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导入
1966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出版,首印的8000册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内便抢购一空。随后一版再版,拉丁美洲凡能看书的人差不多都读过这部小说。小说很快被译成30多种文字,席卷欧美,轰动世界。
一部小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孤独》,去探求它的缘由。
【作者简介】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18岁考入国立波哥大大学法学系。后因时局动荡,中途辍学,随后进入《观察家报》任记者,并逐渐走上文学创作道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马尔克斯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其中有《枯枝败叶》(1955)、《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恶时辰》(1962)、《格兰德大妈的葬礼》(1962)。
【作者简介】
1965年开始创作《百年孤独》,1967年小说出版后被誉为杰作,短时间内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饮誉全球,奠定了马尔克斯在文坛上的地位。随后又创作了《家长的没落》(1975)和《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等小说。1982年,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后,马尔克斯潜心创作,不断有新作推出,《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和《迷宫中的将军》(1988)等都是影响比较大的作品。
【再现背景】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数十万人丧生。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前情回顾】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群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群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却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基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找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无意中发现了邻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第一部分
介绍马孔多及其创始人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
(1-5段)
写丽贝卡的到来,突出她吃土的习惯以及乌尔苏拉为了改变其习惯而采取的措施。
第二部分
(6-7段)
60
失眠症来袭。丽贝卡带来失眠症,失眠症席卷马孔多,人们开始遗忘并努力对抗遗忘。
第三部分
(8-14段)
梳理故事情节
“失眠症”病历单
传染途径
症状表现
患者的认知和态度
造成的后果
治疗办法
第一个发病的人
为“失眠症”制作一张病历单
“失眠症”病历单
传染途径 只经入口之物传播。
症状表现 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
不仅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患者的认知和态度 一开始没人在意,且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
后来人们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
造成的后果 会不可逆的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
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治疗办法 隔离外人;贴标签。
第一个发病的人 丽贝卡
为“失眠症”制作一张病历单
失眠症会让人——
淡忘个体的过去
淡忘社会群体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历史和文化)
迷失自我(由于遗忘历史而迷失自我)
毫不在意
兴高采烈
警觉紧张
习以为常
理解“失眠症”情节的象征意味
落后闭塞的马孔多小镇
失眠症是外来人丽贝卡带来的
因为布恩迪亚的疏忽,失眠症最终传播整个小镇。这种失眠症会导致失忆——失去自我——沦为白痴。
人们应对失眠症的措施。
理解“失眠症”情节的象征意味
落后闭塞的马孔多小镇 封闭、孤独、与世隔绝的拉丁美洲
失眠症是外来人丽贝卡带来的 外来文明的冲击
因为布恩迪亚的疏忽,失眠症最终传播整个小镇。这种失眠症会导致失忆——失去自我——沦为白痴。 无视外来文明的冲击,会导致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忘想要摆脱被命运控制的初衷,从而揭示出拉丁美洲百年逃不出循环往复的苦难的内在原因。
人们应对失眠症的措施。 作者警示人们勿忘历史,正确认识外来文明,不丧失自我进行自救,靠自己的力量繁荣本民族的经济,才能最终摆脱孤独、走向文明。
补充——《百年孤独》究竟书写了什么样的历史?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马尔克斯
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至今,在我们中间,还有着健忘症,只要事过境迁,谁也不会清楚地记得香蕉工人横遭屠杀的惨案,谁也不会再想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马尔克斯
广场上,台下工人,罢工情绪高涨。紧接着一阵机枪扫射,顷刻之间,血流成河。3000多具尸体在装载到一列200多节的火车上后,被运送并倒进大海中。与此同时,天上下起了史无前例的滂沱大雨。这场雨足足下了4年11个月,仿佛是有备而来。
此次大屠杀中,只有一个男子活了下来。火车上,他中途从昏死中醒来,发现身边躺的全部是死尸,他避开看守的视线,从火车上一跃而下倒在了铁路旁的灌木丛之中。冒着大雨,他一直向着火车前进的相反方向走去,最终回到马孔多,镇子上,他发现前一刻血流成河的广场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血渍。当他提及血腥的大屠杀时,人们居然无一例外地告诉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大屠杀,是他自己虚构出来的。虽然镇子上的人因为屠杀失去了丈夫、父亲、儿子和女儿,但是人们概不承认。
事实上,这是因为当地殖民者、政客通过高压手段,媒体宣传,将大屠杀这一事件从人们的记忆里抹去,任何有关屠杀的新闻、讯息都禁止言说、提及,人们被恐吓,被高压统治,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敢提及。
马孔多为什么会“染”上失眠症?这一奇特的疫病是由谁带到马孔多的?
是丽贝卡,那么,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病的呢?
丽贝卡发病前 转变契机 丽贝卡发病后
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这一奇特的疫病是由谁带到马孔多的?
是丽贝卡,那么,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病的呢?
丽贝卡发病前 转变契机 丽贝卡发病后
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来的石灰墙皮 在药物治疗后又加上了皮带抽打 加入到兄弟姐妹的游戏中
胃口颇佳,刀叉用得不错
用印第安语进行污秽的辱骂 卡斯蒂利亚语说得跟印第安语一样流利。哼唱音乐钟奏出的华尔兹舞曲,配上滑稽的自编歌词
亲切地称呼家里成员
原始、野蛮 孤僻、不合群 暴力控制 文明、合群
现在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看看是谁最先发现了丽贝卡得病?这病起源于哪里呢?
是家里的印第安人比西塔西翁发现的,这一疾病起源于他们的故乡,迫使他们放弃王族的身份逃到这里。
补充——印第安部落发生过什么剧烈的改变呢?
这与丽贝卡的发病有没有关联呢?
【拉丁美洲的由来】
拉丁美洲是指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称。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历时数百年之久。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等,随着殖民统治的建立和大批移民蜂拥而入,在当地广为传播。他们占领美洲的土地,奴役印第安人,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可以说这是一场文明对野蛮的屠杀。
印第安部落遭受了外来文化的侵入,丽贝卡也为了融入布恩迪亚家族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这就说明:
失眠症的发生与因为环境变化而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习惯有关。
任何疾病的传播都需要病原体得以滋生的环境,疫病爆发的地点马孔多此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回到1、2自然段,找出马孔多的变化。
马孔多的变化
昔日 现在
任何疾病的传播都需要病原体得以滋生的环境,疫病爆发的地点马孔多此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回到1、2自然段,找出马孔多的变化。
马孔多的变化
昔日 现在
僻静的小村落(1) 繁华的城镇(1)
土地肥美;位置优越;封闭(1) 手工作坊、店铺;永久商道;阿拉伯人来了;吉普赛人又来了;大型赌场(1)
群鸟以歌声欢快报时(2) 雕刻精美的音乐钟(2)
社会形态更接近于原始社会 社会形态更接近于现代社会
补充资料:马孔多之“变”
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20户人家的村落,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的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百年孤独》
小结——马孔多之“变”
通过今昔对比,我们发现阿拉伯人、吉普赛人这些移民的到来,以及由他们带来的手工作坊、店铺、永久商道、大型赌场(象征着外来文明)对马孔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外因)。
马孔多从僻静小村落到开通商道变成繁华的城镇道可以看到拉丁美洲历史发展的缩影。
除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在文中找找不同的人对失眠症的不同反应。
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 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这病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卡塔乌雷:失去了踪影。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认为这不过是又一种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
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小结】
外因——外来文明的冲击。
内因——本土文化的原始、保守、停滞使得人们在面对外来文化裹挟下的贪欲和堕落时,缺乏辨识力,缺少一种警觉。
这就是拉丁美洲在民族发展中遭遇外来殖民者入侵的历史现实。
认识“魔幻现实主义”
他的长篇和短篇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其代表作家为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在描写现实、叙述故事时,总是插入许多离奇怪诞的情节和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将现实与幻象、常人与鬼魂交织一体,使作品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在技巧方面,大量使用象征、比喻、借代、暗示、渲染等手法,常常使作品显得玄奥诡秘、变幻莫测,甚至隐晦艰涩;
在结构上,多采取“戏中戏”手法,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具有多层次特点;有时也突破时间顺序,采用意识流手法,使情节颠倒、跳跃,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
从内容上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取材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抨击军事独裁的统治和外国资本的掠夺,谴责大资本家、大庄园主的罪恶,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贫困和落后状况。
在语言表达方面,它大量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语,乃至不见于书面记载的粗犷的土语,因而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这种创作方法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幻觉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编织情节,以图描绘和反映拉丁美洲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政治现象,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
文中的人物、情节、甚至很多超自然的现象,一起构成一个神奇而怪诞的小说世界。请找出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搜索。
神奇和怪诞的人物、神奇和怪诞的情节、叙事手法、象征隐喻......
【神奇和怪诞的人物】
丽贝卡:吃土和石灰墙皮的怪癖、带来失眠症这个疫病
丽贝卡的的父母:信中提到的名字和末尾的签名都清晰可辨,然而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不记得有这些亲戚,也从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写信人,更不用提还是在遥远的马纳乌雷。从女孩那里也无法获得更多信息。
奥雷里亚诺:预言能力,“我不知道是谁,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神奇和怪诞的情节】
失眠症的症状:整天清醒地做梦,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见别人梦中的景象。
乌尔苏拉看见了丽贝卡梦中的父母,但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
丽贝卡父母的骨殖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
这些怪诞现象都与印第安传说中的巫术、通灵术分不开。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百年孤独》“魔幻”的源泉。
【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百年孤独》开篇第一句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现在展望未来
未来发生的事情
未来→遥远的过去
叙事时间上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人物不管采取怎样的行动反抗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该来的终将来临,命运轮回无法摆脱;这就使小说从开头就蒙上了无可逃脱的宿命色彩。
预言性
叙事
【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于是昔日僻静的村落很快变成了繁华的城镇。
那时他忙于设计街道规划新居。
那些年间,也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决定在街上种植巴旦杏代替金合欢。
多年以后,马孔多已经遍布锌顶木屋。
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直到去世从未玷污。
时间的
跨越性
【从象征来看魔幻背后的现实】
用音乐钟代替群鸟报时
群鸟报时被音乐钟所取代,即自然时间(传统时间)被机械时间(现代时间)所取代。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的自然时间被取代了,时钟的进入,象征着现代意义上的时间开始了,标志着马孔多从原始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
时间标准殖民化:殖民悄无声息的控制了整个马孔多。这是拉丁美洲被殖民化的开始。
【从象征来看魔幻背后的现实】
丽贝卡说卡斯蒂利亚语(西班牙语)
“乌尔苏拉知道后,在药物治疗之外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不久家人又发现她的卡斯蒂利亚语说得和印第安土语一样流利……”
语言标准殖民化:丽贝卡的语言系统被外力强制性地改变,象征拉丁美洲当地人的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被殖民的过程。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顽固地不肯说卡斯蒂利亚语,而只说瓜希拉土语。其实是当地人的原始心态和语言表征尚没有被外来文明侵袭的保留。
【从象征来看魔幻背后的现实】
马孔多的象征意义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马尔克斯
第一阶段: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领人们开辟马孔多,此时的马孔多基本上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自然村落,颇似19世纪前后闭塞落后的哥伦比亚;
第二阶段:马孔多卷入了战争,失去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很像内战动乱时期的哥伦比亚;
第三阶段:马孔多变成了一个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的香蕉园,象征着外国垄断资本对哥伦比亚的侵入和破坏。
理解《百年孤独》的含义,探讨主题意蕴
聚焦布恩迪亚家族前三代人,探究每个人的孤独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完成表格。
孤独的表现形式 孤独的原因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
奥雷里亚诺
丽贝卡
阿玛兰妲
理解《百年孤独》的含义,探讨主题意蕴
聚焦布恩迪亚家族前三代人,探究每个人的孤独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完成表格。
孤独的表现形式 孤独的原因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忙于整治市镇、 钻研技术 天才的孤独、思维超越了常人
乌尔苏拉 忙碌、一心扩展家业 苦心支撑、不被支持和理解
奥雷里亚诺 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 父母对子女爱的疏忽,拥有预知能力无人理解
阿玛兰妲 拒绝学习西班牙语,只说土语 父母各忙各的,对子女爱的疏忽
丽贝卡 食土、吮手指、惊恐不安 父母早逝,漂泊流浪,爱的缺乏和爱无保障
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马孔多是“孤独”的:
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虽然外面偶尔会透进来一道光,但最终还是被卷入了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③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
“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共同的主题。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在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
“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
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揭示孤独是为了摆脱孤独
布恩迪亚家族所有人都试图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独,但激烈的行动总是归于失败,最后一个个都以不同的方式陷入更深沉的孤独之中,无法摆脱“百年孤独”的循环命运。
揭示人物孤独的精神状态,是为了寻找出路,摆脱孤独。马尔克斯以积极的心态思考着拉丁美洲“百年孤独”的原因和结束苦难的途径。作者说过,“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香蕉公司工人罢工“是我们历史上要求解放,寻求联系,获取沟通的一种努力”。
深层主题:摆脱孤独
布恩迪亚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
深层主题:摆脱孤独
《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深层主题:摆脱孤独
作者写《百年孤独》,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迪亚家族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马尔克斯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从“魔幻”和“现实”的关系角度,结合文本具体内容,简析小说节选部分的写作特点。
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根据。比如,“失忆现象”的现实原型之一就是哥伦比亚香蕉园工人罢工及镇压罢工大屠杀事件,政府有意掩盖具体死亡人数,回避历史,使群众“遗忘”“失忆”。
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与现实没有违和感。比如,众人失眠后消磨精力、为每样东西贴标签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
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现实生活(或“表现心灵的真实”)。如“失眠症”所带来的失忆现象,象征拉丁美洲人民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正逐渐遗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魔幻与现实的关系
内容——现实是魔幻的依据,魔幻是对现实的“特殊表现”,把现实变成一种“神奇”的现实。
手法——“魔幻”是表现“现实”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立足于现实,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现实。
魔幻的作用
通过魔幻的写法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神秘感,甚至讽刺意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以魔幻来反映不合理的现实,更好地表达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