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判断题专题训练
1.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
2.食物网中,任何一个链环消失了,对其他的生物不会产生影响。 ( )
3.光线差的地方,植物长得不好。( )
4.达尔文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
5.白糖加热变色生成了新的物质。( )
6.植物工厂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
7.除了铁,其他金属不会生锈。( )
8.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
9.食物链的源头是凶猛动物,终点是绿色植物。( )
10.云是在高空中形成的,雾则是发生在地面附近,云和雾是同一种事物。( )
11.给铁钉表面擦点油可以防止生锈。( )
12.人工培育种植的树木不属于自然资源。( )
13.参与绿色行动,保护自然资源。( )
14.煤是一种深埋地下的能源矿产。( )
15.露的形成在0摄氏度以下。( )
16.水温的高低会影响水蒸发的速度,水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
17.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人工无法干预。( )
18.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 )
19.煤炭和石油是重要的化工资源,可以用来制造多种产品。( )
20.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
21.白糖加热后会颜色变黑产生了新的物质。( )
22.二氧化碳支持燃烧,氧气不支持燃烧。( )
23.叶绿体不仅为植物自身制造养分,还为人和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
24.动物从植物中获得能量,植物从土壤中获得能量。( )
25.同样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的速度越快。( )
26.莲藕中生长有许多小孔,其作用是呼吸空气的通道。( )
27.植物工厂能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科学管理。( )
28.自然界中的风和流水有力量。( )
29.在非供暖期,铁制供暖设施中仍需要充满水,目的是防止铁生锈,其原理是隔绝空气。( )
30.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
31.有些衣物的材料是从煤和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
3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 )
33.水循环是指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循环。( )
34.自然界中的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后形成降水又回到大地。( )
35.植物工厂充分应用了现代农业、生物科技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因而它是一种“高效农业”。( )
36.生物之间传递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
37.蜡烛融化产生了新物质。 ( )
38.水力发电是利用流水推动涡轮机转动。( )
39.塑料大棚属于传统的露地栽培。( )
40.生物入侵就是生态平衡被打破的一种现象。( )
41.蒸发一般在液体的深处。( )
42.海底有很多珍贵的自然资源等待去开采和利用。( )
43.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得很好。( )
44.麦蚜、蝗虫不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
45.熔化的蜡油是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物质。( )
46.蜡烛燃烧变短了,是有新的物质产生。 ( )
47.七星瓢虫的天敌是蚜虫。( )
48.植物工厂使随时随地得获得植物产品成为可能。( )
49.开垦荒山,开采石油,砍伐树木等都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和便利。( )
50.氧气支持燃烧。(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详解】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煤来源于远古时代生物,来源于太阳的能量。题目说法正确。
2.×
【详解】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要维护生态平衡。
3.√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植物是需要光合作用来制造营养的,所以光线差的地方,植物光合作用效果差,那么就会长得不好。
4.√
【详解】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经过2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一切生物,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还写出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5.√
【详解】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白糖加热变色说明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6.√
【详解】植物工厂的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树叶能吸附灰尘等,有净化空气的功能。
7.×
【详解】金属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常见的铜、铁、铝等金属都会生锈。
8.√
【详解】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各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太阳能是可再生性能源。
9.×
【详解】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的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
【详解】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11.√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给铁钉表面擦点油隔绝了水和空气可以防止生锈。题目说法正确。
12.×
【详解】生活中的资源按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分成两类,像木材、沙、石等自然存在的资源叫自然资源,像砖、瓦、水泥等人工制造的资源叫人造资源。人工培育种植的树木也属于自然资源。
13.√
【详解】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自然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参与绿色行动,可以保护自然资源。
14.√
【详解】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产,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
15.×
【详解】当大气环境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冰,这个过程叫凝华,比如霜、雪、冰雹等;露、雨是水的液态形式,是环境温度在0℃以上形成的。故题目说法错误。
16.√
【详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通过实验发现,水的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17.×
【详解】人工也可以影响天气。人工影响天气是指用人为手段使天气现象朝着人们预定的方向转化。比如,人工增雨:增加降水量;人工防雹:减轻或消除冰雹的危害;人工消雾:使雾中的水汽凝结、沉积;人工防霜冻:防霜冻等。
18.√
【详解】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漂浮在低空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云可以看做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
19.√
【详解】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由几千万年前甚至数亿年前的微生物和动植物在高温、高压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用途很多,石油可以提取合成橡胶;煤可以用来当做家庭燃料、可以冶金,还可以用来生产水泥;天然气可以用作家用燃气,还可以制造化肥。
20.√
【详解】人和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体内的有机物,而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因此人和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1.√
【详解】白糖加热后,会由固态变成液态,这是属于物理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当白糖继续加热到变黑,白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就属于化学的变化。
22.×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常被用来灭火。
23.×
【详解】在光合作用中,“绿色食品加工厂”是指叶绿体,生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植物所需的养料和氧气。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 ,还为人和动物的生存的氧气,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4.×
【详解】动物通过食物链从植物中获取能量。植物中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并以另一种形式贮藏在淀粉中。
25.√
【详解】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叫凝结,同样条件下,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的速度越快。
26.√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莲的叶子宽阔肥大,有利于水分蒸发;茎内有空洞,有利于在水下吸收空气和运输水分。所以莲适合生长在水中。
27.√
【详解】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植物工厂能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科学管理。
28.√
【详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风和流水有力量。
29.√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在非供暖期,铁制供暖设施中仍需要充满水,目的是防止铁生锈,其原理是隔绝空气。
30.√
【详解】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不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
31.√
【详解】聚酰胺也就是尼龙,是由二元醇和二元胺合成的。尼龙是一种常见的衣物材料,工业上这些原料是从石油中得到的。题意正确。
32.√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是由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发现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现在通过精确测量知道,空气体积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其他气体约占1%。
33.×
【详解】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
34.√
【详解】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它无处不在,通过蒸发、冷凝、降水等方式连续不断地循环。江河湖海里的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形成云、雾、露、霜,回到江河湖海中,这样就构成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题目说法正确。
35.×
【详解】植物工厂是通过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农作物生长需要的环境要素进行自动控制,实现农作物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由于植物工厂充分应用了现代农业、生物科技和信息技术等手段,因而它是一种“智慧农业”。题干错误。
36.√
【详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可见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7.×
【详解】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蜡烛融化没有产生了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8.√
【详解】水力发电的原理是从河流或水库等高位水源处向低位处引水,利用水的落差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再利用水的压力或者流速冲击水轮机,使之旋转,从而将水中蕴藏的能量转化为水轮机的机械能,最后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切割磁感线产生交流电。
39.×
【详解】塑料大棚中的土地比较湿润,塑料大棚会减慢蒸发,塑料大棚不属于传统的露地栽培,属于封闭栽培。
40.√
【详解】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生物入侵对生态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危害,比如会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空间、会降低物种多样性、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等。
41.×
【详解】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蒸发一般在液体的表层,不在深层。
42.√
【详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约有80多种,海水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多于80多种。因此,海底有很多珍贵的自然资源等待去开采和利用。
43.√
【详解】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生长得很好。
44.×
【详解】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45.×
【详解】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蜡油是蜡烛在燃烧时因为温度高熔化形成的,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并没有产生新物质,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46.√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蜡烛加热熔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的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
47.×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猫头鹰是田鼠的天敌,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
48.√
【详解】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不受自然条件限制且能够实现植物高产的植物工厂来种植植物。植物工厂可以解决土地资源紧缺带来的问题,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生产出更多的植物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49.×
【详解】开发新能源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好处。比如人们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进行发电、新能源汽车等。开垦荒山,开采石油,砍伐树木等,会造成水土流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严重可能会有土地沙化等自然灾害。
50.√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