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 4.1牛顿第一定律 课型 授课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学 重 点 1.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2.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教 学 难 点 1.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2.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学 习 方 法 讨论法,练习法
教 学 工 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13周 第3课时 主备人小木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 二次备课(手写)
(一)导入新课( 3-5 分钟)初中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 你能说说它揭示了物体运动遵循怎样的规律吗 滑冰运动员如果不用力,他会慢慢停下来。这是 否与牛顿第一定律矛盾呢 师:给学生时间思考生: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互动意图:引发学生思考
(二)讲授新课( 15-20 分钟)爱因斯坦曾把一代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努力,比 作侦探小说中警员破案的过程。在侦探小说中,有时候明 显可见的线索却把人们引到错误的判断上去。长期以来,在研究物体运动原因的过程中,人们的经 验是:要使一个物体运动,必须推它或拉它。因此,人们 直觉地认为,物体的运动是与推、拉等行为相联系的,如 果不再推、拉,原来运动的物体便会停止下来。根据这类 经验,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 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某个地方。 然而,在探究运动原因的“侦探小说”里,这正是由明显 的线索引出错误判断的案例,而且这个“错案”维持了很 久。直至近四百年前,伽利略才创造了有效的“侦察”方 法,发现了正确的线索,揭示了事物现象的本质,成为物 理学中的“神探”。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把物体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两种.自然运动就是重物竖直下落和轻物竖直上升的运动;除了这一运动外,所有其它形式的运动都只能在外力强迫下才能进行.这一观点尽管错误,但其中已含有静止惯性的思想. 他的结论可靠吗?“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为什么得到错误结论?什么影响他的判断?有什么实验器材可以维持更小的阻力?介绍气垫导轨原理(图片)气垫导轨可以看出阻力很小的时候,速度几乎不变。科技发达的今天尚且不易,在古代伽利略是怎样告诉人们这一道理的呢?尤其是推翻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伽利略的质疑亚里士多德观点,提出“不受力的物体也能运动”沿斜面向上加速,向下减速,那么水平面呢?伽利略实验结果和逻辑推理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得出推论:“当一个物体在一个水平面上运动, 没有碰到任何阻碍时…它的运动将是匀速的,并将无限地继续进行下去,假若平面是在空间无限延伸的话。”(《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同时代的数学家笛卡儿在《哲学原理》中的表述为:“只要物体开始运动,就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并沿着同一直线方向运动,直到遇到某种外来原因造成的阻碍或偏离为止.”又经历了一代人的努力这时候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牛顿,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提出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一状态为止.牛顿的创新:第一,实现了由个别到一般的飞跃,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在笛卡儿的表述是“单个微粒……”;第二,明确指出一切物体不受力时将“都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笛卡儿的“都将继续保持同一状态”可能包含“静止”,但是不明确;第三,把直线运动明确为匀速直线运动。2.理解⑴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⑵表明力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⑶表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惯性。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惯性大小反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视频:抽桌布惯性的应用和防止甩掉鞋底的泥巴(利用惯性)安全带(防止惯性) 师:同学们阅读教材83页,回答有哪些科学家,提出了怎么样的观点 牛顿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生:阅读教材并找出答案互动目的:学生了解古人的思考方式。师: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得出错误的结论 生:学生思考互动意图:提出亚里士多德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这样往往导致错误的结论.师:观察实验现象生:思考实验原理和结论师:如果没有外力在水平面上会做什么样的运动?生:学生思考,逻辑推理互动意图:引起学生逻辑思考师: 比较两个人观点的不同点生:得出牛顿和笛卡尔的不同观点互动意图: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来历的曲折过程,并体会学习的曲折性.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生: 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An object at rest stays at rest and an object in motion stays in motion with the same speed and in the same direction unless acted upon by an unbalanced force.师: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咱们学到了什么 生:学生思考得出自己的理解互动意图:得出结论并引出惯性概念.师:你还能举例么 生:引起学生思考举例,巩固惯性概念.
(三) 课堂小结四个一:一个定律:一种天性:一种方法:一群伟人: 课堂小结( 2 分钟)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0-12 分钟)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运动状态或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惯性(1)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 定律.(2)惯性是物体的 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 .三、惯性与质量物体惯性大小仅与 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等因素 .考点一: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例1】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意义深远,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理想实验法等对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十分重要。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到的( )A.伽利略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C.卡文迪什测出“万有引力常量”D.库仑发现“库仑定律”考点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是不成立的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考点三:惯性与质量的关系【例3】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牛顿在伽利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D.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所具有的惯性就越大
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布置( 1 分钟)必做作业: 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5.1牛顿第一定律历史回顾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尔 牛顿 (观察+总结) (实验+推理) (逻辑推理)理想斜面实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2.理解:惯性内容与理解:应用与防害:
备课组长审批意见及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反思(手写)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字体要求:1、标题方正仿宋简体五号加粗,行距固定值20榜
2、正文方正仿宋简体五号不加粗,行距固定值20榜
3、附加 课堂检测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 4.1牛顿第一定律 课型 授课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学 重 点 1.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2.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教 学 难 点 1.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2.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学 习 方 法 讨论法,练习法
教 学 工 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13周 第4课时 主备人小木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 二次备课(手写)
(一)导入新课( 3-5 分钟)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 你能说说它揭示了物体运动遵循怎样的规律吗 四个一:一个定律:一种天性:一种方法:一群伟人: 师:上一节课概念大家理解了吗 生:学生回答问题 互动意图:巩固概念
(二)讲授新课( 15-20 分钟)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运动状态或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惯性(1)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 定律.(2)惯性是物体的 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 .三、惯性与质量物体惯性大小仅与 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等因素 .考点一: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例1】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意义深远,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理想实验法等对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十分重要。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到的( )A.伽利略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C.卡文迪什测出“万有引力常量”D.库仑发现“库仑定律”考点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验依据B.牛顿第一定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是不成立的C.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思维方法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考点三:惯性与质量的关系【例3】关于力与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不受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牛顿在伽利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D.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所具有的惯性就越大二、多选题7.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速度越大越难刹车,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C.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 师: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生:举手回答问题互动意图:巩固重点师:什么是惯性 生:举手回答问题互动意图:巩固重点师:班班通展示习题,给大家1分钟时间,用举手形式回答问题,1只手代表A,两只手代表B,以此类推.生:思考回答问题互动意图:测试学生掌握情况师:班班通展示习题,给大家1分钟时间,用举手形式回答问题,1只手代表A,两只手代表B,以此类推.生:思考回答问题互动意图: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三) 课堂小结考点一: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考点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考点三: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课堂小结( 2 分钟)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0-12 分钟)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运动状态或 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惯性(1)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叫作 定律.(2)惯性是物体的 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 .三、惯性与质量物体惯性大小仅与 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等因素 .3.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然界充满好奇,这种好奇心和人类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需求,构成了自然科学发展最主要的两个动力。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用推理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B.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跟它的轻重无关C.胡克定律说明了弹簧弹力越大,弹簧的劲度系数越大D.牛顿第一定律只研究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情况5.下列有关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不管速度大小如何,惯性大小是相同的B.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C.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D.受力物体的惯性将随着所受力的增大而逐渐消失
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布置( 1 分钟)必做作业: 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5.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2.惯性概念高考和学考考点考点一: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考点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考点三: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备课组长审批意见及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反思(手写)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字体要求:1、标题方正仿宋简体五号加粗,行距固定值20榜
2、正文方正仿宋简体五号不加粗,行距固定值20榜
3、附加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