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第七章 三 角 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一课时 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情感目标 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
教学准备:(1)多媒体辅助课件
(2)小木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由课前歌《童年》开始今天的话题,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我们玩过很多有意思的玩具,如七巧板、跳棋(课件演示).这些图形中有我们所熟习的图形(提问),生活中三角形也与我们密切相关(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抽象出自己所认知的几何图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板书).
(2) 新课讲解
1、 三角形的概念 由刚才实物图中的房顶图案抽象出一批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特点,并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得出三角形的定义.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a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
b 首尾顺次相接
(2) 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每个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以及三个顶点)
小试牛刀:找出右边房顶图形中的三角形
为区分不同三角形,有必要学习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3)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三角形用“ ”表示,如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可表示为“ ABC”,读作“三角形ABC”.
2、 三角形的分类 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问学生是哪一类三角形?再让学生进行分类,老师最后作补充.
(1)按角分类 三角形
(2)按边分类 三角形 不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介绍等腰三角形的腰、底和顶角、底角等概念.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课堂活动:给出任意三边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
第一步:全班分成若于小组,每小组给任意三根木棒,让学生自己拼拼看,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不能.
第二步:课件演示三根木棒组成三角形的情况.从而得出如下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也可证明以上三边关系.
(3) 例题讲解
用一条长为18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游戏
1.两位同学分别站在A,B两地,请第三位同学站在到他们两人距离之和最小的地方.
2.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三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请两个学生上来跨一跨.
出示姚明图片,身高:226厘米;腿长131厘米.
(五)问题解决
某村庄和小学分别位于两条交叉的大路边(课件演示).可是,每年冬天麦田弄不好就会走出一条小路来.你说小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走呢?
(六)课堂练习
1.以下列各组数据为三边长,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
A.1,2,3 B.2,3,4 C.4,5,10 D.5,3,1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二条边长分别为以下几种情况,求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1)3cm和5cm (2)3cm和6cm (3)3cm和7cm
3.如图,在A点的小狗,为了尽快吃到B点的骨头,它选择A—B路线,而不选择A—C—B路线,难道小狗也懂数学?
(七)课堂小结
1. 三角形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
(八)课后作业 课本P69-70 2、6、7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边
1. 三角形的概念
(1) 定义 例
(2) 基本要素
(3) 表示方法
2. 三角形的分类
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