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三单元复习
浙教版 八年级上
复习导入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
①感应性:
对比项目 向性运动 感性运动
刺激与方向 向性运动的刺激是单向刺激,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相关 感性运动对刺激方向没有要求,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运动快慢 向性运动都为生长运动,一般比较缓慢发生 感性运动一般较快发生,容易在短时间内察觉到
运动可逆性 向性运动是生长运动,不可逆 感性运动在刺激消失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
植物感受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②植物激素:
激素名称 作用
生长素 加快细胞生长速率
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复习导入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
③向光性与生长素
单侧光
胚芽尖端
生长素分布不均
背光侧多
向光侧少
生长快
生长慢
外因
内因
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浓度高于一定值,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2.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即促进生长)浓度是不同的。
腺体类型 导管 分泌物的排出方式 举例
内分泌腺 无 直接进入人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经血液传送 甲状腺、睾丸
外分泌腺 有 经腺体导管排出 唾液腺、胃腺、汗腺
人体的激素调节:
激素特点
微量而生理作用显著
作用缓慢而持久
通过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复习导入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胰岛素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控制人的
生长发育
能够促进体
内物质和能
量的转换,
提高神经系
统的兴奋性
能加快心
跳节奏,扩
张通往肌
肉的血管
能促进人
体吸收的
葡萄糖储
存在肝脏
和肌肉内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
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
性征。
内分泌腺、激素与功能
内分泌腺
垂体
甲状腺
肾上腺
胰 腺
卵 巢
睾 丸
激素
功能
激素分泌情况 疾病 具体症状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胰岛素分泌不足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
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 但智力正常
侏儒症
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 四肢长度更为突出, 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
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
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
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
糖尿病
呆小症
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状腺机能
亢进(甲亢)
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
复习导入
生命活动的调节
胰岛素
正常人的血糖值:
90毫克/100毫升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 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神经调节:
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
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
脑
大脑:
脊髓
脑干:
小脑:
语言神经中枢
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
控制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
支配身体颈部和四肢及内脏感觉和运动
通讯
基本机构和功能的单位:
突起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结构:
方向:
树突→细胞体→轴突
内有细胞核
多条,短而呈树枝状分布
一条,长而少分枝
复习导入
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反射:
反射弧: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感受器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种类: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以下参与
不用训练
不会减弱或消失
大脑皮层参与
学习
会减弱或消失
行为:
经过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的共同作用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是否本能
是否训练
神经参与
行为意义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
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
不需要后天的训练
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的参与
动物进化过程中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复习导入
生命活动的调节
体温的控制:
传入神经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皮肤热觉感受器
增加散热
体温降低
汗液分泌
血管舒张
高温:
传入神经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皮肤冷觉感受器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升高
低温:
血流量增加
血流量增加
动态平衡:
皮肤直接散热
产热
散热:
安静:
主要内脏
运动:
主要骨骼肌
课堂练习
1.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
C
2.内分泌腺不同于外分泌腺的主要特点是( )
①没有导管 ②具有导管 ③由腺细胞构成 ④分泌激素
⑤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 ⑥分泌物由导管排出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1)血糖含量正常值在 左右,由此可判断甲、乙
两人中 是病人,患的可能是__ __病。
(2)甲、乙两人在饮用葡萄糖液后的1小时内,血糖含
量显著增高的原因是 。
(3)甲饮用葡萄糖液1小时后,血糖含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4)乙在饮用葡萄糖溶液1小时后,血糖浓度也下降,但乙血糖浓度下降不同于甲的另一条途径是 排出了体外。
0.1%
乙
糖尿
葡萄糖转化为血糖
胰岛素分泌增加
通过尿液
3.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后测定的血糖含量乙为0.14%,甲为0.1%。然后给甲、乙两人分别喝下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所得结果如图中的曲线所示。请回答:
课堂练习
4.海洋中的藻类植物的幼株,都会向上生长,最后漂在水面上。下列关于其感应性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向地性 B.向水性 C. 向光性 D.向触性
C
5.同学们在学业考试中,先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小脑 C.脑干 D.大脑
D
6.下列反射全部属于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
A.膝跳反射、排尿反射 B.谈虎色变、眨眼反射
C.杯弓蛇影、缩手反射 D.望梅止渴、排尿反射
A
课堂练习
7.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下图。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现象:根向着“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茎背着“人造重力”方向生长。
解释:“人造重力”使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课堂练习
8.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B.c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
C.d能将来自c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反射
D.e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C
9.一个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是(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C
课堂练习
10.为了探究胰岛素的作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体重约20g、生长状况相似的正常小鼠,随机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只。②给甲组小鼠注射0.2mL生理盐水,乙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制剂(0.lmL胰岛素和0.lmL生理盐水)③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状况,如图。分析回答:
(1)步骤①中各组均用小鼠2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
(2)本实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3)乙组小鼠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是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 的浓度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胰岛素的功能,可对出现抽搐甚至昏迷的小鼠注射 进行抢救。
(4)在人体内胰岛素是由 分泌的。在现实生活中,胰岛素可用于 病的治疗。
糖尿
减少偶然性,使结果更加准确
对照
血糖
葡萄糖溶液
胰岛
课堂练习
11.有的同学用电脑打字时,可以在键盘上进行盲打。这个过程必须通过的神经中枢是( )
A.躯体感觉中枢和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
B
1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 )
A.神经元、反射弧细胞 B.神经元、反射
C.神经中枢、神经细胞 D.神经、神经细胞
B
课堂练习
13.图示阴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共同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生来就有的
B.都是由生活经验形成的
C.都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D.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D
14.下列关于人的体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的体温维持在37℃恒定不变
B.不同人的体温没有差异
C.人的体温在一天内是有变化的,正常是超过1℃
D.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
D
课堂练习
15.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 图,此时体温 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图时,血管处于 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 ,皮肤温度 ,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 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 。
A
高于
扩张
增加
升高
汗液蒸发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后小练
选择题
1.当雨水滴在含羞草的小叶上时,小叶会逐渐合拢,我们把植物感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
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在以下图片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与植物感应性不同的是( )
A.叶逐渐长大 B.根向水生长 C.茎背地生长 D.茎向窗外生长
2.在温带地区的秋末冬初,树叶纷纷降落,与此生物现象密切相关的激素是( )
①赤霉素 ②乙烯 ③细胞分裂素 ④脱落酸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3.医生常用膝跳反射(如图)来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小锤应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
B.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
⑥→④→B→③→⑤
C.若①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迅速叩击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D.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4.对两只小兔做以下处理:甲兔去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两只兔子的生长情况是( )
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
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
C.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但身体消瘦
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
5.如图所示,曲线中能说明正常人在进食前与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内血糖含量变化的是( )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6.“渐冻人”是由传出神经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传出神经遭到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出现( )
A.既有感觉又有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无感觉不能运动 D.有感觉不能运动
7.如图所示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正确的选项是( )
A.①是反射弧,②是反射 B.①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C.②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D.①是反射,②是反射弧
8.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以下动物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 B.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
C.导盲犬带领盲人过马路 D.“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
9.乌鸦第一次看到田野中的稻草人时,会由于害怕而飞走,但久而久之就逐渐对稻草人没
有任何反应了,有的乌鸦甚至落在稻草人上休息。下列关于这种现象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乌鸦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行为
B.乌鸦的这种行为是一种习惯化
C.这种行为不利于乌鸦的生存
D.乌鸦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学到什么,而是丢失了某种反应
10.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刚到室外感受寒冷时,由图中G→M→N→F→A/B构成的反射弧参与体温调节
B.体温感觉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N中
C.某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6 ℃,若ABCD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C+D
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含量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填空题
11.某科学兴趣小组研究植物向光性现象,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用一个花盆种小麦,当小麦种子发芽长成幼苗时,把这盆小麦幼苗放在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
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方向。多次重复图示实验,得出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的结论。
(1)甲同学觉得用成熟小麦取代小麦幼苗进行实验
现象会更明显,马上被科学兴趣小组否定,你
认为科学小组否定的理由是 。
(2)乙同学提出该实验缺少对照组,可把小麦幼苗放在完全密闭的硬纸盒里作为对照实
验进行观察,你认为是否正确 。
(3)丙同学提出该实验尚不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如何完善实验 。
12.如图1,运动员起跑时的情景。
(1)是 刺激让他可以起跑了,此时他接受刺激作出反应的整
个过程是 。
A.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
B.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
C.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作出反应
D.产生反应→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
(2)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就是通过这些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图2是信
息获取传递方向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C→B→A→D D.B→A→D→C
13.如图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示意图,请写出下列描述中各字母所指部位的名称。
(1)管理着人的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图中的C________部位。
(2)酒后驾车就会出现动作不协调现象,主要是因为酒精麻痹了图中的B________。
(3)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重伤腰部,该运动员的下肢没有损伤
但却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这是损伤了图
中的D________。
(4)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中枢位于图中的A________。
14.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
(1)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2℃;
(2)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
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37.5℃;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
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
度的增大而增加。
①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
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
②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 产生大量
的热,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 (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
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这一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
③人体的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 协调工作下完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④实验后晓东上网查阅资料发现:运动中散热过程落后于产热过程,所以体温会逐渐升
高。长跑之后,人的体温可能升高到38.5℃,更剧烈的运动时,直肠温度甚至会超过
40℃,肌肉温度可达41℃.而42℃在人体里是个临界值,超过这个温度组织会因为蛋
白质凝固坏死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2.D 3.C 4.C 5.C 6.D 7.B 8.C 9.C 10.A
二、填空题
11.(1)小麦幼苗长势旺盛,实验现象更明显(2)不正确,由于在完全密闭的硬纸盒内没有阳光,小麦生长缓慢,无法形成对照(3)同样条件下多做几组该实验
12.(1)声音 B (2)A
13.(1)脑干 (2)小脑 (3)脊髓 (4)大脑
14.①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②骨骼肌;B;③激素
光
光
图1
图2
AB
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