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3-2024学年度五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2023五上·微山期中) 的物体叫光源。
【答案】发光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亮着的灯笼、太阳、霓虹灯,它们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
2.(2022五上·邹城期中)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 现象,传播方向会发生 。
【答案】反射;改变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反射的认识,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3.(2023五上·微山期中)潜望镜是利用了 原理。
【答案】光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潜望镜是指从海水伸出到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到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使光线发生两次反射,进而使得海面或地面上的光线进入潜望镜另一端人的眼中。潜望镜常用于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用以观察敌情。
4.(2023五上·微山期中)彩虹形成的必要条件: 和 。
【答案】小水滴;阳光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夏天,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天空,有时能看到一条弧型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彩虹。 彩虹的形成条件:雨过天晴阳光斜射在小水珠上。根据对彩虹的认识,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对阳光产生了色散现象,必要条件是小水滴和阳光。
5.(2021五上·微山期中)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答案】假设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 科学家提出解释事象的主张而尚未证明的,称为假设。
6.(2023五上·微山期中)空气中的水蒸气 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 ,在高空的是 。
【答案】遇冷;雾;云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7.(2023五上·微山期中)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 。
【答案】分析数据
【知识点】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要经历的过程:1、认真观察,提出问题;2、大胆猜想合理假设;3、设计可行的探究方案;4、实验、调查、搜集数据;5、整理分析数据,做出判断;6、做出科学的结论。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8.(2023五上·微山期中)热在液体中主要是以 的方式传递,在固体中是以 的方式传递。
【答案】对流;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气体和液体中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热,固体中主要以传导的方式传热,而真空中则以辐射的方式传热。
9.(2023五上·崂山期末)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答案】热辐射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太阳的热不是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传导地球的,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热辐射。
10.(2023五上·微山期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 之间不断循环。
【答案】大气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
11.(2023五上·微山期中)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又亮又大又圆,但是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一个光源。
12.(2023五上·微山期中)我国传统的皮影戏,实际上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根据对皮影戏的认识可知,皮影戏实际上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题目说法正确。
13.(2023五上·微山期中)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往外冒“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14.(2023五上·微山期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浅色物体比深色物体热得慢。(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在阳光的照射下,浅色物体比深色物体热得慢。
15.(2023五上·微山期中)雾和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浊的现象,它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与环境污染有关系。题目说法错误。
16.(2023五上·微山期中)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加快增大,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降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下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加快增大,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下雨。
17.(2023五上·微山期中)制作潜望镜,至少要用2面凸面镜。(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构成的。
18.(2023五上·微山期中)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只要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题目说法正确。
19.(2023五上·微山期中)在模拟霜形成的实验中,选用金属桶的主要原因是金属材料不易破碎。(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一般散热也快。暖气片为了散热好,一般都选用金属材料,在模拟露和霜形成的实验中,选用金属桶的主要原因是金属材料吸热快,散热也快。
20.(2023五上·微山期中)冬天下雪后干净的雪比脏雪化得快。
【答案】正确
【知识点】冰的融化;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本领就越强,吸热能力就越弱。冬天下雪后干净的雪化得慢,而脏雪化得快。因为行人踩脏的雪颜色变暗,可以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量,从而使雪化得快。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21.(2023五上·微山期中)下列关于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学校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很亮,但它不是光源
B.有些物体自身发光时不具有能量
C.将台灯关上,它也是光源
【答案】A
【知识点】光源;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学校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很亮,但它不是光源,正确;
B.发光的物体一定具有光能,所以有些物体自身发光时不具有能量是错误的;
C.将台灯关上,它就不是光源,错误;所以A符合题意。
22.(2023五上·微山期中)汽车观后镜利用了光的( )原理。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斑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医生的额镜、汽车反光镜、潜望镜、万花简等。
23.(2023五上·微山期中)光照到物体上我们就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 )。
A.被物体吸收
B.被物体反射
C.传播的方向不会改变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照到物体上我们就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被物体反射。
24.(2023五上·微山期中)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利用( )的作用。
A.光的直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万花筒,所以C符合题意。
25.(2022五上·平原期末)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 )观察。
A.面对太阳 B.背对太阳 C.不需要太阳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彩虹的形成是阳光透过水雾的折射产生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而使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因此只能在光线射来的另一侧看到,也就是背着太阳观察。
26.(2023五上·微山期中)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这是因为( )。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B.水滴太大
C.小水滴太小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光在潮湿的空气中通过小水滴的折射形成的。当小水滴受热被慢慢蒸发后彩虹就消失了。
27.(2023五上·微山期中)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雾霾”天气属于( )。
A.水污染 B.白色污染 C.大气污染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雾霾”天气属于大气污染。
28.(2023五上·微山期中)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着大规模的( ),才使得地球上万物生机盎然。
A.蒸发 B.水循环 C.凝结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的进行着大规模的水循环,才使地球上万物生机盎然。
29.(2023五上·微山期中)两个大小、厚薄相同的纸盒子,一个用白色盖子,一个黑色盖子。放在阳光下15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盒子内的温度,你的预测结果是( )
A.白盖盒子温度高 B.黑盖盒子温度高 C.两个盒子温度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弱。两个大小、厚薄相同的纸盒子,一个用白色盖子,一个黑色盖子。放在阳光下15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盒子内的温度,黑色吸热能力强,所以黑盖盒子温度高。
30.(2023五上·微山期中)夏季,利用空调制冷时,空调把扇叶应该向( )拨能让室内尽快的制冷。
A.上 B.中 C.下
【答案】A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 夏天使用空调时,空调中吹出的是冷风,温度低,密度大,使叶片朝上,将冷空气吹到高处会下降,更利于室内空气的循环,降温效果更好。
四、实验探究题
31.(2023五上·微山期中)光的传播实验:如下图,3张卡纸上同一位置都打了个小洞,按一定的距离排成一列,使3个小洞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从a卡纸的小洞照射过去,光 (填能或不能)射到屏纸上;若3个小洞不在一条直线上,光 (填能或不能)射到屏纸上。这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答案】能;不能;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使3个小洞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简的光从a卡纸的小洞照射过去,光能射到屏纸上。若3个小洞不在一条直线上,则光线被挡住,不能照射到屏纸上;这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32.(2023五上·微山期中)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1、2两个小组的方法都照亮了词典另一侧的铅笔。在图中用“→”分别画出两种方法中反射手电筒光的路线。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根据反射原理画图即可。
33.(2023五上·微山期中)“露和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1)在一个金属罐内装些冰,用温度计测量金属罐内的温度为1℃,过一会金属罐的外壁上有 产生。
(2)在一个金属罐内装一些冰,再撒适量的盐与冰混合,用温度计测量金属罐内的温度为-12℃,过一会金属罐的外壁上有 产生。
(3)实验得出:露的形成的条件是温度在 ;霜的形成的条件是温度在 。
【答案】(1)小水珠
(2)小冰晶
(3)0℃以上;0℃以下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是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小水珠。霜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小冰晶。
(1)在一个金属罐内装些冰,0℃以上时金属罐的外壁上有小水珠,这是水蒸气凝结成的。
(2)在一个金属罐内装一些冰,再撒适量的盐与冰混合,0℃以下时,金属罐的外壁上有小冰晶产生。
(3)露的形成:水蒸气遇冷0℃以上形成小水珠。霜的形成:水蒸气遇冷0℃以下形成小冰晶。
34.(2023五上·微山期中)热传递实验
探究小组为了研究热能否在物体内传递,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同样多的蜡在铜丝上粘上甲、乙、丙三根火柴,用酒精灯加热铜丝。
该实验中,甲、乙、丙三根火柴,最先掉下来的是 ,最后掉下来的是 。这种热的传递方式是 。
【答案】甲;丙;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通过加热,最先掉下来的火柴是甲,最后掉下来的是丙,说明离加热火焰近的受热快,远的受热慢。
35.(2023五上·微山期中)下面是太阳能热水器结构示意图,请依图回答问题。
上图中,表示热水流动的路径 (A.箭头①;B.箭头②);制作集热管,需要选用 (A.深色材料;B.浅色材料);太阳能集热管里面的水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 (A.热传导;B.热对流)。
【答案】A;A;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特征,水受热膨胀,向上运动,受冷收缩下沉运动,因此,图中箭头①表示热水流动的路径,箭头②表示冷水运动路径。因为不同颜色对光热吸收能力不同,深颜色吸热能力较强,浅色物体吸热能力较弱,因此制作集热管,需要选用深色材料,集热效果更好一些。太阳能集热管与太阳光线垂直时集热效果最强,由于阳光是斜射的,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南方,屋顶上太阳能集热管都要倾斜安装,倾斜的方向是面向南。水的导热方式主要是热对流,因此,太阳能集热管里面的水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五、科学与生活(6分)
36.(2023五上·微山期中)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答案】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激光手术。
光污染会损害眼睛,产生不利情绪,诱发癌症,同时也会扰乱动物、植物的生物钟,对生态造成危害。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与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如太阳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光能和热能,照亮了我们的世界,植物需要光的作用生长,动物的生活离不开光等。人对光的利用是广泛的,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热能等,但在大量应用反光材料的时有带来很大不利,如城市中的玻璃墙,反光强,影响车辆。
1 / 1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3-2024学年度五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2023五上·微山期中) 的物体叫光源。
2.(2022五上·邹城期中)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 现象,传播方向会发生 。
3.(2023五上·微山期中)潜望镜是利用了 原理。
4.(2023五上·微山期中)彩虹形成的必要条件: 和 。
5.(2021五上·微山期中)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6.(2023五上·微山期中)空气中的水蒸气 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 ,在高空的是 。
7.(2023五上·微山期中)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 。
8.(2023五上·微山期中)热在液体中主要是以 的方式传递,在固体中是以 的方式传递。
9.(2023五上·崂山期末)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10.(2023五上·微山期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 之间不断循环。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
11.(2023五上·微山期中)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
12.(2023五上·微山期中)我国传统的皮影戏,实际上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道理。( )
13.(2023五上·微山期中)夏天打开冰箱门,会看到往外冒“白气”,“白气”是水蒸气。( )
14.(2023五上·微山期中)在阳光的照射下,浅色物体比深色物体热得慢。( )
15.(2023五上·微山期中)雾和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
16.(2023五上·微山期中)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加快增大,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降雨。( )
17.(2023五上·微山期中)制作潜望镜,至少要用2面凸面镜。( )
18.(2023五上·微山期中)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只要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
19.(2023五上·微山期中)在模拟霜形成的实验中,选用金属桶的主要原因是金属材料不易破碎。( )
20.(2023五上·微山期中)冬天下雪后干净的雪比脏雪化得快。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21.(2023五上·微山期中)下列关于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学校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很亮,但它不是光源
B.有些物体自身发光时不具有能量
C.将台灯关上,它也是光源
22.(2023五上·微山期中)汽车观后镜利用了光的( )原理。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23.(2023五上·微山期中)光照到物体上我们就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 )。
A.被物体吸收
B.被物体反射
C.传播的方向不会改变
24.(2023五上·微山期中)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利用( )的作用。
A.光的直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25.(2022五上·平原期末)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 )观察。
A.面对太阳 B.背对太阳 C.不需要太阳
26.(2023五上·微山期中)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这是因为( )。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B.水滴太大
C.小水滴太小
27.(2023五上·微山期中)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雾霾”天气属于( )。
A.水污染 B.白色污染 C.大气污染
28.(2023五上·微山期中)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着大规模的( ),才使得地球上万物生机盎然。
A.蒸发 B.水循环 C.凝结
29.(2023五上·微山期中)两个大小、厚薄相同的纸盒子,一个用白色盖子,一个黑色盖子。放在阳光下15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盒子内的温度,你的预测结果是( )
A.白盖盒子温度高 B.黑盖盒子温度高 C.两个盒子温度相同
30.(2023五上·微山期中)夏季,利用空调制冷时,空调把扇叶应该向( )拨能让室内尽快的制冷。
A.上 B.中 C.下
四、实验探究题
31.(2023五上·微山期中)光的传播实验:如下图,3张卡纸上同一位置都打了个小洞,按一定的距离排成一列,使3个小洞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筒的光从a卡纸的小洞照射过去,光 (填能或不能)射到屏纸上;若3个小洞不在一条直线上,光 (填能或不能)射到屏纸上。这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
32.(2023五上·微山期中)在光源不直接照射的情况下,1、2两个小组的方法都照亮了词典另一侧的铅笔。在图中用“→”分别画出两种方法中反射手电筒光的路线。
33.(2023五上·微山期中)“露和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1)在一个金属罐内装些冰,用温度计测量金属罐内的温度为1℃,过一会金属罐的外壁上有 产生。
(2)在一个金属罐内装一些冰,再撒适量的盐与冰混合,用温度计测量金属罐内的温度为-12℃,过一会金属罐的外壁上有 产生。
(3)实验得出:露的形成的条件是温度在 ;霜的形成的条件是温度在 。
34.(2023五上·微山期中)热传递实验
探究小组为了研究热能否在物体内传递,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同样多的蜡在铜丝上粘上甲、乙、丙三根火柴,用酒精灯加热铜丝。
该实验中,甲、乙、丙三根火柴,最先掉下来的是 ,最后掉下来的是 。这种热的传递方式是 。
35.(2023五上·微山期中)下面是太阳能热水器结构示意图,请依图回答问题。
上图中,表示热水流动的路径 (A.箭头①;B.箭头②);制作集热管,需要选用 (A.深色材料;B.浅色材料);太阳能集热管里面的水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 (A.热传导;B.热对流)。
五、科学与生活(6分)
36.(2023五上·微山期中)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发光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亮着的灯笼、太阳、霓虹灯,它们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
2.【答案】反射;改变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对光的反射的认识,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方向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3.【答案】光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潜望镜是指从海水伸出到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到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镜面反射的原理使光线发生两次反射,进而使得海面或地面上的光线进入潜望镜另一端人的眼中。潜望镜常用于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用以观察敌情。
4.【答案】小水滴;阳光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夏天,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天空,有时能看到一条弧型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彩虹。 彩虹的形成条件:雨过天晴阳光斜射在小水珠上。根据对彩虹的认识,是空气中的小水滴对阳光产生了色散现象,必要条件是小水滴和阳光。
5.【答案】假设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 科学家提出解释事象的主张而尚未证明的,称为假设。
6.【答案】遇冷;雾;云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7.【答案】分析数据
【知识点】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要经历的过程:1、认真观察,提出问题;2、大胆猜想合理假设;3、设计可行的探究方案;4、实验、调查、搜集数据;5、整理分析数据,做出判断;6、做出科学的结论。比较实验中测得的温度数值,找出数值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就是在分析数据。
8.【答案】对流;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气体和液体中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热,固体中主要以传导的方式传热,而真空中则以辐射的方式传热。
9.【答案】热辐射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太阳的热不是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方式传导地球的,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热辐射。
10.【答案】大气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海洋中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遇冷又凝结为雨雪降落到地面或海洋,地球上永不停息地进行这种大规模的水循环。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又亮又大又圆,但是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一个光源。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根据对皮影戏的认识可知,皮影戏实际上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题目说法正确。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 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在阳光的照射下,浅色物体比深色物体热得慢。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浊的现象,它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与环境污染有关系。题目说法错误。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下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人工降雨就是让云中的小水滴加快增大,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下雨。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构成的。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题目说法正确。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一般散热也快。暖气片为了散热好,一般都选用金属材料,在模拟露和霜形成的实验中,选用金属桶的主要原因是金属材料吸热快,散热也快。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冰的融化;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本领就越强,吸热能力就越弱。冬天下雪后干净的雪化得慢,而脏雪化得快。因为行人踩脏的雪颜色变暗,可以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量,从而使雪化得快。
21.【答案】A
【知识点】光源;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学校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很亮,但它不是光源,正确;
B.发光的物体一定具有光能,所以有些物体自身发光时不具有能量是错误的;
C.将台灯关上,它就不是光源,错误;所以A符合题意。
2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斑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医生的额镜、汽车反光镜、潜望镜、万花简等。
23.【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照到物体上我们就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被物体反射。
24.【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运用光的反射的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万花筒,所以C符合题意。
25.【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彩虹的形成是阳光透过水雾的折射产生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而使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因此只能在光线射来的另一侧看到,也就是背着太阳观察。
26.【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光在潮湿的空气中通过小水滴的折射形成的。当小水滴受热被慢慢蒸发后彩虹就消失了。
27.【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雾霾”天气属于大气污染。
28.【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的进行着大规模的水循环,才使地球上万物生机盎然。
29.【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弱。两个大小、厚薄相同的纸盒子,一个用白色盖子,一个黑色盖子。放在阳光下15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盒子内的温度,黑色吸热能力强,所以黑盖盒子温度高。
30.【答案】A
【知识点】风;对流
【解析】【分析】 夏天使用空调时,空调中吹出的是冷风,温度低,密度大,使叶片朝上,将冷空气吹到高处会下降,更利于室内空气的循环,降温效果更好。
31.【答案】能;不能;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使3个小洞在一条直线上。手电简的光从a卡纸的小洞照射过去,光能射到屏纸上。若3个小洞不在一条直线上,则光线被挡住,不能照射到屏纸上;这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32.【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根据反射原理画图即可。
33.【答案】(1)小水珠
(2)小冰晶
(3)0℃以上;0℃以下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是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小水珠。霜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靠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小冰晶。
(1)在一个金属罐内装些冰,0℃以上时金属罐的外壁上有小水珠,这是水蒸气凝结成的。
(2)在一个金属罐内装一些冰,再撒适量的盐与冰混合,0℃以下时,金属罐的外壁上有小冰晶产生。
(3)露的形成:水蒸气遇冷0℃以上形成小水珠。霜的形成:水蒸气遇冷0℃以下形成小冰晶。
34.【答案】甲;丙;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通过加热,最先掉下来的火柴是甲,最后掉下来的是丙,说明离加热火焰近的受热快,远的受热慢。
35.【答案】A;A;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特征,水受热膨胀,向上运动,受冷收缩下沉运动,因此,图中箭头①表示热水流动的路径,箭头②表示冷水运动路径。因为不同颜色对光热吸收能力不同,深颜色吸热能力较强,浅色物体吸热能力较弱,因此制作集热管,需要选用深色材料,集热效果更好一些。太阳能集热管与太阳光线垂直时集热效果最强,由于阳光是斜射的,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南方,屋顶上太阳能集热管都要倾斜安装,倾斜的方向是面向南。水的导热方式主要是热对流,因此,太阳能集热管里面的水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
36.【答案】光可以照明、取暖、发电、激光手术。
光污染会损害眼睛,产生不利情绪,诱发癌症,同时也会扰乱动物、植物的生物钟,对生态造成危害。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与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如太阳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光能和热能,照亮了我们的世界,植物需要光的作用生长,动物的生活离不开光等。人对光的利用是广泛的,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热能等,但在大量应用反光材料的时有带来很大不利,如城市中的玻璃墙,反光强,影响车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