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2 18: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用细致的笔触写出了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体会语言和意境的美。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致。今天,老师就把四季请进了我们的课堂。你们看!春天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天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啊,古诗里的四季美景如画,正可谓是“四时景物皆成趣”。那么,在外国作家的笔下,四季又有怎样独特的韵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日本作家清少纳言去欣赏四季之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复习巩固
首先老师来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大家有信心读好吗?
黎明 红晕 漆黑 夜幕 愈发 凛冽 闲逸 未免 心旷神怡 点点归鸦 比翼而飞
点名读,师指导,生再领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让我们用朗读来走进文本。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在作者眼中,四季分别美在哪里?
生答: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你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了!
(师示课件,板书黎明、夜晚、黄昏、早晨)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四句话。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每个季节最美的是时间,不是某一个事物;这四句话分别是每一段的中心句。)
你们可真会思考!是啊,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最美的是四个不同的时刻,这是一种变换时空的独特视角。同学们,现在正值金秋时节,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秋天,感悟秋天吧!
四、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体会秋之美,学习动态描写
快速默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圈画出来,并在感触深的地方做上批注。指导生默读。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夕阳、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1、指导生体会从动作进行的动态描写这幅画多丰富啊!可是,归鸦和大雁都在飞,你们看到的画面是一样的吗?读一读,哪里不一样?指导学生关注两种鸟的数量。少的是归鸦,多的是大雁。还有什么不一样?
指导学生关注两种鸟的动作。归鸦是急急匆匆地飞,大雁是成群结队地飞。
①体会归鸦的“急急匆匆”急急匆匆是一个叠词,它可以让快的变得更快。那归鸦这么着急飞回家干什么呢?
(哺育孩子、照顾父母......)
原来,急急匆匆的背后不仅有它飞的样子,还有它对家、对亲人的牵挂。多么有爱的乌鸦啊!你能读出这种情感吗?指导生朗读体会。乌鸦对家人的爱,我们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作者就把乌鸦对家人的爱写出来了。同学们,这种描写就叫作动态描写,这,就是动态描写的魅力。(板书动态描写)
②体会大雁的“比翼而飞”那大雁又是怎样飞的呢?(成群结队地比翼而飞)
它们翅膀挨着翅膀要飞去哪里呢?是啊,他们的家在南方,路途遥远,长途跋涉,所以它们要成群结队地飞,它们要比翼而飞。从这两个词中,你又看到了大雁之间怎样的情谊?
(大雁之间非常团结、和谐、互帮互助......)
这样团结友爱的大雁,你喜欢吗?把你的喜欢读出来。指导生朗读体会。
2、指导生体会从声音进行的动态描写指导生体会归巢的点点归鸦,比翼而飞的大雁因为有了爱,他们的身影更美了。让我们带着爱再去倾听大自然的风声、虫鸣,会是什么感觉呢?听——(播放风声虫鸣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安静、舒服、心旷神怡......)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指导生进行朗读)
这里作者描写了两种景物——风和虫的什么?(声音)(板书声音)这,就是从声音来进行动态的描写。
3、动态描写让作者笔下的秋天更美了,美得就像一首诗。生配乐朗读秋天的段落。
(二)举一反三,自主学习
春、夏、冬三个季节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大家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很强。下面我们就来自主学习一下其他三个段落。首先来看学习目标,谁来读?生按要求自学春夏冬的段落。
1、体会春之美,指导生体会从颜色进行的动态描写你们看,春姑娘把最美的黎明送到了我们眼前。这一部分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天空和彩云)
你画出了哪些动态描写的词语?
(泛、染、飘)这三个词都是用来写什么的?
(写天空颜色变化的)(板书颜色)这,就是从颜色来进行的动态描写。
指导学生体会天空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的颜色变化。发挥想象,让你脑海中的画面动起来。天空的颜色是一点儿一点儿发生变化的。指导生朗读体会。春天的黎明真美啊!这么美的黎明,你想来感受一下吗?
生配乐朗读。
2、体会夏之美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了夏天的夜晚。这里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夜?
(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说理由)
预设一:漆黑漆黑的暗夜。漆黑漆黑的暗夜,有了萤火虫的点缀,那它还暗吗?读出你对暗夜的喜欢。
预设二:蒙蒙细雨的夜晚。是啊,蒙蒙细雨的夜晚,有一两只萤火虫点缀其间、若隐若现,那情景才叫一个迷人呢!把这么美得夜晚读给大家听。你们真是清少纳言的知音!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是作者最喜欢的,因为这里面都有一种可爱的小精灵(萤火虫),作者重点描写的就是萤火虫。那你画出了哪些动态变化的词语呢?
(翩翩飞舞、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夏天的夜晚之所以如此迷人,正因为有了动态的描写,所有的景物都有了生命,有了灵性。迷人的夏夜,让我们一起来慢慢体会。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部分。
3、体会冬之美冬天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落雪、白霜、炭火)
动态描写了哪些景物?
(熊熊燃烧的炭火)
出示落雪和炭火图片。落雪的早晨和熊熊的炭火,这两幅画面给了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冰冷——温暖,安静——跳跃的火焰)
白雪和炭火,一冷一暖,一静一动。当作者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心情变得十分的闲逸,这心情和周围的一切是多么的和谐啊!一起朗读体会冬天的早晨。
五、回顾所学,当堂练笔
(指板书)回顾课文,作者就是抓住了四季里不同的时刻,运用动态描写,从动作、声音、颜色三个方面,展现出了四个季节独特的韵味。清少纳言真不愧是日本散文的鼻祖。这就是名家笔下的四季,如果请你来写四季之美,你会写什么呢?
(师生简单交流)
下面,请你你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尝试用上动态描写。
生当堂练笔,师进行点评。
六、作业布置
课下请大家阅读朱自清的《春》,汪曾祺的《夏天》,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天》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体会不同作家笔下四季的韵味。板书设计
22、四季之美
黎明 动作
夜晚 动态描写 声音
黄昏 颜色
早晨
《四季之美》课后反思
《四季之美》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感受细腻,选材视角独特,字里行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文章虽然篇幅短小,所写景致不多,但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五年级的学生对文学体裁中的散文已有初步了解,但还需要不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和感彩,学习如何用词表情达意。依据本文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在课堂中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现反思如下:这堂课我没有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而是从根据当下季节,选择了动态描写的具有代表性的段落——秋天。从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之美入手,感受作者从“动作”和“声音”对景物进行了动态描写,体会到了动态描写的魅力。其他三个段落以学生自学为主,在交流春、夏、冬三个段落阅读感受时,我们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从而相应的方法也不一样。春天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两组词感受填空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到还可以从“颜色”这个角度对景物进行动态描写。
课件中的图画又形象地展示天空的美,但画面的动态感不是很强,此时,我引导学生去想象,用慢镜头播放,让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动起来了。夏天主要通过画面去感受,两幅图很生动地展示了萤火虫动作的美。冬天的景物描写,除了动态描写的感悟,我让学生同时去感悟静态描写的雪、霜,在对比中,炭火带了的温暖和舒适就更突出了,作者感受到的闲逸、和谐,孩子们也感同身受了。课文每段的开头的表达特色,学生在自读中学生能自主能领悟到。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画出的生动优美的喜欢的句子,基本涵盖了动态描写的景致。
但动态描写的好处、怎样进行动态描写,以及作者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动态描写,学生自己还不能领悟,所以在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去领悟学习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感受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受到美的的教育和熏陶。通过学习,孩子们对四季之美有了更多的认识,情感上也强烈了。在课文的朗读上,除了引导学生把自己通过语言感悟到的自然之美读出来以外,我还给文字配上了和谐的音乐,在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朗读更美了,更有感情了。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朗读上的逐层深入处理得有浅显之感,交流还不是非常到位。有的学生还想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有的学生还想说说自己的感受,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罢休。如果能再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和机会,学生会获得更多内在的感悟、体验,课堂教学也将更加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