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4.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案 (第1,2,3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4.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案 (第1,2,3课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23 20:29:10

文档简介

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1课时) 课型 实验课 授课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理解实验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科学思维: 经历实验的操作和测量过程,以及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少系统误差的操作方法。 科学探究: 体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教 学 重 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教 学 难 点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教 学 方 法 实验法,分组讨论法,
学 习 方 法 分组讨论法
教 学 工 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14周 第1课时 主备人小木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 二次备课(手写)
(一)导入新课( 3—5 分钟)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运动。那么,同学们考虑过没有物体在受到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的问题: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哪个物理量的改变?标志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什么?2、对于任何物体,在它们受到相同作用力时,决定它们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性因素是什么? 师:既然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定形提出以下猜测,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分组思考互动意图:提出控制变量实验思想。
(二)讲授新课( 15—20 分钟)提出问题: 物体的加速度a与所受到的合外力F、物体质量m有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m 一定时,F 大,a大 a与F成正比F 一定时,m 大,a小a 与m成反比实验探究 a、F、m的关系问题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方法一: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利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和秒表测量时间,然后由公式 a=(2x)/t2可算出方法二: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可测量加速度方法三:利用比值法。由于a=(2x)/t2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x1,x2,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问题2:如何为运动的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又如何测出这个合力呢?方法一:粗糙斜面上,用悬吊重物的方法为小车提供拉力, 通过改变增减重物的质量就可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一端垫高,用重力的分力G1将摩擦力f 平衡抵消掉问题3:如何为运动的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又如何测出这个合力呢?方法二:光滑水平面上利用重物下落拉动小车运动,通过增减重物重量就可以改变小车所受的合力。注意:只有当盘和砝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得多时,小车所受拉力才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实验方案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为器材,研究小车运动。 师: 物体的加速度a与所受到的合外力F、物体质量m有怎样的关系?生: 猜想与假设互动意图:提出控制变量实验思想。师:定量关系怎么样呢?怎么测量哪些物理量?生:分组讨论,代表起来回答问题互动意图:讨论思考试着回答解决问题师: 如何为运动的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又如何测出这个合力呢?生:思考,分组思考回答问题?互动意图:引起学生思考。
(三) 课堂小结本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1.控制变量法 2.阻力补偿法 课堂小结( 2 分钟)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0—12 分钟)一、实验思路——控制变量法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 不变,通过改变槽码的个数改变小车所受的 ,测得不同拉力下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拉力的 关系.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小车所受的 不变,通过在小车上增加 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不同质量的小车对应的 ,分析加速度与 的定量关系.二、物理量的测量1.质量的测量:用 测量.在小车中增减砝码的数量可改变小车的 .2.加速度的测量(1)方法1:让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 直线运动,用 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用秒表测量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然后由a=计算出加速度a.(2)方法2:由纸带根据公式Δx=aT2,结合 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3)方法3:不直接测量加速度,求加速度之比,例如:让两个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时间t相等,测出各自的位移x1、x2,则=,把加速度的测量转换成位移的测量.3.力的测量在阻力得到补偿的情况下,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 .(1)在槽码的质量比小车的质量小得多时,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槽码所受的 .(2)使用力传感器可以直接测量拉力的大小,不需要使槽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布置( 1 分钟)必做作业: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本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1。控制变量法 2。 阻力补偿法3。图像法,其中a—m图像转换成a—1/m图像体现了“化曲为直”的转换思想本实验的结论:合力相同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备课组长审批意见及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反思(手写)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字体要求:1、标题方正仿宋简体五号加粗,行距固定值20榜
2、正文方正仿宋简体五号不加粗,行距固定值20榜
3、附加 课堂检测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2课时) 课型 实验课 授课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理解实验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科学思维: 经历实验的操作和测量过程,以及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少系统误差的操作方法。 科学探究: 体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教 学 重 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教 学 难 点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教 学 方 法 实验法,分组讨论法,
学 习 方 法 分组讨论法
教 学 工 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14周 第2课时 主备人小木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 二次备课(手写)
(一)导入新课( 3—5 分钟)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运动。那么,同学们考虑过没有物体在受到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呢?上一节课节课我们讨论了怎么测量三个物理量和实验器材,下面我们来学习实验步骤设计。 师:那应该怎么样设计实验才合理呢?生:分组思考互动意图:提出控制变量实验思想。
(二)讲授新课( 15—20 分钟)实验方案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为器材,研究小车运动。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2.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小车上装好纸带,纸带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调整木板倾斜程度,平衡摩擦力。3.控制小车质量不变,用细线将钩码与小车相连(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打开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测出一组数据。4.改变钩码质量,多测几组据。5.控制钩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再测几组数据。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师:会用到那些工具?生:阅读教材,分组思考回答问题。互动意图:提出实验用具和实验方案。师:根据图像,大家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生:分组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互动意图:得出力与加速度,质量三者的关系。
(三) 课堂小结本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3.图像法,其中a—m图像转换成a—1/m图像体现了“化曲为直”的转换思想 课堂小结( 2 分钟)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0—12 分钟)三、实验器材小车、砝码、槽码、细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四、注意事项1.打点前小车应靠近 且应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 小车.2.在补偿阻力时,不要 槽码,但小车应连着 且启动打点计时器.用手轻轻地给小车一个 ,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 ,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 平衡.3.改变槽码的质量的过程中,要始终保证槽码的质量远 小车的质量.4.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应舍去. 三、实验题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当质量m一定时,a与F合成___________;(2)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本实验中探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D.“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如不满足,对探究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
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布置( 1 分钟)必做作业: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本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1.控制变量法 2.阻力补偿法3.图像法,其中a—m图像转换成a—1/m图像体现了“化曲为直”的转换思想本实验的结论:合力相同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备课组长审批意见及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反思(手写)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3课时) 课型 实验课 授课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理解实验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科学思维: 经历实验的操作和测量过程,以及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少系统误差的操作方法。 科学探究: 体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教 学 重 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教 学 难 点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教 学 方 法 分组讨论法,讲授法
学 习 方 法 分组讨论法
教 学 工 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14周 第3课时 主备人小木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 二次备课(手写)
(一)导入新课( 3—5 分钟)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运动。那么,同学们考虑过没有物体在受到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呢?上一节课节课我们讨论了怎么测量三个物理量和实验器材,下面我们来学习实验步骤设计。 师:那应该怎么样设计实验才合理呢?生:分组思考互动意图:提出控制变量实验思想。
(二)讲授新课( 15—20 分钟)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重物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用力传感器测量绳子拉力。将无线力传感器和小车固定在一起,将细绳的一端与重物相连,另一端系在传感器的挂钩上。本实验中,保持绳端所挂重物质量不变,先按住小车,记下传感器读数为;然后在小车上放置不同质量的钩码,释放小车,从而得到绳子的不同拉力大小与小车相应的加速度大小。己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 (1)除了图中所给器材以及交流电源和导线外,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有 。A.秒表 B.弹簧测力计 C.刻度尺(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将木板远离定滑轮的一端垫高,平衡摩擦力B.需调节滑轮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平行于木板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D.需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3)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乙,各计数点间均有四个打点。由该纸带上标示的测量数据,可求得加速度大小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通过计算得到与的差值,作出加速度大小与的图像如图丙,该图像的斜率的 (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 师:来给大家3分钟时间生:思考讨论,写在本子上互动目的:检查学生知识点落实情况.
(三) 课堂小结本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1.控制变量法2.图像法,其中a—m图像转换成a—1/m图像体现了“化曲为直”的转换思想 课堂小结( 2 分钟)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0—12 分钟)1.如图所示,某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 (填“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2)补偿阻力时 (填“需要”或者“不需要”)挂小沙桶, (填“需要”或者“不需要”)在小车后连接纸带,然后适当 (填“垫高长木板右端”或“改变小车的质量”),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3)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距离已在图中标示,可得小车的加速度 ,C点的速度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多选)如图所示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三条a-F图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绳的拉力相同B.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同C.直线1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D.直线3对应的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最大【典型题】2.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安装完毕后准备释放小车时的装置示意图.另一同学指出了图中的几处错误,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B.拉小车的细线应与长木板平行C.实验中所用电源应为交流电源D.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打点计时器应距右端较远些
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布置( 1 分钟)必做作业: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本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1.控制变量法 2.阻力补偿法3.图像法,其中a—m图像转换成a—1/m图像体现了“化曲为直”的转换思想本实验的结论:合力相同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备课组长审批意见及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反思(手写)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