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五)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负势竞上 ( )
②水皆缥碧 ( )
③每有会意 ( )
④造饮辄尽 ( )
⑤执策而临之 ( )
⑥皆被绮绣 ( )
答案:①凭借 ②青白色 ③体会、领会 ④往、到 ⑤拿着马鞭 ⑥同“披”,文中是穿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
答案:(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一百许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因以为号焉 策之不以其道
C.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D.黔娄之妻有言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选D。D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A项中“许”的意思分别是: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名词,处所;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是:介词,用/介词,按照;C项中“其”的意思分别是:表揣测的语气词/代词,代指千里马。
4.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选B。正确的停顿节奏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5.默写。(5分)
(1) ,不汲汲于富贵。
(2)今日听君歌一曲, 。
(3)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4)杜牧在《赤壁》中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的诗句是: , 。
(5)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抒情言志。“ ,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酒”振奋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乐观。
答案:(1)不戚戚于贫贱 (2)暂凭杯酒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神 (3)月有阴晴圆缺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6.(2014·呼和浩特中考)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2分) (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解析】选AD。B项“黄梅时节”“处处蛙”表明描写的是夏季;C项是比喻的修辞,描写冬季的雪景;E项“雁南度”“江上寒”是秋季的典型情景。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
答案(示例):选D组,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中,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景物。这里用听到的黄鹂声来反衬涧边青草的幽静,表达诗人对涧边幽草的喜爱之情。
(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2分)
桃 花 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 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你选择“ ”,理由:
答案:随 一个“随”字,准确地写出了落花轻盈,溪流清澈平缓的特点。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2013·白银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4分)
过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7.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飘絮”喻 ,以“雨打萍”喻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2分)
答案:国势衰微(或:山河破碎) 坎坷的身世(或:身世浮沉)
8.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答案: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或:表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二)(2014·大连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2)猿则百叫无绝 ( )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
答案:(1)凭借 (2)停止(断绝,消失) (3)通“返”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答案: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11.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答案:表达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从侧面衬托山水的奇异之美。
(三)(2012·张家界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录毕,走送之 ( )
(2)媵人持汤沃灌 ( )
答案:(1)跑 (2)热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文: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答案:(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4.选段从行、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四方面写出了余幼时求学的艰苦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能动摇求学意志,那是“ ”(最后一处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衣 食 以中有足乐者
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文段回答,至少两点,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答:
答案:因为“我”好学,以书为乐;因为“我”勤学好问;因为“我”不畏艰辛(答对两点即可)
(四)(2014·济宁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8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
B.
C.
D.
【解析】选D。D项“智”:名词,智慧、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智。A项“食”:动词,吃/动词,喂;B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项“之”:助词,无实义/助词,的。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答案:(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18.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 (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
的道理。(6分)
答案:人才 不知马 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附【乙】【译文】
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一寸就会找到水源。”于是向下挖,果然挖到了水。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他们不知道的,也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三、写作(40分)
19.(2014·扬州中考)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陶渊明的“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是刘禹锡的“闲”;“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是夜游承天寺的苏轼的“闲”……闲中有愉悦,有闲适,有悠然,有豁达,有淡泊……
日月星辰,山林湖泊,花鸟虫鱼……琴棋书画,吟咏歌舞,静思遐想……田野村庄,万家灯火……皆为“风光”,生活体悟,万千种种。
请以“闲对风光独自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写作提示】文题的第一个要素“闲”,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真正意义上的“闲”,应该是学生对待风光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自得其乐——愉悦,一种自我放松——闲适,一种自我陶醉——悠然。文题里的第二个要素“风光”,可虚可实。既实指其本义——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也指其比喻义,即各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第三个要素“独”字,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独特的心理体验。扣住“独”字,要写好个人读书、探究、欣赏、发明等活动。第四个要素“自游”,不是说只能写游览,还可以写游历、阅读、探索,只要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想去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有收获、有启迪的事,有利于自己成长进步的事等,都可以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