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王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 体会老王的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3.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王的“苦”和“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关注、关爱身边的普通人。
教法与学法:
诵读感知,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1.引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那么这些不同的人,你在生活中关注最多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2. 媒体课件出示不同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形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由此,引出本课的主人公“老王”
3. 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的作者及背景简介。
预习检查,疏通字词。
1、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初试本课的词语。
(塌败 取缔 伛 翳 骷髅 绷 滞笨 愧怍)
3、解释本课的生字新词。(由学生起来进行解释,老师进行补充)
4、初读课文,做到把文章读通读顺。
三、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课文边读边观察老王插图,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老人?
参考:满脸的皱纹――历尽沧桑
破旧的衣着――穷困潦倒
佝偻的身体――健康堪忧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二)再读课文,走近老王,学生跳读课文,完成老王档案表
1,学生拿出导学单,边读边完成老王的档案表一题。
跳读1-4段,填写老王的档案表。
职业:蹬三轮车――谋生手段艰苦
健康:半瞎子――生理缺陷
家庭:老光棍――孤苦一生
居所:塌败的小屋――居住条件恶劣
2,学生回答老王的档案中的各种问题,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提炼最精确的答案。用多媒体课件,完成老王的档案表
3,总结:老王是一个“苦”命人。
学生小结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后,老师总结老王是一个苦命的人
(三)速读课文,走近老王,评说老王
1,学生速读5-22段,老师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作者回忆了老王生活中的几个片断?
这些片断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征?
2,同桌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
预设:
送冰车费减半――忠厚老实,不贪钱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善良淳朴
为三轮车装护栏――为他人着想
临死前给“送”香油和鸡蛋――懂得感恩
3,学生展示交流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总结:同学们,从作者回忆,老王的几个片段以及我们分析出来的老王的性格特征,“善”也是老王的一大特点。这两大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品读课文,品味老王
1,同学们,在文章中有几处能够打动人心的片段,那么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
(借以分析课文精彩的人物描写)
2,根据学生的回答,对老王的形象进行深入的品味。
深入探究,理解感悟。
结尾“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该如何理解?
分步挖掘:
“幸运”和“不幸”的分别指谁?
杨绛“幸运”在哪里?
作者到底为什么而愧怍?
介绍杨绛的文革遭遇,说一说,杨绛一家真的幸运吗?
从作者的愧怍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学会用爱心去关怀弱者,用善良去体察不幸。
五、拓展延伸
寻找老王
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但总因为人他们太过普通或是我们太过粗心而让我们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想一想,在你的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的人?我们该如何去对待他们?
2.欣赏图片,加深感悟。
引导:生活中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怀,学会常怀一颗关爱之心
五、课堂小结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我们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