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别情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块玉·别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0 19:49:16

文档简介

《四块玉·别情》
参考资料
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流行于大都一带。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曲两种。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作者简介
关汉卿,元代,号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所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四块玉·别情》是一首小令,内容以爱情,恋恋不舍,惜别为主。
字词解释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1?凭阑袖拂杨花雪2。溪又斜3,山又遮,人去也!
四块玉:曲牌名。
1.绝:断。
2.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3.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大意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
赏析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
凭阑袖拂杨花雪。
此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句中或许还含有那种暗示离别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干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她在楼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袖拂”。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末三句分明是别时景象,它与前数句的关系不甚确定,可有多种解释。可看作,女主人公既在“凭阑”,不免由望情人的去路而引起神伤,“人去也”是痛定思痛的口吻。另一种是作逆挽看,可认为作者在章法上作了倒叙。两种解读都可以。
中心
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
再现原文
(一)
那天送你离开,满腔的不舍和伤感,冰凉的泪水看着你模糊了的背影离我远去,每天想你、想你,要怎样才能不想你,让我度过一个梦里无你你的黑夜? 站在高高的阁楼上,独自倚着栏杆,向你远去的方向挥一挥衣袖,看见的只是那漫天飞舞的柳絮,远方的你能够否感受到我的关怀、我的思念? 时间过得真快啊!溪水潺潺地向东流去,连绵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欣赏这美景的只是我自己!你啊,何时才能归来?!!
(二)
送汝远去但凄凉,满腔哀婉几时休。
漫天柳絮寄思情,孤寂今宵难彻眠。
纵使相思又如何?溪水东流遮山峦。
凭栏远眺独一人,惆对秀景盼君归。
课件12张PPT。四块玉·别情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流行于大都一带。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曲两种。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元曲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作者简介 关汉卿,元代戏剧家,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元代。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关汉卿编有杂剧60多种,现存18种。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所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四块玉·别情》是一首小令,内容以爱情,恋恋不舍,惜别为主。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1?凭阑袖拂杨花雪2。溪又斜3,山又遮,人去也!1.绝:断。
2.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3.斜:此处指溪流拐弯。曲牌名大意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赏析 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曲从别后说起,口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但又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了别情缠绵的一面。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赏析 此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句中或许还含有那种暗示离别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干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她在楼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时时“袖拂”。凭阑袖拂杨花雪。赏析 末三句分明是别时景象,它与前数句的关系不甚确定,可有多种解释。可看作,女主人公既在“凭阑”,不免由望情人的去路而引起神伤,“人去也”是痛定思痛的口吻。另一种是作逆挽看,可认为作者在章法上作了倒叙。两种解读都可以。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中心 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再现原文1 那天送你离开,满腔的不舍和伤感,冰凉的泪水看着你模糊了的背影离我远去,每天想你、想你,要怎样才能不想你,让我度过一个梦里无你你的黑夜? 站在高高的阁楼上,独自倚着栏杆,向你远去的方向挥一挥衣袖,看见的只是那漫天飞舞的柳絮,远方的你能够否感受到我的关怀、我的思念? 时间过得真快啊!溪水潺潺地向东流去,连绵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欣赏这美景的只是我自己!你啊,何时才能归来?!!再现原文2送汝远去但凄凉,
满腔哀婉几时休。
漫天柳絮寄思情,
孤寂今宵难彻眠。
纵使相思又如何?
溪水东流遮山峦。
凭栏远眺独一人,
惆对秀景盼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