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中三年级期中目标检测
地 理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15小题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D D B A B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B A D B C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5分)
16. (1)条件: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周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答到3点得6分)
(2)不利的自然条件:地形起伏大;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冻土发育;跨越众多的河流;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答到3点得6分)
(3)原因:川藏铁路跨越河流、山谷多,修建桥梁、隧道,可以缩短路程;降低坡度,提升运营安全;经多年冻土区,修建桥梁可以克服冻土冻融对路基的破坏;经多个国家级自然与生态保护区,修建桥梁可以为生物留出通道;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占用耕地。(答到4点得8分)
17(1)分布不均(2分);整体上中部地区多于周边地区(或中部密度大于周边地区);多中心集聚发展。(答到1点得2分,答到2点得3分)
(2)差异: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产业集聚中心数量增多,集聚规模扩大。(4分)
(3)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人才资源集中,科技力量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区域优势突出,市场辐射广;人工智能产业(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较好;国家政策支持等。(答到3点得6分)
18.(1)A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少雨,冬季多雨;(2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2分)B地,降水总量较多,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分)B地常年受西风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2分)
(2)半岛中东部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西侧山地削弱西风,风力侵蚀作用弱;(4分)
(3)地处世界重要海运航道上,海运繁忙,修建桥梁影响大型船舶通航;海水深度大,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海峡南北相距远,桥梁长度大,投资成本高;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冬半年受强劲西风和狭管效应影响,风浪大,施工难度大;海峡南北两侧货运量小,海运可满足运输需求。(答到4点得8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A 2.C 3.D
【解析】1.由材料“云南滇中地区四季如春,是鲜花种植的天赐宝地”可知,云南滇中地区气候适合鲜花种植,A正确;云南滇中地区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一定的地形起伏,不太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B错误;南方(西南)地区的水源和土壤条件差异不大,因此水源和土壤不是滇中地区鲜花种植最优越的自然条件,CD错误。故选A。
2.由材料“该镇鲜花产量占全国3/4,并发展成为花卉集散、信息和衍生品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鲜花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使得斗南镇从种植蔬菜转变为种植鲜花, C正确;政策、技术对种植结构有一定影响,但由上述分析可知,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AB错误;蔬菜和花卉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的要求差异很小,D错误。故选C。
3.花卉长距离运输离不开保鲜储藏技术和便利的交通运输,保鲜储藏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③④正确;管理水平、销售经验对于农产品销售范围的影响相对较小,①②错误。所以选D。
【点睛】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某地的市场条件可以从该地区人口(城市人口数量)对农产品的需求情况、农产品品质、交通运输条件、距离城市远近等方面进行分析。
4.D 5.B 6.A
【解析】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地摊经济创业门槛较低,可以选择在公共场所等地进行商品售卖, D正确,从业风险较低,多售卖价格低廉的商品,收入受人流、天气等因素影响,ABC错误。故选D。
5.根据题干可知,地摊经济多集中在城市街头巷尾、公共场所或者农村集市等地,在城市中可以选择在城郊大型居民区出入口, B正确;农村地区可以选在集镇农贸市场交叉路口,不符合题意,D错误;国道旁、高速公路服务区对零散商品需求量小,中央商务区大厦入门处多安置店面商铺,对地摊商品需求小,AC错误。故选B。
6.发展“地摊经济”有利于增加部分收入,有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①正确;地摊合理合规摆放,有助于形成城市特色地摊经济地区,丰富城市文化,②正确;部分人员从事地摊生意,获取报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就业压力,③错误,部分地摊摆放占据道路,易造成交通拥堵,不利于改善交通环境,④错误,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摊经济”对于拉动灵活就业,增加多源收入、便利居民生活等都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但也会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管理难度加大,政府维护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成本提高,对城市卫生和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7.B 8.B 9.D
【解析】7.“岩体庞大,裸露地表”是黄山怪石的具体表现之一,不是其形成的地质基础,A错。岩石坚硬,垂直节理发育,流水等易沿垂直裂隙侵蚀,岩石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落,形成千奇百怪的岩石,B正确。与岩石年代关系不大,C错。主要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而“岩石成层,层理构造显著”属于沉积岩的典型特征,D错。故选B。
8.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黄山怪石主要在流水等外力作用下风化、侵蚀形成,主要与风化侵蚀有关,与搬运和沉积无关。故选B。
9.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为侵入型岩浆岩,表明发生过岩浆活动,而不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现岩浆岩);黄山怪石的广泛分布,说明地壳运动抬升,使得花岗岩大面积出露地表,之后接受外力风化侵蚀;与变质作用关系不大。②④正确,①③错。故选D。
【点睛】常见的岩石总结:①岩浆岩: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流纹岩等;②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③变质岩:片麻岩(花岗岩变质)、大理岩(石灰岩变质)、板岩(页岩变质)等。
10.C 11.B 12.A
【解析】10.阿拉伯海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长,降水少、注入径流少,气温高、蒸发强烈,盐度常年较高;孟加拉湾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注入径流量大,盐度较低;夏季受西南季风和海陆轮廊影响,阿拉伯海一部分海水沿着印度半岛东侧流向东北进入孟加拉湾,使两海域盐度差异减小,故洋流对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盐度差异显著影响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孟加拉湾雨带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在10~12月期间,雨带南移至孟加拉湾南部,海湾南部降水量显著增加;同时此时处在西南季风向东北季风转换的期间,风速较小,海水蒸发量相对较小,造成该地区盐度显著降低,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B正确,A CD错误。故选B。
12.读图可知,印度洋赤道海区海气年净淡水通量东部小于西部,盐度东部低于西部,说明赤道海区东部降水多于西部,推断印度洋赤道海区上空的大气运动,应是东部上升,西部下沉,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点睛】西南季风是盛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一带的夏季风,以印度夏季风最为典型。来源于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穿越赤道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转向西南方向,路经热带海洋,携带大量水汽,为印度半岛和东南亚一带降水的主要来源。
13.D 14.B 15.C
【解析】13.热带辐合带,是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由所学知识可知,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南北移动,信风带也随之移动,因此热带辐合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南北移动,读图可知,甲、乙两图,辐合带在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北半球夏季北移,因此两图季节为北半球夏季,A错误;同理,丙、丁辐合带在南半球,因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C错误;甲、丙辐合带是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成为西南风,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成为西北风,由于其转变具备季节性周期变化,形成的为季风,形成热带辐合带属于季风辐合带,B错误;乙、丁两图中是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辐合带,D正确。故选D。
14.信风辐合带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和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直接形成的气流汇合区,辐合带中吹东风;季风辐合带是信风跨越赤道到达北半球后,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改变了方向,由东风而转为西风,在由东风到西风的过渡区中,风速通常都比较小,加之其与信风形成了风向相对气流汇合区。在这样的汇合区中风速很小。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②③,B正确,ACD错,故选B。
15.结合上题分析,辐合带属于低压地区,风力较小,海洋比较平静,A错误;热带低压控制,风力不大,气旋容易形成,可能发展形成气象灾害,如台风,B错误;沿着低压区,气流汇合,在辐合带上,空气对流上升形成积雨云,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 C正确;对流运动生成和发展,天气不稳定,D错。故选C。
【点睛】热带辐合带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对流云团组成的。云团与云团之间夹有大小不一的晴空区或少云区。在赤道附近,信风边界层的湿空气摩擦辐合,在辐合带上,空气对流上升形成积雨云。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积而云组成对流云团,形成大范围的上升运动。在对流云团里, 天气非常活跃,常有雷暴、降雨出现。
16. (1)条件: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周期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少等。(答到3点得6分)
(2)不利的自然条件:地形起伏大;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高寒缺氧,冻土发育;跨越众多的河流;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答到3点得6分)
(3)原因:川藏铁路跨越河流、山谷多,修建桥梁、隧道,可以缩短路程;降低坡度,提升运营安全;经多年冻土区,修建桥梁可以克服冻土冻融对路基的破坏;经多个国家级自然与生态保护区,修建桥梁可以为生物留出通道;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占用耕地。(答到4点得8分)
【分析】本题以雅鲁藏布江和川藏铁路为材料,涉及交通运输线的开发条件、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夏季气温不高,作物生长周期长,可以增加作物单产;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冬季寒冷,病虫害较少,可以减少农药施用;工业化水平低,环境污染少,农作物生长环境好。
(2)穿越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海拔高,沿途高寒缺氧,冻土发育;跨越众多的河流,需要建设较多桥梁;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工程安全保障难度大;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环境破坏。
(3)川藏铁路跨越河流、山谷多,地势崎岖不平,修建桥梁、隧道,可以缩短路程,加强可达性;降低坡度,提升运营安全,保证铁路高速运行;经多年冻土区,修建桥梁可以克服冻土冻融对路基的破坏,保证运营安全;经多个国家级自然与生态保护区,修建桥梁可以为生物留出通道,避免造成对生物的干扰;和地表保持距离,防止火车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干扰,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沿途山区多,耕地少,适合建设铁路地区也是耕地集中区,桥隧结合可减少占用耕地。
17(1)分布不均(2分);整体上中部地区多于周边地区(或中部密度大于周边地区);多中心集聚发展。(答到1点得2分,答到2点得3分)
(2)差异: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产业集聚中心数量增多,集聚规模扩大。(4分)
(3)经济发达,资金充足;人才资源集中,科技力量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区域优势突出,市场辐射广;人工智能产业(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较好;国家政策支持等。(答到3点得6分)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方向与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2020年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核密度强度分布图可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总体分布不均;整体上中部密度大于周边地区,即中部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多于周边地区;由图可知,长三角地区的人工智能产业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地呈现多中心集聚发展。
(2)由2020年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核密度强度分布图可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产业集聚中心数量增多,集聚规模扩大。由材料“基础层是支撑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提,包括专用芯片和软硬件开发制造等;技术层依托基础层进行识别与机器学习;应用层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可知,基础层的产业技术和资金门槛最高,因此产业集聚中心数量最少,集聚规模最小;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产业技术(资金)门槛逐渐降低,产业集聚中心数量增多,集聚规模扩大。
(3)人工智能产业对资金、技术等要求较高,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经济发达,资金充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才资源集中,科技力量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是区域中心城市,优势突出,市场辐射广;人工智能产业(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较好;国家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18.(1)A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少雨,冬季多雨;(2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2分)B地,降水总量较多,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分)B地常年受西风控制,西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2分)
(2)半岛中东部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西侧山地削弱西风,风力侵蚀作用弱;(4分)
(3)地处世界重要海运航道上,海运繁忙,修建桥梁影响大型船舶通航;海水深度大,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海峡南北相距远,桥梁长度大,投资成本高;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冬半年受强劲西风和狭管效应影响,风浪大,施工难度大;海峡南北两侧货运量小,海运可满足运输需求。(答到4点得8分)
【分析】本题以伊比利亚半岛为载体,考查气候特点及成因、交通区位条件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读图可以看出,伊比利亚半岛西南的A地位于欧洲西岸,地中海地区,35°N-40°N之间。根据所学,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推断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其成因和特点是: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该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西风南移控制该地区,从大西洋带来暖湿水汽,温和多雨。与A地相比,B地位于40°N以北,纬度更高,而且常年处在中纬西风的吹拂之下,再加处在山地的迎风坡,对海洋水汽的阻挡抬升明显,因此全年降水总量较多,而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属于温带海洋气候。
(2)读图可知,①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半岛内陆,周围高山环绕,降水少,地表流水侵蚀作用也弱;②西侧山地削弱西风,使得风力侵蚀作用弱;③由材料知,更多的壁画位于洞窟内,导致史前壁画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小,壁画因此至今保存完好。
(3)分析原因如下:首先从自然条件来看:①由材料知该处海水深度很大,亚热带水温高,海水腐蚀性强,建设难度极大,技术要求很高;②海峡南北相距远(最窄处约13千米),桥梁长度大,投资成本高;③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海底地质条件复杂;④冬半年受西风影响,风力强劲;再加上直布罗陀海峡处于两大陆之间,狭管效应影响,海上风浪大,施工难度大。其次从社会经济看,①海直布罗陀海峡处在世界重要的海运国际航线上,海运非常繁忙,修建桥梁影响大型船舶通航;②峡南北两侧货运量小,海运可满足运输需求;③从建设成本看,投资大,技术难度大,属于跨洲跨国桥梁,协作有难度。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中三年级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2023.11
注意事项: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云南滇中地区四季如春,是鲜花种植的天赐宝地。滇中的斗南镇40年前并不种植鲜
花,而是种植蔬菜。目前,该镇鲜花产量占全国3/4,并发展成为花卉集散、信息和衍生
品中心,斗南花卉销往全国各地和全世界50多个国家地区。完成1-3题。
1.滇中地区鲜花种植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斗南镇从种植蔬菜到种植鲜花的转变,起主导作用的是
A,政策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
3.花卉从斗南销往我国各地和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依赖于
①丰富的销售经验②先进的管理水平③保鲜储藏技术④便利的交通运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秩义的“地摊经济”,是指在城市街头巷尾、公共场所或者农村集市等地摆摊贩卖商
品或者捉供服务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城市边缘化的经济形式,
直是影响城市环境管理的关键因素。行走在各座城市的夜市中,你会发现年轻人摆地排已
经屡见不鲜。近年来,年轻人瞧上了地摊生意,下班后摆摊已成为众多年轻人探索副业的
第一步。据此完成4-6题。
4.城市“地摊经济”
A,收入相对稳定B.从业风险高
C.商品价格昂贵
D.创业门槛较低
高三地理试卷第1页(共6页)
5.下列地点作为城市经常摆摊优先选择的是
A.国道旁、高速公路服务区
B.城郊大型居民区出入口
C.中央商务区大厦入门处
D.集镇农贸市场交叉路口
6.我国一些城市发展“地摊经济”,可以
①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②丰富城市文化③加剧就业压力④改善交通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黄山地处安徽省南部,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以奇松、怪石等“四
绝”著称于世。黄山的怪石形态似人似物,似鸟似禽,千奇百怪,令人叫绝。据此完成7-9
题。
7.黄山怪石形成的地质基础是
A.岩体庞大,裸露地表
B.岩石坚硬,垂直节理发育
C.岩石深厚,时代久远
D.岩石成层,层理构造显著
8.塑造黄山怪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侵蚀、搬运B.风化、侵蚀
C.风化、搬运
D.侵蚀、沉积
9.黄山怪石的广泛分布,说明黄山地区曾经发生过
①火山喷发
②岩浆活动
③变质作用
④地壳运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高三地理试卷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