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促织》课件(共1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1《促织》课件(共1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2 19: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促织
蒲松龄
任务一:本篇小说围绕“促织”展开情节,请概括主要情节,并绘画出情节曲线。
起因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征虫
觅虫
求虫-得虫
失虫
献虫


情节一波三折 悬念迭生
化虫—斗虫
一天夜里,成名夫妻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他们的儿子黑子。黑子说:
“我是黑子。就是那只黑蛐蛐。蛐蛐就是我。我变的。”
“我拍死了‘青麻头’,闯了祸。我就想:不如我变一只蛐蛐吧。我就变成了一只蛐蛐。”
“我爱打架。”
“我打架总要打赢。打赢了,爹就可以不当里正,不挨板子了。我九岁了,懂事了。
“我跟别的蛐蛐打,我想:我一定要赢,为了我爹,我妈。我拼命。蛐蛐也怕蛐蛐拼命。它们就都怕。”
“我打败了所有的蛐蛐!我很厉害!”
“我想变回来。变不回来了。”
“那也好,我活了一秋。我赢了。”
“明天就是霜降,我的时候到了。”
“我走了,你们不要像我。——没用。”
第二天一早,黑子死了。
一个消息从宫里传到省里,省里传到县里,那只黑蛐蛐死了。
——汪曾祺《聊斋新义》
任务二:
汪曾祺在改写《促织》时,曾把《促织》中喜剧式的结局删去,让故事以悲剧结束,汪曾祺就说:“我这样做,相信是符合蒲老先生的初衷。”你是否认同汪曾祺的做法?
以悲剧结尾,加深现实批判意味
以喜剧结尾,更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
违背生活逻辑,更显现实沉重
一悲一喜,一贫一富,前后对比
冷峭荒诞的手法
任务三:
鲁迅在评价《聊斋志异》时曾说:“《聊斋志异》用传奇而以志怪。”
(魏晋志怪小说,重传实可信而文字简洁,侧重于搜奇记逸。唐传奇是叙述婉转,绘藻描摹而情节详细、结构布局严谨。)
你如何理解鲁迅的话?
志怪小说之荒诞离奇
成名儿子魂化蟋蟀轻捷善斗
成名夫妻求神问卜而得佳品
阅读课文第6、7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儿子气息然则转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而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忽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









传奇小说之细腻描摹
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异史氏曰”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体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
1、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乎人命不可忽也”,寄予讽谏之旨。
2、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3、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了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的苦难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主题探讨-作者评论
作业:假如你是明朝宣德时期坊间的晚报记者,在小吏成名家,发生了一桩奇事。请你依据《促织》原文,写一篇新闻报道这桩奇事。新闻稿形式不限,可以为消息、通讯、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