合水平二(三年级)学生年龄层次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小篮球·行进间运球”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旨。课堂上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二、设计理念
本课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自我调节”的教学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本课的器材,源于儿童常见的篮球,将它作为教学的载体一物到底,并根据水平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材的编排。力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会、会中得,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体验到体育课的情趣所在。三、教材分析小篮球活动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开展小篮球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映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结拼搏精神;激发学生对小篮球运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一)班共43人 ,班级大部分同学喜欢小篮球活动,对小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他们对小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是很多,本节课学习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种有趣的锻炼内容,生动活泼的锻炼形式,发展学生体能。
五、学习目标
1、85%的学生基本做到行进间运球时手部动作和脚步移动的协调配合。
2、在学习行进间运球中,逐步提高控球能力,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发展快速反应、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六、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球手型正确,眼看前方。
教学难点: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
篮球教学计划第 3课时教案
教学对象:三年级 一班;男生20人;女生23人;执教者: ;2022年 10 月 17
学 习 目 标 1、认知目标:在知道原地运球的基础上理解行进间运球的手法以及发力的方法,知道如何实行篮球的熟悉球性练习以及球性练习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90%的学生能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手法,能够熟练运球前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团结合作、敢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内 容 设 计 技能动作规格:行进间运球 体能练习:运球跑、小比赛。 重点:掌握运球部位、落点及对球的控制水平的动作要领。
难点:运球与脚步相协调、人球同速
过程 过程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运动负荷
时间 次数 强度
开 始 部 分 准 备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结 束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组织集合、清点人数,检查服装; 2、师生问好。 3、安排见习生 4、宣布本课内容 5、安全教育 热身 蛇形慢跑 徒手操 拉伸手臂 球操 1、侧跨步向前举球; 2、马步右手原地运球 3、原地踏步 4、脚跟触地拨球 三、学习行进间运球 1、集体学习 (1)学生跟着老师学习行进间运球; (2)学生持球练习上左脚的动作; (3)学生学习上左脚运一次球; (4)学生学习上左脚运一次球后原地运三次球; (5)学生慢走行进间运球 (6)行进间运球完整练习 (7)加防守运球 四、比赛和游戏 滚西瓜 课课练 滚球游戏 整理放松 坐位体前屈 小海豹 小蝴蝶 小猫咪 六、总结评价及下课 总结本堂课主要内容的动作技术方法,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1、教师宣布本次课的内容、任务与要求; 2、加强课堂安全教育,按要求使用篮球,不能随意传球、运球、投篮,以免砸伤同伴。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要求听指挥合理做动作; 3、要求学生充分活动开,避免受伤。 1、教师示范; 2、教师讲解分解动作技术; 2、教师提出注意事项及易犯错误。 1、教师巡回指导; 2、发现学生普遍存在问题; 3、发现优秀学生。 1、教师讲解规则;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1、教师带领学生放松。 1、教师总结; 2、布置作业; 3、宣布下课; 4、师生道别。 1、听教师讲解; 2、举手询问不清楚的问题。 ☆☆☆☆☆(男) ☆☆☆☆☆ ×××××(女) ××××× ▲ 1、根据动作要求跟做、认真完成。 1、学生观看教师示范; 2、模仿教师动作; 3、学生完整练习。 1、公平竞争,遵守规则; 2、给予同学鼓励。 1、学生跟着教师的口号进行放松活动。 1、学生回忆所学内容; 2、认真听取课后作业; 3、师生道别; 4、收回器材。 2 8 23 7 3 2 1 多次 2 3 2 3 1 弱 较强 较强 强 弱
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充分热身、提示安全事项,充分放松。 练习密度预计 平均心率 所需场地器材: 篮球场两片,篮球若干。标志盘40个标志桶10个
75% 140-160次/分钟
课外锻炼作业: 复习行进间运球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