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壹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3.厘清文章思路,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新课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诫子书
诸葛亮
贰
新知探学
了解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被后世尊称为“武侯”。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背景资料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杜甫、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诸葛亮,27岁前,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后,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他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
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诫子书》。
解读标题
1.从文章的标题中可以知道哪些内容?
答:(1)“诫”:“告诫、劝勉”的意思;
(2)“子”:在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3)“书”即书信,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
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语言特点
本文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
叁
合作助学
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学法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归纳文言知识。
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 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 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助词。用于句
首,表示发端
【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有所成就。
有才德
的人
行为
连词,表
目的,来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固定结构,
没办法
明确志向
指安静,
集中精神
达到
形作名
远大目标
必须
形作动,增长
非……无以……:“不……就无法……”
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放纵
懈怠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无法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哀地坐守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就
振奋
精神
轻薄
浮躁
修养
性情
年纪
时光
疾行,指
迅速逝去
意志
于是,就
怎么
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朗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读得顺畅。
(2)同桌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3)个人展示朗读。
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1)险躁
古义:
今义:
轻薄
危险
(2)年与时驰
古义:
今义:
疾行,指迅速逝去
跑得很快
(4)治性
古义:
今义:
修养
治理
(3)淫慢
古义:
今义:
懈怠
速度低
文言知识
2.古今异义
文言知识
3.一词多义
(1)学
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2)成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达成,成就
成为,变成
文言知识
4.特殊句式
(1)夫学须静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判断句
倒装句,宾语前置,
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肆
拓展研学
重点虚词
常用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1)表目的,“来,用来”
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引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凭借,依靠”
例: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老师了)
(3)引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拿,用”
例:辄以水沃面(就用冷水来洗脸)
(4)表原因,“因为,由于”
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况且因为一个和氏璧的缘故违背了强大秦国意愿)
内容总结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其目的是为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希望后代淡泊宁静,志存高远的期许。
伍
当堂测学
1.解释标红字词
(1)夫学须静也( )
(2)年与时驰(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静以修身(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遂成枯落( )
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疾行,指迅速逝去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表目的,来
轻薄浮躁
凋落,衰残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不能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
使学业有所成就。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课后作业
1.A层:背诵全文+注释,疏通文意
B层:背诵全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2.常规作业
3.第14课学法:6-9题
第15课学法:1-6题
周五中午交