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年级物理教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10 周 第2课时 主备人
课题 3.2摩擦力(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授课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如何对静摩擦力进行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幻灯片、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 二次备课
复习提问(3—5分钟)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了重力,弹力的理解。(二)导入新课(3—5分钟)教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做个小游戏,拔河。教师:利用物理知识,把书来开。提问:刚刚能承受那么大的拉力,靠的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摩擦力。师:(高举右手)让我们一起把手掌放在桌上。(什么感觉 有挤压吗 )。往前推,但没有推动。(有什么感觉 有阻碍)继续推,推动。(有什么感觉 有阻碍)师:很好。这种阻碍作用就是摩擦力。 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面课程的知识准备的垫底课。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讲授新课(15—20分钟)板书:一、摩擦力的定义ppt展示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或具有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檫力。发生相对运动的力称之为滑动摩擦力,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之为静摩擦力。为什么在运动和相对运动前要加个“相对”呢 我们通过小实验来加深理解。我们对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来加深一下理解。提问: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在运动吗 不一定。(举例子抽木板。)提问: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吗 不一定。(手持木板倾斜)所以说关于摩擦力我们要牢牢抓住相对二字。教师:学习就是研究。研究,关键是要提出问题。那么关于摩擦力,有哪些方面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呢 学生:(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这个同学回答的很好,老师再补充一点,还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其实我们再学习弹力的时候,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了,我们还要研究产生条件)下面我们就循着这个思路来研究摩擦力。板书: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教师:大家再把手伸出来,根据刚刚的体验。同学们归纳一下,摩擦力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ppt展示1、相互接触、挤压(弹力产生的条件)2、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接触面粗糙教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很好的归纳出了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其实我们在前面的学习当中,采用了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观察与体验的方法。板书:三、摩擦力的方向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先来研究静摩擦力的方向。教师:根据刚刚的体验(手推桌面),能说明静摩擦力方向在说明方向上吗 学生:相反。教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毛刷,可能大家会看的更清楚一点。教师演示:毛刷的刷毛向哪 (向左)静摩擦力方向往哪边 (向左,对,刷毛反应了摩擦力的方向)。那么毛刷的运动趋势向哪 (向右)。结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教师: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呢 (学生: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我们来验证一下。先来看一种简单的情况。教师演示1:水平拉动毛刷,请问刷毛的方向朝哪 学生回答:向左。(对,也就是毛刷收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师:请问毛刷的运动朝哪 学生回答:向右。教师:请问毛刷相对于接触面的运动朝哪 学生回答:向右所以,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次,与运动方向呢,也是相反的。请大家再看一种情况。教师演示2:水平拉住毛刷不动,向左水平拉出木板 ,大家看看:刷毛朝哪 受滑动摩擦力朝哪 学生:向左。对,根据二力平衡。教师:我们看到木块对桌面是保持静止的。相对于木板呢 向右运动。滑动摩擦力还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教师演示3:水平向右拉木板使木板上的毛刷也跟着向右运动,但明显能通过毛刷与木板间记号的对比,看出毛刷相对于木板向左移动了。(刷毛的方向朝哪 毛刷的运动方向呢 相对于木板运动方向呢 )所以,滑动摩擦力方向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这次与运动方向呢 是相同的Ppt:三种情况动画演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物体也可以保持静止,归根到底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教师:刚才我们学习过程中的研究方法,其实用到的是实验与归纳的方法。板书:四、摩擦力的大小教师:下面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关于摩擦力的大小,这个问题要放手给同学们来探究,我们先来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这里有一个改装过的弹簧秤。如图。教师:我们把小泡沫块平放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后面。泡沫块能记住曾经达到的最大值,所以我们把它叫做记忆弹簧秤。大家从静止开始,缓慢拉动,直到木块匀速运动。Ppt:图片学生分组实验:用记忆弹簧测力计,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教师:同学们木块滑动前看到了什么 教师学生共同回答:根据二力平衡,随着拉力的增大,静摩擦力也增大,直到滑动前达到最大值。教师:我们泡沫所在位置的示数表示什么 学生: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教师:我们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教师:匀速运动以后呢 指针读数和泡沫读数相比呢 (变小)教师: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共同回答: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 max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在0与f max之间,0≤f≤f max。在同等条件下,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教师:老师刚刚看到木块滑动以后,大家测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那么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有哪些呢 (相互讨论: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压力大小,粗糙程度,(点评)(会不会跟)相对速度,接触面积有关呢。教师:相对速度用演示仪学生:接触面积自己分组实验并得出结论。(后两个因素消失)教师: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我们根据前面的体验是显而易见的。下面我们再来验证后两个因素(教师:演示仪演示;学生:自主实验)师:下面我们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以及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利用桌面的器材我们如何测压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木块重)怎么样改变压力 (通过增加砝码。每个砝码是0.5N)如何测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呢 (方案的选择)——ppt给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实验任务单的要求进行试验。 互动:师生一起讨论意图:摩擦力跟那些因素有关互动:老师提出问题意图:让学生总结摩擦力有关因素互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指导解惑。意图:巩固知识点互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指导解惑。意图:巩固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书写规范。培养学生利用已知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合理选择公式。互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指导解惑。意图:巩固知识点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对摩擦力的探究过程,你有哪些收获? 1.思考如何解释开始时抽拉课本的现象 2.若探究速度对摩擦力有无影响,怎样设计实验,提出方案? 3.如何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课堂小结(2分钟)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10—12分钟) 1. 甲工厂里用水平放置的传送带运送工件。工件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不计空气等阻力作用),乙工厂里用倾斜放置的传送带向上运送工件,工件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则( )A.因为工件在运动,所以甲、乙两种情况工件都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 B.因为工件在运动,所以甲、乙两种情况工件都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C.因为甲情况工件与传送带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所以工件不受摩擦力作用D.因为乙情况工件有沿传送带下滑的相对运动趋势,故工件受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布置(1分钟)基础作业: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3.2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二.滑动摩擦的大小
备课组长审批意见及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反思(手写)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年级物理教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10 周 第3课时 主备人
课题 3.2摩擦力(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授课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学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2.科学思维: 通过对摩擦力方向的理论分析, 培养学生从思辨的角度理解科学。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方向究竟是什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实验的探究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①、摩擦力方向的理解;②、了解摩擦力的本质特征;③、判定摩擦力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它既可作动力,又可做阻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摩擦力本质的研究找寻更加简单快捷的摩擦力方向判断方法,并熟练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幻灯片、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 二次备课
创设情景(3—5分钟)西行第一难——摩擦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提出问题(3—5分钟)大唐高僧唐玄宗前往西天取经,西行路上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马蹄打滑,难倒在第一座山脚下。路过的土地公打算帮忙,但他可不会物理,只会改变山体的粗糙程度。 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面课程的知识准备的垫底课。所以本节课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现象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提出摩擦力是否可以是动力的意味。引出摩擦力的本质。复习摩擦力的本质通过分析摩擦力的产生的条件得到摩擦力的本质。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发生相对滑动时,每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都会受到对方施加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静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发生相对滑动时,每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都会受到对方施加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因相对运动而生,因阻碍了相对运动而终。换句话说,摩擦力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就是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与趋势,促使物体之间达到相对静止的状态。3.提出问题:白龙马在山丘上行驶时,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静止时有没有受到摩擦力呢?小朋友玩滑梯时,请分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朝哪里?将煤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摩擦力的方向应该朝那边呢?即学即练,巩固应用相对运动方向的判断 互动:师生一起讨论意图:摩擦力跟那些因素有关互动:老师提出问题意图:让学生总结摩擦力有关因素互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指导解惑。意图:意图:巩固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书写规范。培养学生利用已知的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合理选择公式。
(三) 课堂小结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牙刷菜板的实验,观察相对运动与摩擦力的方向,得出结论: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同。可以用“共速”思想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课堂小结(2分钟)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10—12分钟) 借助例题扩展毛刷做题法,并用实验验证:例题(多选)如图所示,相同物块A,B静置在粗糙水平面上。现使用水平推力向左轻推物块A或B,物块A,B均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左推A时,A与地面存在静摩擦力B.向左推A时,A与B存在静摩擦力C.向左推B时,A与地面存在静摩擦力D.向左推B时,A与B存在静摩擦力
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布置(1分钟)基础作业: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3.2摩擦力一.摩擦力产生条件二.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三.滑动摩擦的大小
备课组长审批意见及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反思(手写)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