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生物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血浆,是红细胞生活的环境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乙
C.丙表示组织液,能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甲、乙、丙的含量约占人体体液的1/3
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
A.血液和淋巴液 B.组织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和血浆 D.血浆
3.人在情绪压抑的情况下,呼吸变慢、心跳减速是由于( )
A.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B.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C.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D.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4.(2022高二上·南和开学考)完成阅读、呼吸、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大脑、脊髓、脊髓 B.大脑、脊髓、大脑
C.大脑、小脑、脊髓 D.大脑、脑干、脊髓
5.人和高等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这主要依靠( )
A.内环境 B.神经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循环系统
6.“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C.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7.某动物的离体神经一肌肉标本如图所示,B、C点为AD的三等分点,图中神经一肌肉标本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刺激神经一肌肉标本的不同部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肌肉和B点均不会兴奋
B.刺激B点,A、C点同时兴奋
C.刺激C点,B、D点同时兴奋
D.刺激D点,圆圈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8.下图表示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正确的是( )
A. B.
C. D.
9.当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呼吸加快,心跳增强,血管收缩,但是体温稳定,从而适应这种特殊情况。与人体这些适应性活动相关中枢分别是( )
A.脑干、脑干、脊髓、下丘脑
B.脊髓、脊髓、下丘脑、脑干
C.脑干、下丘脑、大脑皮层、脊髓
D.下丘脑、脑干、下丘脑、大脑皮层
10.(2017高二上·黑龙江月考)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暂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11.研究激素可以依据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A.生长激素、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C.胰岛素、性激素 D.性激素、生长激素
12.图为甲状腺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如果甲、乙、丙代表内分泌腺,①②代表激素,则正确的是( )
A.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②通过血液运输
B.③④过程为正反馈调节,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也促进①②的分泌
C.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代表甲状腺
D.下丘脑的活动与神经调节无关
13.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只有呆小症
C.呆小症和糖尿病 D.侏儒症和糖尿病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15.(2020高二上·邯郸期中)将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似的多只家兔均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家兔分别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肾上腺素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家兔血糖浓度下降,乙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家兔的初始血糖浓度
B.实验过程中,甲组家兔可能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等症状
C.因缺少对照,该实验不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具有拮抗作用
16.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抗利尿激素由结构乙细胞合成并释放
D.饮水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17.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盐平衡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B.血液中无机盐偏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8.不同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些共同的特点。下列属于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
A.微量、高效 B.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通过体液运输
三、非选择题:共59分。
19.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①、 (填序号)组成,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序号)。
(2)图中 (填序号)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的 。
(3)若图中⑦表示肝脏细胞,比较A端与B端O2浓度的大小,A端 (填“>”“<”或“=”)B端。
20.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结构中涉及 个神经元,a由 组成。
(2)针刺f时,e处膜内电位变化为 ,该变化是由 导致。兴奋通过图乙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的信号变化是 。
(3)刺激a处时,b处 (填“能”或“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原因是 。
21.下图所示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激素是 ,②表示的激素是
(2)如注射过量的激素③,则血液中激素①和②浓度会 ,这种调节机制是 调节。
(3)另外垂体分泌的 与③都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他们之间是 关系。
2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腺体A能分泌含碘的激素,则腺体A的名称是 ;若信号刺激是低温,则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除了激素甲外,还可能有 (填激素名称)等参与。
(2)若信号刺激是由食物过咸引起的,则激素乙的名称是 ,该激素的作用是 。
(3)若信号刺激是一次性食用大量水果糖引起的,则激素丙是由 细胞分泌的,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是 。
23.如图是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小题:
(1)甲图①属于反射弧的哪个环节____(填字母)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
(2)甲图中⑤处接受适宜刺激,③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与之有关的结构为 (填字母)A.① B.② C.④ D.⑥
(3)神经元产生兴奋时,主要是哪种离子进入细胞造成的____(填字母)
A.K+ B.NO3- C.Mg2+ D.Na+
(4)乙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填字母)
A.a→b→c B.c→b→a C.a←b→c D.a→b←c
(5)甲图中组成反射弧的效应器指的是____(填字母)
A.传入神经末梢和它附近的组织细胞
B.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C.图中的结构④
D.图中的结构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甲可渗入丙组织液,丙可渗入乙淋巴液,淋巴液可回渗给甲,甲是血浆,是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乙淋巴液和丙组织液,B错误;
C、丙表示组织液,大部分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能为其中生活的细胞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
D、甲、乙、丙构成了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一般为单层细胞,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3.【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4.【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阅读反射属于人类的语言功能,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5.【答案】B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人和高等动物对变化做出反应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反应快而激素调节慢,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6.【答案】C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解析】【解答】B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神经中枢,对刺激有感觉,故BD错误;
AC、传出神经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C正确,A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
7.【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
【解析】【解答】A、根据突触结构可知,图中的A、B、C位于上一个神经元,D位于下一个神经元,C、D之间是突触结构,刺激A点,B点兴奋,但兴奋无法传至肌肉处,A错误;
B、刺激B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同时到达A和C处,两点同时兴奋,B正确;
C、刺激C点,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慢,因此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C错误;
D、D点位于突触后神经元,刺激D点,圆圈处不能检测到神经递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8.【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9.【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呼吸加快由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控制,心跳加速由位于脑干的心血管中枢调节、血管收缩属于低级运动中枢脊髓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言、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10.【答案】D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①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①正确;②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不是调节速度慢,②不正确;③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比较局限,不是范围广泛,③不正确;④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部位准确,④正确;⑤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⑤正确;⑥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不是作用的时间比较长,⑥不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1.【答案】B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CD、生长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类的激素如果被饲喂会经过消化道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ACD错误;
B、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常用补充方法是饲喂(口服)法和注射法,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等的常用补充方法是饲喂(口服)法和注射法。生长激素、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等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的常用补充方法只能是注射法,不能用饲喂(口服)法。
12.【答案】C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可知,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二者均通过血液运输, A错误;
B、③、④过程为负反馈,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抑制①、②的分泌,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C正确;
D、下丘脑属于脑的部分,其活动与神经调节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13.【答案】B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呆小症是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不是蛋白质。所以口服甲状腺激素具有疗效;侏儒症是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口服会被水解,没有疗效;糖尿病是缺乏胰岛素导致的,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水解,没有疗效,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甲状腺激素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2、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缺乏生长素会患侏儒症。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缺乏胰岛素会患糖尿病。
14.【答案】A,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淋巴液)、②(血浆)、③(组织液)组成的,④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A正确;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存在于②血浆中,B错误;
C、血浆中的氧经过红细胞运输,进入组织细胞消耗,途径是②→③→④,C正确;
D、若该组织是胰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根据图中血流方向,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15.【答案】A,B,D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从题干分析,甲、乙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实验前均需测定血糖浓度,A正确;
B、注射胰岛素溶液可能会导致家兔血糖浓度过低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B正确;
C、两个实验组均可前后对照,证明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C错误;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肾上腺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因此它们在血糖调节中具有拮抗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16.【答案】C,D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结构丙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就增多,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直接刺激下丘脑,然后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所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B正确;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后储存在乙处(垂体)的,不是由乙(垂体)合成的,C错误;
D、饮水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
故答案为:CD。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17.【答案】B,D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水盐平衡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降低渗透压,当渗透压值降低时,下丘脑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A正确;
B、血液中无机盐偏高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正确;
C、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另外还有渗透压感受器,C正确;
D、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BD。
【分析】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含量决定了机体渗透压的大小。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18.【答案】A,B,D
【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激素是由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弥散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且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激素不能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激素是信息分子,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C错误,AB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19.【答案】(1)④、⑥;无机盐;①、⑥
(2)⑦;三分之二
(3)>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1)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即由图中①(淋巴液)、④(血浆)、⑧(组织液)组成,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即①⑥。
(2)图中⑦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的三分之一。
(3)若图中⑦表示肝脏细胞,其会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A端为动脉端,B端为静脉端,则氧气浓度是A端>B端。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0.【答案】(1)3;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2)负电位→正电位;钠离子内流;电信号→化学信号
(3)不能;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1.【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2)降低;反馈
(3)生长激素;协同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1)图中下丘脑分泌的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③甲状腺激素。
(2)如注射过量的激素③,可通过反馈抑制使血液中激素①和②浓度降低。
(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他们之间表现为协同关系。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22.【答案】(1)甲状腺;肾上腺素
(2)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
(3)胰岛B;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由甲状腺合成并分泌。低温刺激下,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它们都能加快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食物过咸引起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达到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效果。
(3)一次性食用大量水果糖会引起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
【分析】1、体温调节过程: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增强细胞代谢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3、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23.【答案】(1)A
(2)D
(3)D
(4)C
(5)B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1)图甲中③神经纤维上含有神经节,说明③是传入神经,则①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图甲中③神经纤维上含有神经节,说明③是传入神经,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由于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故在⑤处施加适宜刺激,③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神经元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大量内流,引起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动作电位,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开始传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分析图乙可知,b处施加适宜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形成兴奋,a和c处仍处于未兴奋状态,兴奋从兴奋区向未兴奋区传导,故乙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b→e,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甲图中组成反射弧的效应器指的是结构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1 / 1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生物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血浆,是红细胞生活的环境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乙
C.丙表示组织液,能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甲、乙、丙的含量约占人体体液的1/3
【答案】B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甲可渗入丙组织液,丙可渗入乙淋巴液,淋巴液可回渗给甲,甲是血浆,是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乙淋巴液和丙组织液,B错误;
C、丙表示组织液,大部分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能为其中生活的细胞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
D、甲、乙、丙构成了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是( )
A.血液和淋巴液 B.组织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和血浆 D.血浆
【答案】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一般为单层细胞,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3.人在情绪压抑的情况下,呼吸变慢、心跳减速是由于( )
A.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B.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C.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D.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4.(2022高二上·南和开学考)完成阅读、呼吸、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大脑、脊髓、脊髓 B.大脑、脊髓、大脑
C.大脑、小脑、脊髓 D.大脑、脑干、脊髓
【答案】D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阅读反射属于人类的语言功能,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5.人和高等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这主要依靠( )
A.内环境 B.神经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循环系统
【答案】B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人和高等动物对变化做出反应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反应快而激素调节慢,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 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细胞膜上的受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6.“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C.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答案】C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解析】【解答】B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神经中枢,对刺激有感觉,故BD错误;
AC、传出神经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C正确,A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
7.某动物的离体神经一肌肉标本如图所示,B、C点为AD的三等分点,图中神经一肌肉标本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刺激神经一肌肉标本的不同部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肌肉和B点均不会兴奋
B.刺激B点,A、C点同时兴奋
C.刺激C点,B、D点同时兴奋
D.刺激D点,圆圈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
【解析】【解答】A、根据突触结构可知,图中的A、B、C位于上一个神经元,D位于下一个神经元,C、D之间是突触结构,刺激A点,B点兴奋,但兴奋无法传至肌肉处,A错误;
B、刺激B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同时到达A和C处,两点同时兴奋,B正确;
C、刺激C点,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慢,因此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C错误;
D、D点位于突触后神经元,刺激D点,圆圈处不能检测到神经递质,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8.下图表示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电位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9.当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呼吸加快,心跳增强,血管收缩,但是体温稳定,从而适应这种特殊情况。与人体这些适应性活动相关中枢分别是( )
A.脑干、脑干、脊髓、下丘脑
B.脊髓、脊髓、下丘脑、脑干
C.脑干、下丘脑、大脑皮层、脊髓
D.下丘脑、脑干、下丘脑、大脑皮层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呼吸加快由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控制,心跳加速由位于脑干的心血管中枢调节、血管收缩属于低级运动中枢脊髓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言、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10.(2017高二上·黑龙江月考)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暂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答案】D
【知识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①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①正确;②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速度快,不是调节速度慢,②不正确;③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比较局限,不是范围广泛,③不正确;④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部位准确,④正确;⑤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⑤正确;⑥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短,不是作用的时间比较长,⑥不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11.研究激素可以依据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
A.生长激素、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C.胰岛素、性激素 D.性激素、生长激素
【答案】B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CD、生长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类的激素如果被饲喂会经过消化道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ACD错误;
B、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常用补充方法是饲喂(口服)法和注射法,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等的常用补充方法是饲喂(口服)法和注射法。生长激素、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等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的常用补充方法只能是注射法,不能用饲喂(口服)法。
12.图为甲状腺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如果甲、乙、丙代表内分泌腺,①②代表激素,则正确的是( )
A.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②通过血液运输
B.③④过程为正反馈调节,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也促进①②的分泌
C.甲为下丘脑,乙为垂体,丙代表甲状腺
D.下丘脑的活动与神经调节无关
【答案】C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A、根据图示可知,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二者均通过血液运输, A错误;
B、③、④过程为负反馈,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抑制①、②的分泌,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C正确;
D、下丘脑属于脑的部分,其活动与神经调节有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13.医生给呆小症、侏儒症和糖尿病患者分别口服相应的激素,有疗效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只有呆小症
C.呆小症和糖尿病 D.侏儒症和糖尿病
【答案】B
【知识点】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呆小症是缺乏甲状腺激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不是蛋白质。所以口服甲状腺激素具有疗效;侏儒症是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口服会被水解,没有疗效;糖尿病是缺乏胰岛素导致的,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水解,没有疗效,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甲状腺激素不足:神经系统、生殖器官发育受影响(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
2、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缺乏生长素会患侏儒症。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缺乏胰岛素会患糖尿病。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答案】A,C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解答】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淋巴液)、②(血浆)、③(组织液)组成的,④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A正确;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存在于②血浆中,B错误;
C、血浆中的氧经过红细胞运输,进入组织细胞消耗,途径是②→③→④,C正确;
D、若该组织是胰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根据图中血流方向,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15.(2020高二上·邯郸期中)将生理状态相同、大小相似的多只家兔均分为甲、乙两组,两组家兔分别注射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和肾上腺素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家兔血糖浓度下降,乙组家兔血糖浓度升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前,应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家兔的初始血糖浓度
B.实验过程中,甲组家兔可能会出现行动迟缓甚至昏迷等症状
C.因缺少对照,该实验不能得出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的结论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的调节具有拮抗作用
【答案】A,B,D
【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从题干分析,甲、乙两组实验形成对照,实验前均需测定血糖浓度,A正确;
B、注射胰岛素溶液可能会导致家兔血糖浓度过低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B正确;
C、两个实验组均可前后对照,证明血糖浓度受激素影响,C错误;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肾上腺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因此它们在血糖调节中具有拮抗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16.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抗利尿激素由结构乙细胞合成并释放
D.饮水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答案】C,D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结构丙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就增多,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直接刺激下丘脑,然后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所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B正确;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后储存在乙处(垂体)的,不是由乙(垂体)合成的,C错误;
D、饮水不足,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错误。
故答案为:CD。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17.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盐平衡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B.血液中无机盐偏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B,D
【知识点】水盐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水盐平衡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降低渗透压,当渗透压值降低时,下丘脑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A正确;
B、血液中无机盐偏高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正确;
C、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另外还有渗透压感受器,C正确;
D、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D错误。
故答案为:BD。
【分析】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含量决定了机体渗透压的大小。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18.不同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些共同的特点。下列属于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
A.微量、高效 B.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通过体液运输
【答案】A,B,D
【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析】【解答】激素是由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弥散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且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激素不能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激素是信息分子,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C错误,AB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虽然激素含量甚微,但其作用效果极其显著。
三、非选择题:共59分。
19.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①、 (填序号)组成,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序号)。
(2)图中 (填序号)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的 。
(3)若图中⑦表示肝脏细胞,比较A端与B端O2浓度的大小,A端 (填“>”“<”或“=”)B端。
【答案】(1)④、⑥;无机盐;①、⑥
(2)⑦;三分之二
(3)>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解答】(1)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即由图中①(淋巴液)、④(血浆)、⑧(组织液)组成,其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即①⑥。
(2)图中⑦表示细胞内液,占体液的三分之一。
(3)若图中⑦表示肝脏细胞,其会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A端为动脉端,B端为静脉端,则氧气浓度是A端>B端。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2/3)和细胞外液(占1/3),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值能够稳定与含有各种缓冲物质有关,如HCO3-、HPO42-等离子;(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与Na+和Cl-有关。
20.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结构中涉及 个神经元,a由 组成。
(2)针刺f时,e处膜内电位变化为 ,该变化是由 导致。兴奋通过图乙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的信号变化是 。
(3)刺激a处时,b处 (填“能”或“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原因是 。
【答案】(1)3;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2)负电位→正电位;钠离子内流;电信号→化学信号
(3)不能;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1.下图所示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激素是 ,②表示的激素是
(2)如注射过量的激素③,则血液中激素①和②浓度会 ,这种调节机制是 调节。
(3)另外垂体分泌的 与③都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他们之间是 关系。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2)降低;反馈
(3)生长激素;协同
【知识点】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解析】【解答】(1)图中下丘脑分泌的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②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③甲状腺激素。
(2)如注射过量的激素③,可通过反馈抑制使血液中激素①和②浓度降低。
(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他们之间表现为协同关系。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分解,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2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腺体A能分泌含碘的激素,则腺体A的名称是 ;若信号刺激是低温,则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除了激素甲外,还可能有 (填激素名称)等参与。
(2)若信号刺激是由食物过咸引起的,则激素乙的名称是 ,该激素的作用是 。
(3)若信号刺激是一次性食用大量水果糖引起的,则激素丙是由 细胞分泌的,该激素的生理功能是 。
【答案】(1)甲状腺;肾上腺素
(2)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进行重吸收
(3)胰岛B;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
【知识点】体温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1)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由甲状腺合成并分泌。低温刺激下,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它们都能加快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食物过咸引起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通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达到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效果。
(3)一次性食用大量水果糖会引起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
【分析】1、体温调节过程: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增强细胞代谢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3、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23.如图是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小题:
(1)甲图①属于反射弧的哪个环节____(填字母)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入神经 D.传出神经
(2)甲图中⑤处接受适宜刺激,③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与之有关的结构为 (填字母)A.① B.② C.④ D.⑥
(3)神经元产生兴奋时,主要是哪种离子进入细胞造成的____(填字母)
A.K+ B.NO3- C.Mg2+ D.Na+
(4)乙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填字母)
A.a→b→c B.c→b→a C.a←b→c D.a→b←c
(5)甲图中组成反射弧的效应器指的是____(填字母)
A.传入神经末梢和它附近的组织细胞
B.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C.图中的结构④
D.图中的结构⑥
【答案】(1)A
(2)D
(3)D
(4)C
(5)B
【知识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反射的过程;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解析】【解答】(1)图甲中③神经纤维上含有神经节,说明③是传入神经,则①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图甲中③神经纤维上含有神经节,说明③是传入神经,④为神经中枢,⑤为传出神经,由于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故在⑤处施加适宜刺激,③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神经元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大量内流,引起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动作电位,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开始传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分析图乙可知,b处施加适宜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形成兴奋,a和c处仍处于未兴奋状态,兴奋从兴奋区向未兴奋区传导,故乙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b→e,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甲图中组成反射弧的效应器指的是结构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