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课件16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课件16张PPT+实验记录单+微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2 22:28:59

文档简介

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请阅读资料、观察煤块的图片,完成实验记录单。
煤块图片 我的发现 猜测煤的形成过程
阅读课本69、70页资料,总结煤的形成过程:1.在湖泊、沼泽等 ;2. 大量堆积,被泥沙层层掩埋;3.随着时间推移,有更多的泥沙堆积;4.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 的环境下,慢慢变成了煤。我知道:1.煤的形成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我们怎么判断煤的形成过程发生了以上的变化?(共16张PPT)
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
·聚焦·
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正是这些化学变化,给予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条件。地球家园中有哪些主要的化学变化呢?
·探索·
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
我们生活的大地蕴藏着许多宝藏。有各种矿物,可以用来冶炼不同的金属;有许多美丽珍贵的宝石,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还有煤炭、石油等可以给我们提供能源。这些宝藏,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经历了亿万年的许多变化才形成的。
各种矿石
各种宝石
·探索·
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
煤是如何形成的呢?
·探索·
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
煤是如何形成的呢?
·探索·
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
亿万年前有大量的植物,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的枝、叶等痕迹,有时候还能发现完整树干形状的煤。
煤夹在岩层中,岩层是由古代沉积的泥沙变成。煤被埋藏的越来越深。地底高温高压。
远古植物
证据
形成条件
煤形成过程
形成煤的物质
高温高压
隔绝空气
推测煤的形成
·探索·
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
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森林茂密的地带。地底下发现的煤,一般都是位于煤中层。
科学研究证实,在亿万年前,地球上生长着大片茂密的森林。在湖泊、沼泽等低洼地带,死亡的植物大量堆积,被泥沙层层掩埋。随着时间推移,有更多的泥沙堆积,更多的植物被掩埋。埋在深处的植物,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慢慢变成了煤。
·探索·
大气层中的化学变化
阶段1:在光合作用存在之前,地球大气层没有氧气(游离氧)
阶段2:约24.5亿年前到18.5亿年前
阶段3:约18.5亿年前到8.5亿年前
阶段4和阶段5:约8.5亿年前到现在
·探索·
大气层中的化学变化
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氧气占大气体积的约21%,大气中的氧气又是怎么来的呢?
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并没有氧气。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氧气含量仍然很低。当绿色植物出现之后,地球的氧气含量逐步增加。
绿色植物通过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光合作用
·探索·
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
石油是地球赋予人类的宝藏,它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经历了一系列化学变化。我们利用石油可以生产很多重要的生产生活原料,如汽油、塑料、纤维、沥青等。
·探索·
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
从铁矿石里把铁冶炼出来,需要经过以下化学变化: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探索·
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
药品
用不同的原料合成药品,需要经历化学变化。
农业上需要的化肥,也是通过化学变化过程制造的。
化肥
·研讨·
1、我们怎么判断煤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
化学变化
植物
颜色丰富
形态各异,
有根、茎、叶
可以生长、繁殖……
煤炭
多为黑色
块状、粉状
不会生长繁殖……
·研讨·
2、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森林?
森林是煤等资源的原材料,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除了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外,还具有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存生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等作用。
·研讨·
3、我们还能举出哪些身边的例子说明它们和化学变化有关?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