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湘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湘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2 22: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学期期末测查
四年级科学试题
考试时间:2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快乐填一填(每空2分,共计30分)
1.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 声音可以在气体、( )和( )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3. 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 )、( )、( )、小肠、大肠、和肛门。
4.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和( )会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5.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 ),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 );振动( ),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6.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 )。
7.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_________,小部分是__________。
8.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动脑选一选(每空2分,共计20分)
9. 声音不可以在( )中传播。
A. 固体 B. 真空 C. 气体
10. 下列运动方式中属于平动的是( )。
A. 前进的小车 B. 转动的风车 C. 旋转木马
11. 升旗时我们需要用到的力是( )。
A. 拉力 B. 推力 C. 磁力 D. 引力
12. 假如你的住所附近有一噪声源,那么防止噪声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 )。
A. 关闭门窗不出门 B. 要求加装隔音板,减少噪声 C. 往耳朵内塞棉花
13. 声音在( )传播速度最快。
A. 气体 B. 固体
14. 胃和小肠是( )。
A. 呼吸器官 B. 消化器官
15. 一个人走过一盏路灯,他在路灯下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变短 B. 先变长,后变短
C. 先变短,后变长 D. 一直变长
16. 小红的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为1千米,最适合他的出行方式是( )。
A. 步行 B. 坐汽车
C. 骑自行车 D. 火车
17.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
A. 不能用来测量超过量程的物体。
B. 可以随意使用。
C. 只要用手能提得起来就可以使用。
18. 木块在桌子表面滑动时( )。
A. 不会产生摩擦力。
B. 只有推不动时才会有摩擦力。
C. 在木块与桌子的接触面也会产生摩擦力。
三、仔细辨一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9. 地球上到处是水,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
20. 我们听到各种声音都是靠空气传播的,固体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 )
21.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
22. 人体消化道像一部机器,各器官相互配合,把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23. 在课间活动中,奔跑的我们会产生撞击力,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 )
24. 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划分时刻的重要工具。( )
25. 摩擦力都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减少摩擦力。 ( )
26. 地球上除了海洋,还分布着湖泊、河流等水体。( )
27.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让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
28.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
29. 动手连一连。
风车转动 重力
磁铁吸引 浮力
弹簧恢复原状 风力
树叶浮在湖面上 磁力
苹果落地 弹力
五、科学探究(25分)
30. 你观察过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吗?请你说说一天中,阳光下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31. 将下面的实验补充完整
研究问题:探究钢尺发声强弱与振动幅度关系。
实验器材:钢尺、桌子
实验步骤:
(1)用( )做探究实验,把钢尺一端紧按在( )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约20厘米。
(2)轻轻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的(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 )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和观察钢尺的( )。
(3)实验结论: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响度( );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响度( )。说明声音的强弱与( )有关。
32. 噪声控制方式有哪些?
第一学期期末测查
四年级科学试题
考试时间:2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一、快乐填一填(每空2分,共计30分)
1.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答案】振动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弹琴时,琴弦振动产生声音。
2. 声音可以在气体、( )和( )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答案】 ①. 固体 ②. 液体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 )、( )、( )、小肠、大肠、和肛门。
【答案】 ①. 咽 ②. 食道 ③. 胃
【解析】
【详解】人体的消化道像一部机器,各器官相互配合,将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4.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 )和( )会随着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①. 长短 ②. 方向
【解析】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5.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 ),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 );振动( ),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答案】 ①. 高低 ②. 越高 ③. 越慢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 行进中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 )。
【答案】阴影
【解析】
【详解】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光源的远近、光线的方向都会影响影子的变化。
7.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_________,小部分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海洋 ②. 陆地
【解析】
【详解】地球表面的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的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
【点睛】掌握地球海陆分布认识。
8.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速度
【解析】
【详解】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速度的方法,速度=路程/时间。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动脑选一选(每空2分,共计20分)
9. 声音不可以在( )中传播。
A. 固体 B. 真空 C. 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 下列运动方式中属于平动的是( )。
A. 前进的小车 B. 转动的风车 C. 旋转木马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即平动、转动和振动。物体绕一个固定的轴作圆周运动叫转动;沿直线运动叫平动。前进的小车沿直线运动,属于平动。转动的风车、旋转木马都是围绕一个固定的轴作圆周运动,属于转动。
11. 升旗时我们需要用到的力是( )。
A. 拉力 B. 推力 C. 磁力 D. 引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三要素。升旗时我们需要用到的力是拉力,我们向下拉绳子,通过定滑轮将国旗升起。
12. 假如你的住所附近有一噪声源,那么防止噪声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 )。
A. 关闭门窗不出门 B. 要求加装隔音板,减少噪声 C. 往耳朵内塞棉花
【答案】B
【解析】
【详解】噪声的定义有两个:①从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③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假如你的住所附近有一噪声源,那么防止噪声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要求加装隔音板,减少噪声。
13. 声音在( )传播速度最快。
A. 气体 B. 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并且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14. 胃和小肠是( )。
A. 呼吸器官 B. 消化器官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胃和小肠是消化器官。
15. 一个人走过一盏路灯,他在路灯下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变短 B. 先变长,后变短
C. 先变短,后变长 D. 一直变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人晚上走过一盏路灯时,光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短,当人到达路灯的下方时,人在地面上的影子变成一个圆点;当人再次远离路灯时,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长,所以人在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是先变短,后变长。
16. 小红的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为1千米,最适合他的出行方式是( )。
A. 步行 B. 坐汽车
C. 骑自行车 D. 火车
【答案】C
【解析】
【详解】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小红的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为1千米,最适合他的出行方式是骑自行车。
17.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
A. 不能用来测量超过量程的物体。
B. 可以随意使用。
C. 只要用手能提得起来就可以使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应该先检查弹簧测力器,首先拉动弹簧,反复拉动弹簧,防止其卡住,摩擦,碰撞;了解量程:知道测量力的最大范围(量程)是多少;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量程,弹簧都有一定的弹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大小就不再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会损坏,所以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量超过其量程的力,故A正确,BC错误。
18. 木块在桌子表面滑动时( )。
A. 不会产生摩擦力。
B. 只有推不动时才会有摩擦力。
C. 在木块与桌子的接触面也会产生摩擦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A、木块在桌子表面滑动时一定会产生摩擦力,故A错误;
B、木块在桌子推不动时,也有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故B错误;
C、木块在桌子表面滑动时,叫滑动摩擦力,不动时,在木块与桌子的接触面也会产生摩擦力,叫静摩擦力,故C正确。
三、仔细辨一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9. 地球上到处是水,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
【答案】×
【解析】
【详解】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25%,而且分布不均。所以地球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所以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20. 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都是靠空气传播的,固体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固体的弹性最好,气体最差,因此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1.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
【答案】√
【解析】
【详解】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2. 人体的消化道像一部机器,各器官相互配合,把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体需要的能量由食物转化而来,人体的消化道像一部机器,各器官相互配合,将食物消化成维持我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透过小肠肠壁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器官。
23. 在课间活动中,奔跑我们会产生撞击力,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 )
【答案】√
【解析】
【详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三要素。在课间活动中,奔跑的我们会产生撞击力,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奔跑。
24. 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方向测定、划分时刻的重要工具。( )
【答案】√
【解析】
【详解】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日晷有很多种结构,其中赤道式日晷既简单又相对准确。
25. 摩擦力都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减少摩擦力。 ( )
【答案】×
【解析】
【详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有利有弊,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比如鞋底、轮胎等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旱冰鞋安装滚轮,用划雪板划雪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26. 地球上除了海洋,还分布着湖泊、河流等水体。( )
【答案】√
【解析】
【详解】地球表面71%是海洋,加上陆地上的湖泊,被水覆盖的大约是3.6亿立方千米,即地球的表面有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水覆盖。地球上除了海洋,还分布着湖泊、河流等水体。
27.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可以让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
【答案】√
【解析】
【详解】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能使物体运动起来,也能使物体静止下来。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题目说法正确。
28.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
【答案】√
【解析】
【详解】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题干正确。
29. 动手连一连。
风车转动 重力
磁铁吸引 浮力
弹簧恢复原状 风力
树叶浮在湖面上 磁力
苹果落地 弹力
【答案】
【解析】
【详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力有多种的方式存在,有作用力、反作用力、动力、重力、地心吸力、摩擦力、磁力、冲力、张力、弹力和向心力,风车的转动是受到风力的作用;磁铁吸引是受到磁力的作用;弹簧恢复原状是产生弹力的作用;树叶漂浮在水面上是受到浮力的作用;苹果落地是受到重力的作用。
五、科学探究(25分)
30. 你观察过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吗?请你说说一天中,阳光下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案】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解析】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位置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1. 将下面的实验补充完整
研究问题:探究钢尺发声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钢尺、桌子
实验步骤:
(1)用( )做探究实验,把钢尺一端紧按在( )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约20厘米。
(2)轻轻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的(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 )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和观察钢尺的( )。
(3)实验结论: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响度( );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响度( )。说明声音的强弱与( )有关。
【答案】 ①. 钢尺 ②. 桌面 ③. 振动幅度 ④. 用力 ⑤. 振动幅度 ⑥. 大 ⑦. 强 ⑧. 小 ⑨. 弱 ⑩. 振动幅度
【解析】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详解】在探究钢尺发声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实验中可以发现:
①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约20厘米。
②轻轻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和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用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强;轻轻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响度弱。说明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32. 噪声控制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1.对噪声源进行改造或者隔音。2.对噪声的传播途径进行隔声或者吸声。3.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噪声防护。
【解析】
【详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控制的方式有1.对噪声源进行改造或者隔音。2.对噪声的传播途径进行隔声或者吸声。3.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噪声防护。
【点睛】本题考查噪声控制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噪声控制的方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