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鸿门宴》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2 17: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项羽生平、剖析项羽的性格特征。
2、分析司马迁在描写项羽时所倾注的心血和情感,寻找司马迁与项羽的性格相似之处。
3、为什么今天,项羽这一形象仍然有其特殊魅力,借鉴意义何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项羽一生可圈点的内容非常之多,如何在一节课的内容中将其有详有略地介绍清楚。
2、司马千的“太史公曰”一节不易理解,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看懂司马迁内心的真实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用课件列出项羽大事年表、突出其中几件事:
秦王政三十七年(前210年) 项羽随叔叔项梁观看始皇出游。曰:“彼可取而代也。”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二月,项梁及项羽率江东八千子弟渡江。 六月,项梁在民间求得楚怀王之孙立为义帝。秦二世三年(前207年) 十二月,巨鹿之战。汉元年(前206年) 十一月,项羽坑杀秦降卒20万。 十二月,项羽至关中,鸿门设宴招待刘邦。 杀秦降王子婴。 二月,项羽封立诸侯,自称西楚霸王。汉二年(前205年) 十月,项羽灭义帝。 四月,彭城之战。汉三年(前204年) 五月, 项羽围刘邦于荥阳,刘邦求和。范增病死。汉五年(前202年) 十二月,垓下之战,项羽军被歼。项羽自刎于乌江,时年30岁。
二、读课文,依据旧有语段,概括各段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衣绣夜行:西屠咸阳、背关怀楚、分封天下、广武对峙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阴陵失道、斩将惊敌
乌江自刎:拒渡赠马、赐头故人
三、思索:项羽必须选择“乌江自刎”吗?你认为,项羽的命运是否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介绍三首关于项羽命运探讨的诗歌: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认为项羽应该隐忍一时之羞,不要太看重一时的胜负,以待卷土重来。
《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认为项羽已失民心,不是一个好的君主,不可能再卷土重来。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赞美项羽不肯过江的气节,欣赏其自刎的结局。
四、分析明确,想探讨项羽的命运,就要先研究,项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经过对文本的分析讨论,可能得出——
优点:勇猛过人、心无城府、单纯直率、光明磊落、有情有义……缺点: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冲动草率、气量狭小、残杀无辜……
五、项羽性格的矛盾性,让我们费解,且看古人今人的评说。
1、韩信曰:“……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淮阴侯列传》)
2、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高祖本纪》)
3、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染陛下使人功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之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高祖本纪》)
4、钱钟书说:“ ‘言语呕呕’与‘喑噁叱咤’,‘恭敬慈爱’与‘僄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刓印不予’皆若相反相逢;而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史记》写人物性格,无复综如此者”。(《管锥编》)
六、 明确并思考:
项羽其人的性格存在诸多矛盾,其结局是失败自杀,其身份是西汉建国时期的强敌。(一)、司马迁为什么不惜笔墨来刻画这个人物呢?解读太史公曰: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耶?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分析:
话中两层含义:
1、项羽功业的建立,其时间之短,功业之大,前所未有。项羽是一个才气过人的英雄人物。
2、缺少自省,性格中存有缺陷。其结局令人遗憾惋惜。
明确:司马迁对项羽爱惜多于批评。虽然保留了辨证看待的方式,但情感上,才气过人的太史公与项羽有着共同点,又都遭受了汉王朝的打击,怨愦之情相通。性格上,面对人生取舍的抉择,项羽弥补了司马迁心中的缺憾。非常偏爱这个人物。
(二)2000多年过去了,项羽为什么仍然是许多人探讨和演绎的对象呢?他的魅力何在? 明确:其实人人心中皆有项羽,项羽的矛盾性格,正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存在的梦想与现实缺陷的对照。因此,战胜性格中的弱点,才可能成就真正的功业,而非英雄之悲歌。
七、留给学生的话: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明确:既要珍惜每个人身上原始的才华,更要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既欣赏如项羽般冲锋杀敌所向披靡的英雄,更要有正视“惨淡”人生、直面生活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要成就每个人自己的功业,而非如项羽一般,乌江自刎,徒留后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