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苏轼
一次心灵的远游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之子。
思想:外儒内道,三家圆融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文体“赋”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背景: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的他已年过半百,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诸东流,不禁俯仰古今写下千古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后又曾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④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干支纪年法。 “壬戌之秋”
皇帝年号纪年法。 “庆历四年春”
年号干支纪年法。 “乾隆丁亥冬”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
一、古代纪年法
朔 (农历每月初一)
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农历日期称谓: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一词多义“之”
A助词
①结构助词,“的”。古之圣人
②主谓取独,不翻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④定语后置的标志。
B代词。①人称代词,代指人事物,他,他的,他们。择师而教之。②指示代词,那,这。郯子之徒,之族。
C动词,到,到…去。《送孟浩然之广陵》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④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重点文言句式回顾: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eg: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一词多义“属”
A动词①接连,跟随。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②连缀,撰写。衡少善属文。
③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劝,邀请。举酒属客
⑤隶属,归属。名属教坊第一部。
B名词。①类;等,辈。属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④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重点文言句式回顾:1.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eg: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定语后置句。
eg: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①击空明兮溯流光。②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③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④不绝如缕。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文言句式【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将谓语放到主语之前。
1.美哉,我中国少年!
2.甚矣,汝之不惠!
3.渺渺兮予怀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一词多义“绝”
A动词①断开;断绝。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比喻读书勤奋。
②横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③超过。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停,止,消失。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一词多义“绝”
B形容词。①达到极点。悲痛欲绝:悲伤到了极点。
聪明绝顶
②没有出路的,封闭的,陡峭的。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副词。①很,非常,最,极其。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②完全,绝对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苏子愀然,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②“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⑤舳舻千里,旌旗蔽空,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⑦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一词多义“危”
形容词:
①危险。居安思危:比喻要提高警惕,以防祸患。 ②高。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③正直。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任务一:梳理字词,打破壁垒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②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③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④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任务二:品水月之景,感作者之情
活动: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情感脉络,思考作者的情因何而起,完成下列表格。
原文依据 情感脉络 情 因 何 起
任务二:品水月之景,感作者之情
(一)良辰
乐事
(二)美景
(三)豪情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诵、纵
乐
任务二:品水月之景,感作者之情
悲
对比手法
①
古(一世之雄)
今(而今安在)
人生短暂
(吾生之须臾)
自然无穷
(长江之无穷)
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
②
吾辈(渔樵者)
曹操(一世之雄)
③
理想
(挟飞仙、抱明月)
现实
(不可骤得)
吾生
(蜉蝣、一粟)
宇宙
(天地、沧海)
功业无成
自身渺小
理想难成
情理景结合
任务二:品水月之景,感作者之情
豁达乐观的人生哲学
喜
1.“变与不变”:水月
2.“取与不取”: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
水 月 人
变
不变
逝者如斯
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卒莫消长也
生老病死 人生短暂
代代相承 随遇而安
讨论:结合第四段,主人如何劝慰和说理的,让客人释怀而“喜”?
不取——非吾所有
取 ——与子共适
正视现实
把握当下
寄情山水
及时行乐
任务二:品水月之景,感作者之情
▲“喜而笑”,既体现了客人转悲为喜,也体现出作者在充分思考后获得的一种真正的释然、超脱;呼应开头:“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开头的“乐”与结尾的“喜”的情感是否相同,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任务二:品水月之景,感作者之情
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和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两个方面:
1.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乐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突出了作者胸襟豁达、思想开阔,具有洒脱、豪迈的气度和胸怀。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自学指导一(3min)
1、阅读第1、2段,思考:若你是苏轼,有哪些“乐”?
(一)良辰
(二)美景
(三)豪情
七月既望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自学指导二(10min)
1、苏子因洞箫声而愀然,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描写萧声?
2、阅读第 3 段,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客之悲”的并思考客因何而悲?
3、第三段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比喻、通感,化抽象为具体
想象、夸张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1、苏子因洞箫声而愀然,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描写萧声?
对比手法
①
古(一世之雄)
今(而今安在)
人生短暂
(寄蜉蝣、吾生之须臾)
自然无穷
(长江之无穷)
悲人生短暂
②
吾辈(渔樵者)
曹操(一世之雄)
悲自身渺小
③
理想
(挟飞仙、抱明月)
现实
(不可骤得)
悲理想难成
吾生
(蜉蝣、一粟)
宇宙
(天地、沧海)
3、第三段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主问
客答
古人事迹
现实人生
孟德遗诗
孟德遗迹
渔樵江渚
蜉蝣天地
安在哉
平凡渺小人生苦短
悲之缘由
抒情
议论
写景
主和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两个方面:
1.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乐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客的话流露出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悲观情绪,但苏轼能主动从消极、哀怨中自我解脱出来,突出了作者胸襟豁达、思想开阔,具有洒脱、豪迈的气度和胸怀。
结合全文,应如何理解文中的“主”与“客”?
自学指导三(8min)
1、阅读第4段,主人从哪些角度说理,让客人释怀而“喜”?
2、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豁达乐观的人生哲学
喜
1.“变与不变”:水月
2.“取与不取”:
清风明月——非吾之所有
水 月 人
变
不变
逝者如斯
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卒莫消长也
顺境逆境
随遇而为
悲
喜
主人从哪些角度说理,让客人释怀而“喜”?
学习字词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尊(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í
jiè
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客问答是苏轼两种心境的反映,客是消极忧郁的苏轼,苏子是乐观旷达的苏载,主客问答是苏轼内心的挣扎和拷问,亦是自我开解的过程,在矛盾中走向理性、旷达。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人生低谷,夜游赤壁,把悲喜之情与超然物外的人生之理融入赤壁“水月”中,实现了乐观豁达的精神突围。
赤壁赋
赋景赋事
主客问答
主开导客
景色
感受
主: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
客:吹箫和之 其声悲凉
主:愀然色变 正襟危坐
客:感慨人生 情绪悲观
主:丢开愁怀 豁达开朗
客:转悲为喜 畅饮酣睡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凭虚御风 不知其所止
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乐
悲
喜
本文的艺术特色:
1. 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2. 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
归纳总结
【当堂训练】(5min)
1.(2020年高考全国卷I)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
2.(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3.(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4.(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1.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2.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4.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1.在《赤壁赋》中苏轼写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以“ , ”两句写月亮从东山升起前的江面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 , ”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3.苏轼在《赤壁赋》中开头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 “ , ”。
4.成语“沧海一粟”由文中演化而来的两句诗是:“ , ”。
5.文中客人在解答苏子“何为其然也”的问题时,用动植物设喻来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任务二:品水月之景,感作者之情
喜
水 月 人
变
不变
逝者如斯
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卒莫消长也
顺境逆境
随遇而为
自然的水月
自我排遣
VS
VS
水 月 人
取
不取
所共适之
非吾所有
取之无禁
一毫而莫取
美景自然
功名理想
人生的水月,不强求——自我鼓励
理想的水月,不辜负——自我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