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 )
A.粗糙(cāo) 炽热(zhì)
栖息(qī) 广袤无垠(yín)
B.禁锢(ɡù) 稽首(jī)
朔方(shuò) 藏污纳垢(ɡòu)
C.纤细(xiān) 解剖(pāo)
馈赠(kuì) 长吁短叹(xū)
D.繁衍(yǎn) 污秽(huì)
驿站(yì) 恍然大悟(huǎnɡ)
【解析】选D。A项中的“炽”应读chì;B项中的“稽”应读qǐ;C项中的“剖”应读pōu。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苍海桑田 诚皇诚恐 莫衷一是 不容质疑
精巧绝伦 龙肝凤髓 粗治滥造 盛气凌人
错别字
改 正
答案:
错别字 苍 皇 质 治
改 正 沧 惶 置 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他主持会议时,常常拖泥带水地说个没完。
B.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C.他做事总是自行一套,与别人格格不入,简直是鹤立鸡群。
D.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辗转反侧地看。
【解析】选A。B项中“莫衷一是”指不能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C项中的“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D项中“辗转反侧”一般用来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此处应该用“翻来覆去”。
4.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鲁迅——《藤野先生》——《朝花夕拾》
B.茨威格——俄国——《三作家》
C.高尔基——《海燕》——《春天的旋律》
D.纪伯伦——黎巴嫩——《泪与笑》
【解析】选B。“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5.(2014·随州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信息,以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B.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举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公众都积极响应号召,一时间,厉行节约深入人心,资源集约利用蔚然成风,良好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
C.彻底改善大气污染,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也是时不我待的工程。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解析】选B。A项“发展和兴起”语序不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为“兴起和发展”;C项“长期艰苦的”后缺少宾语,应添加“工程”;D项“搭建……圣地、家园、名片”搭配不当。
6.名著阅读。(3分)
成长不可无书,走近名著,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与高贵的精神同行,其乐无穷。请完成下面的读书卡。
书名 《名人传》 作者 国籍 法国
主人公 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 )
内容 读了《名人传》,我深受启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位名人都是 才成为伟人的。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答案:作者:罗曼·罗兰 主人公:贝多芬
内容: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
7.(2014·宁德中考)综合性学习。(8分)
2014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风是什么 》系列报道播出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现在,学校组织了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我参与我宣传】
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严家训时时记,
(2)【活动二:我参与我观察】
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 请说出理由。(2分)
答:
(3)【活动三:我参与我思考】
认真分析下面调查结果统计表,请写出你的探究结论。(2分)
某市家庭教育情况调查结果统计表(调查了1 988人)
结果统计调查内容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内容 百分比 内容 百分比 内容 百分比
父教缺失与否 缺失 60.7% 不缺失 13.0% 无法判断 26.3%
谁承担更多家庭教育责任 母亲 46.9% 父母均担 28.7% 其他人 24.4%
答:
(4)【活动四:我参与我实践】
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50字左右)(2分)
答:
答案:(1)示例一:好家教人人夸 示例二:立家训代代传
(2)示例一: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养成,文明礼仪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3)示例一:我国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的现象严重。
示例二:我国家庭教育中,母亲承担了主要的教育责任。
(4)示例:初二时,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着父亲偷偷签上他的名字。父亲发现后,打了我一顿,严厉告诉我:“做人要诚实。”我深受教育,从那以后再没做过不诚实的事。(故事内容完整,主题符合要求即可)
二、阅读品悟(45分)
(一)阅读《海燕》,完成8~11题。(14分)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②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⑤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⑥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⑦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⑧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⑨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⑩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8.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首散文诗通过海燕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描写,深刻反映了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
B.本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三个场面中刻画。
C.《海燕》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宽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
D.在语言方面,《海燕》一文笔触细腻柔韧,感情真挚深沉。
【解析】选D。在语言方面,《海燕》一文文笔粗犷,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文章所要歌颂的是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和企鹅 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前写了大海、狂风和乌云,目的何在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写其他海鸟是为了和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海燕的形象;写大海、狂风和乌云,是为了烘托海燕的形象。
答案: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 ( http: / / www.21cnjy.com )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地飞翔”、欢乐地“叫喊”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写海燕高傲地飞翔前写了大海、狂风和乌云,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从而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10.文中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请从修辞的角度,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答:
(2)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答:
答案:(1)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黑色的闪电”写出海燕的敏捷、迅速;“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突出了它的英勇、矫健。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抱”“甩”和“恶狠狠”分别赋予狂风以人的行为和思想情感,突出狂风势力的猖獗。
11.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答题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全文内容,回答出作者饱含的战斗情怀。
答案:表达了作者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渴盼经受革命风暴战斗洗礼,召唤革命者奋起斗争、搏击风暴、挣脱桎梏,赢得解放,去迎接伟大的战斗。
(二)(2014·济宁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5分)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 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 焉有失 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吆喝”“吆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 ——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12.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 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3分)
答:
答案: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意思对即可)
13.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3分)
答:
答案:“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意思对即可)
14.文章第6、7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答案: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言之成理即可)
15.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6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3分)
答:
答案:修辞手法: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意思对即可)
16.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2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3分)
答:
答案: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意思对即可)
(三)(2014·白银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6分)
“玉兔”自述
大家好,我是“玉兔”号月球车。终于从着陆器肩膀上走下来跟大家见面,心情很激动呢。听说江湖上有很多关于我的疑问,今天就由我来一一解答好啦。
A.是不是只“胖兔子”
大家都很关心我的长相。我有1.1米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1.5米长、1米宽,体重嘛,是140公斤。虽然看起来分量不轻,但我并不是一只“胖兔子”,为了节约燃料,也为了轻柔着陆,我跟小伙伴着陆器都辛苦地进行了“瘦身”,没有一丝“赘肉”。跟其他国家的月球车兄弟相比,我也是非常精致轻巧的。前苏联的“月球车一号”足足有756公斤重,美国有人驾驶的“巡行者1号”重量也超过了200公斤。虽然是只兔子,但我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不过这对翅膀不是用来飞的,而是获取和保存太阳能的帆板。到达月球表面后,我就张开翅膀,不断地吸收着太阳能。翅膀前面,是我的两只“前爪”,可以钻孔、研磨、采样。我的脑袋上还有一个定向天线和几个太阳敏感器。跟其他兔子不同,我有六只“脚”——六只小小的轮子;我还有四只张望月球的眼睛:一对导航相机,一对全景相机;最丰富的是我的肚子,里面装着红外成像光谱仪、避障相机、机械臂、激光点阵器……
B.
跟我们国家研制的其他航天器相比,我最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是能走动。虽然叫作兔子,但我没有能耐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很惭愧,我的移动速度基本上是“龟速”,每小时平均走200米。不管去哪儿,我都得分几步才能到达。走之前要看路、选路,可是导航相机只有在10米的范围内才能看得准,所以我每一步最远也只能走10米。路上遇到的小障碍我不怕,因为我除了可以接受地面的遥控操作外,还可以自主处理图像,识别障碍,甚至还能规划路径。说起来,我也算是一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哦不,机器兔子。专家说,走得不快不要紧,只要能顺利“翻山越岭”,我就是机智灵巧的“越野兔”。我的活动范围目前设定是10千米。据说除了美国“阿波罗号”的三辆载人月球车外,前苏联的月球车l号和2号也被留在了月球上。这里还有“嫦娥一号”英勇撞月留下的痕迹。虽然我也很想去看一看这些几十年前就来到月球的朋友们,但是月亮太大了,恐怕很难跑过去跟它们打招呼了。
(选自2013年12月16日《兰州晚报》)
17.仿照A处小标题在文中B处横线上拟一个小标题。(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三段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玉兔”概括回答。
答案:“兔子”跑得有多快
18.文章主要介绍了“玉兔”哪两方面的特征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主要从二、三两段筛选信息,提炼归纳。
答案:本文主要介绍了“玉兔”的体型大小与轻重及运动方面的特征。
19.“玉兔”在月球上遇到小障碍,有哪些解决方法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掌握“玉兔”主要功能,然后思考回答。
答案:“玉兔”可以接受地面的遥控操作,还可以自主处理图像,识别障碍,甚至还能规划路径。
20.文章第二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抓住关键词“跟……相比”“756公斤”“200公斤”,可以判断说明方法有:做比较、列数字。结合句子内容以及该段对说明对象的介绍分析其作用。
答案:运用了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玉兔”号与前苏联和美国的月球车重量进行对比,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玉兔”号的精致轻巧。
2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我国的“玉兔”号月球车。
B.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使文章亲切自然,生动形象。
C.文中加引号的词语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我国月球车的特点。
D.本文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解析】选C。文中加引号的词语并非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如“巡行者1号”“嫦娥一号”等。
三、写作(50分)
22.(2014·武汉模拟)看山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 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 看史传,如何看见人性的善恶 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 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1)细读材料,领会题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见”有“阅读”“观察”“欣赏”“品味”和看问题不仅要用眼睛仔细观察,还要开动脑筋,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其实质的深意。
(2)把握侧重,突出重点。既要写出“看见”的事和物,又要写清楚“看见”的过程,让人物在具体场景、具体事件中一一登台亮相,亮明题旨。
(3)精选素材,巧展才情。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择贴近生活和自我成长的材料来写,既易下笔,又便于抒发真情实感。要将自己融入“看见”的情境当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真实体验、真情实感,深入挖掘“看见”背后的实质和意义,表达出自己的深刻思考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