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 教案 (第1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 教案 (第1课时)(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23 20: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 4.3牛顿第二定律(第一课时) 课型 授课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理解实验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科学思维: 经历实验的操作和测量过程,以及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少系统误差的操作方法。 科学探究: 体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教 学 重 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教 学 难 点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教 学 方 法 分组讨论法,讲授法
学 习 方 法 分组讨论法
教 学 工 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14周 第4课时 主备人小木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及互动意图 二次备课(手写)
(一)导入新课( 3—5 分钟)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匀速运动。那么,同学们考虑过没有物体在受到力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呢?上一节课节课我们讨论了怎么测量三个物理量和实验器材,下面我们来学习实验步骤设计。 师:那应该怎么样设计实验才合理呢?生:分组思考互动意图:提出控制变量实验思想。
(二)讲授新课( 15—20 分钟) (一)牛顿第二定律①教师向学生讲述: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得到同样的结论,由此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也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跟质量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②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牛顶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学生可以写出:或教师给出,k为比例系数③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加速度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学生回答根据定义和矢量关系。进一步提问用速度定义加速度时的方向 学生得到,加速度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④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做自由落体的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无关 学生得出重力加速度。(二)力的单位。①给学生讲述牛顿第二定律出现的时间以及当时的基本物理量,向学生提问,k可以取什么数 学生得到k可以取任意值。当k取1,有。②讲述:1Kg的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产生1m/s2的加速度,此时的力,叫做“一个单位的力”。向学生提问力的单位,学生得出:Kg.m/s2。顺势给出单位“N” 大家知道,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但是在太空,物体完全失重,用天平无法测量质量,那么应该如何测量呢?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如果给物体施加一个已知的力,并测得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这就是动力学测量质量的方法。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我国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太空授课,演示了包括质量的测量在内的一系列实验。质量的测量是通过舱壁上打开的一个支架形状的质量测量仪完成的。测量时,航天员把自己固定在支架的一端,另外一名航天员将支架拉开到指定的位置。松手后,支架拉着航天员从静止返回到舱壁(如图)。支架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拉力F;用光栅测速装置能够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从而计算出加速度a。这样,就能够计算出航天员的质量m。你能设计出一种在太空中测量质量的方法吗? 师:来给大家3分钟时间生:思考讨论,写在本子上互动目的:检查学生知识点落实情况.
(三) 课堂小结本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公式 课堂小结( 2 分钟)
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0—12 分钟)一个物体,质量2Kg,受到互成120°角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此外没有其他力。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 向学生提问此时对力怎么处理 学生讨论后得出,此时作用力为合力,可以根据力的合成和分解,进行计算。
作业布置(分层) 作业布置( 1 分钟)必做作业:选做作业:
3.力的单位:国际单位牛顿,符号 N,1N =1kg·m/s
备课组长审批意见及签名 年 月 日
备课反思(手写)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