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填空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填空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12: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填空题专题训练
一、填空题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发光、( )、颜色改变或形成沉淀等现象,这类变化生成了( ),另一类变化仅仅是物质( )的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我们身边的物质总在发生变化,有些变化( )新物质生成;有些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3.空气体积中,( )约占21%,( )约占78%,其他气体约占1%
4.紫甘蓝汁是一种( )指示剂,遇 ( )物质变成红色,遇( )物质变成绿色,遇中性物质( )。
5.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 )变化。
6.在夏季发生强对流天气时,空气中的( )在高空遇冷,凝结成的水滴或冰晶在下降过程中被上升的( )托起,再次上升。如此反复,冰晶逐渐增大,直到成为较大的( )。当上升气流无法托住它们时,冰粒就会降落到地面,成为( )。
7.( )出生于瑞典,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他自幼喜爱花草,8岁便有“( )”的绰号。1753年,( )出版了( ),该书奠定了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基础。
8.叶的( )不仅为植物自身制造养分,还为人和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和( )。
9.蜡烛燃烧后会产生( )气体。
10.在( )的照射下,叶绿体能将根吸收的( )和由叶片进入的( )制造成植物生存所需要的( )并释放( ),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11.生物之间的联系就像链环一样,把( )、( )等紧密联系起来,这种食物联系被称为( )。
1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部分结构是( )( )、( )、( )、( )、( )。
13.( )分布在深海沉淀物或陆地的永久动土,外观像冰,遇火可燃烧。
14.秋冬季节,空气中的( )遇冷会发生变化,在物体表面温度高于0℃会形成( ) ,低于0℃会形成( )。
15.有新物质产生请举三个例子:( ),( )和( )。
16.空气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 )。
17.石油、( )、( )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的能源矿物。
18.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主要是由( )和( )组成。
1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 )、( )、颜色变化或形成沉淀等现象,这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类变化仅仅是物质( )的变化,并没有形成新物质。
20.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性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变成( )色,遇到碱性物质变成( )色,遇到中性物质不变色。
21.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是一种( ) 。现在通过精确测量知道,空气体积中,氧气约占( )%,氮气约占( )%,
其他气体约占1%。
22.自然界的动植物之间有很多( )、( )的好朋友。
23.蜡烛的燃烧往往伴随着( )、( )等现象。
24.没有新物质生成,请举两个例子:( ),( )。
25.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物质变成( )色,遇到碱性物质变成( )色,遇到( )物质不变色。
26.自然资源中,需要漫长时间形成,人类开采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的属于( ),如煤、石油、和( )。像风能和水能,能持续更新、反复利用的就是( )。
27.自然资源按照其再生情况,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 )资源;水能、风能、太阳能属于( )资源。
28.空气中的( )遇冷后变成小水珠,当这些小水珠飘散在高空中就是( ),低空则是雾,附着在物体上的则是( )。
29.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这些资源不是( )。
30.叶的( )不仅为植物自身制造养分,还为人和动物提供( )和( )。
31.每种植物都有多种特征,如蚕豆的叶片是( )的,花是( )的。根据植物的一些( ),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
32.地球上一切生命的( )、( )和( )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33.在这个复杂的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生物物种( )或( ) ,都会造成与之相关的其他生物的( )。
34.( )是田鼠的天敌,七星瓢虫是( )的天敌。
35.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专门( )或( )另一些动物,前者是后者的( )。
36.常见的防锈方法有( )、( )、( )等。
37.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 )终止,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在食物链中( )传递。
38.钢铁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它是通过对( )的提炼而成的,铁矿是( )再生资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发热 新物质 形状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如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或形成沉淀等现象,这类变化生成了成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2.没有
【详解】物理变化只是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日常生活中有些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例如水结冰,是物理变化;有些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例如菜刀生锈,是化学变化。
3. 氧气 氮气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按体积计算,干燥的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约占1%。
4. 酸碱 酸性 碱性 不变色
【详解】紫甘蓝汁液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能作为酸碱指示剂。它遇到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会变成绿色,遇到中性物质不变色。
5.化学
【详解】所谓化学变化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比如木柴燃烧,食物腐烂等等。物理变化就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比如灯泡发光等等。
6. 水蒸气 气流 冰粒 冰雹
【详解】在夏季发生强对流天气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的水滴或冰晶在下降过程中被上升的气流托起,再次上升。如此反复,冰晶逐渐增大,直到成为较大的冰粒。当上升气流无法托住它们时,冰粒就会降落到地面,成为冰雹,冰雹多发生在春夏之交,冰雹虽然是固体,也属于降水。
7. 林奈 小植物学家 林奈 《植物种志》
【详解】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他们的伟大成就时刻在提醒我们学习和探索是无止境的。林奈出生于瑞典,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他自幼喜爱花草,8岁便有“林奈”的绰号。1753年,林奈出版了《植物种志》,该书奠定了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基础。
8. 光合作用 氧气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自身制造养分,还为人和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9.二氧化碳
【详解】将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过一会儿,会看见烧杯壁上有水蒸气,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将石灰水罩在蜡烛上,杯壁会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10. 阳光 水分 二氧化碳 养分 氧气
【详解】植物的叶片中有许多叶绿体,他们就像一个个绿色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能将根吸收的 水分和由叶片进入的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并释放 氧气,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11. 动物 植物 食物链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2.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
【详解】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3.可燃冰
【详解】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14. 水蒸气 露 霜
【详解】秋冬季节,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变化,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 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15. 铁生锈 大米煮成米饭 蜡烛燃烧变化
【详解】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铁生锈、大米煮成米饭、蜡烛燃烧变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
16.气体
【详解】空气是一种常见而又重要的气体,它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它的作用有维持生命、帮助燃烧、风力发电、充气用品、空气动力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17. 煤炭 天然气
【详解】矿物资源是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且不可以再生的,要保护矿产资源。能源矿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18. 氧气 氮气(不分顺序,答对即可)
【详解】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现在通过精确测量知道,空气体积中,氧气约占 21%,氮气约占 78%,其他气体约占1%。
19. 发光 发热 状态
【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等是物理变化,仅是形态发生了改变,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0. 红 绿
【详解】紫甘蓝汁液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能作为酸碱指示剂。它遇到酸性物质会变成红色,遇到碱性物质会变成绿色,遇到中性物质不变色。
21. 混合气体 21 78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是由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发现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现在通过精确测量知道,空气体积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其他气体约占1%。
22. 共生 共存
【详解】自然界的动植物之间有很多共生、共存的好朋友。合作关系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生活中的合作伙伴包括:小丑鱼和海葵、蜜蜂和花朵、啄木鸟和树、鳄鱼和鳄鸟、鸟和果实
23. 发光 发热
【详解】有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些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产生了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
24. 折纸 水结冰
【详解】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折纸、水结冰变化过程中都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5. 红 绿 中性
【详解】紫甘蓝汁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变成绿色,遇中性物质不变色。
26. 不可再生资源 天然气 可再生资源
【详解】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风能和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7. 不可再生 可再生
【详解】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性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各种矿物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板的能量转换是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28. 水蒸气 云 露
【详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变成小水珠,当这些小水珠飘散在高空中就是云,低空则是雾,附着在物体上的则是露。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
29.无限的
【详解】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这些资源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要树立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
30. 光合作用 营养物质 氧气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叶片中绿色植物将太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淀粉等物质中,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自身制造养分,还为人和动物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31. 椭圆形 蝶形 特征
【详解】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每种植物都有多种特征,如蚕豆的叶片是椭圆形的,花是蝶形的。根据植物的一些特征,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
32. 生存 繁殖 发展
【详解】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在成长与变化着,每种生物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阶段,任何生物都会经历一个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生存、繁殖、发展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33. 增加 减少 数量变化
【详解】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在这个复杂的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增加或减少,都会造成与之相关的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
34. 猫头鹰 蚜虫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猫头鹰是田鼠的天敌,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
35. 捕食 危害 天敌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些动物,前者是后者的天敌。
36. 涂油 刷漆 电镀
【详解】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隔绝空气、水和铁制品的接触,能够有效防止生锈。常用的防锈方法有涂油、刷漆、电镀等。
37. 绿色植物 凶猛的肉食动物 逐级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
38. 铁矿 不可
【详解】钢铁炼制用的原料是废铁或铁矿石,废铁是回收得到的,而铁矿石来自大自然。铁矿是不可再生资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